艾段

艾段

艾絨易燃,在施完艾條灸後,一定要將火熄滅,避免發生火災。 3.艾灸後如果先馬上洗手,希望你用熱水,高於體溫的,50度左右即可。 屬寒還是屬溫,如果艾灸過程中,你邊吃邊艾灸,對於胃氣也是一個挑戰。

艾段

艾段,又名:艾柱,比較短的艾條,適合配隨身灸火龍罐關節灸器、單柱,雙柱灸器、這些灸器。隨身攜帶,操作簡單,方便。

規格

18mm×28mm

使用方法

點燃艾柱,對準穴位或疼痛部位上10-30mm,來迴旋轉進行薰灼,或者一遠一近,至皮膚漸紅至潮紅或微痛,並有得氣感,每穴15-20分鐘為宜。根據身體狀況來使用,每周2至5次。

巴馬簡介

巴馬是世界五大長壽之鄉中百歲老人分布率最高的地區,被譽為“世界長壽之鄉·中國人瑞聖地”。1991年11月1日在日本東京召開的國際自然醫學會第13次會議上,被命名為世界第五個長壽之鄉,2003年11月,國際自然醫學會授予巴馬“世界長壽之鄉”證書。
巴馬艾草產於我國廣西地區---瑤族巴馬縣具有悠灸的歷史,巴馬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巴馬最高處海拔1216米,年平均氣溫20.4℃,年平均相對濕度78%,雨水旺盛,巴馬艾草與普通艾草相較的獨特之處在於,植株高,葉肥,產絨量高,純天染,無污染,含揮髮油較多,香氣濃郁,不論是艾的藥用價值,保健功能還是燃燒等方面,都明顯優於其它地區的艾草。每年5月,在艾草的季節,巴馬都把艾草揉碎,做成糍粑來食用。在巴馬有一句人人熟知的諺語:天天灸艾草,活到百歲不算老!

艾灸的作用

艾灸,乃中國最古老的醫術之一,屬中醫外治法,它源於遠古時代,形成於商周年間,歷時幾千年。溫灸養生是通過百草之王艾草特製成艾條,點燃後放入溫灸器中滾動於經絡或患處四周,幫助人體全面溫通經絡,溫補元氣,調和氣血,潤澤面色,散發健康神采。配合能量釋放按摩,按摩中著重全身各部位的協調,身體系統與精神意識的和諧,同時在人體的背部用中醫刮痧、拔罐、舒經活絡精油按摩方法,可疏通經絡、淋巴排毒,以達到舒緩壓力、放鬆神經、調節五臟六腑的效果。它能充分改善氣滯血淤、腫脹酸麻,使人最大限度地釋放能量、解除疲勞,享受輕鬆,達到內外和諧完美統一的最高境界。 溫灸養生在身體方面有六大功效。溫肌散寒、疏風解表;溫經通絡、活血逐疲;溫中活里、強髒壯腑;溫陰補虛、回陽固脫;行氣活血、消火化淤;平衡陰陽、保健防病。溫灸養生在美容方面有兩大功效。面部皮膚方面:可加速皮膚的血液循環,使老化細胞代謝,新細胞再生加強,淡化色斑,減少皺紋,使膚色紅潤白嫩,延緩衰老。眼部方面:可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瞼下垂、皺紋、延緩眼部的鬆弛老化現象,使眼部恢復光彩。

艾條分類

一。按艾絨陳放年份分為:陳艾條、艾條。艾絨陳放幾年叫做幾年陳艾條。比如經常見到的三年陳艾條、五年陳艾條。
二。按艾條排出的煙分為:有煙艾條、無煙艾條及微煙艾條。
三。按艾條的成份分為:純艾絨艾條、加中藥艾條。
四。按艾條的長短分為:長條、短條、艾段、艾坨。
五。按艾條製成的形狀分為:圓柱條,梅花艾條、菱形艾條、艾管

處方

艾葉2400g桂枝125g高良姜125g廣藿香50g降香175g香附50g白芷100g陳皮50g丹參50g生川烏75g

製法

以上十一味,艾葉碾至成艾絨,雄黃水飛或粉碎成極細粉;其餘桂枝等九味粉碎成細粉,雄黃末配研,過篩,混勻。先取艾絨20g ,均勻平鋪在一張長700px、寬375px的白棉紙上,再均勻散布上述粉末8g,將棉紙兩端摺疊約150px ,卷緊成條,粘合封閉,低溫乾燥,切成段,即得

常用家庭溫灸方法

將艾段一端點燃,讓燃端靠近皮膚穴位,使穴位很快得到溫熱。將艾條慢慢上提,距皮膚3~4厘米,保持不動。灸時,溫熱感會使皮膚發紅卻不灼痛,局部、遠端部位還有酸、麻等舒服感覺。
要點:每次選3~5個穴位,每個穴位灸5~10分鐘,過多易疲勞,過少達不到溫熱效果。
艾灸經驗:
開始,艾條燃端距穴位不能太遠,不然溫熱感出現太慢。
艾條上提時,速度要快,避免熱感中斷;患者感覺太熱,可上、下、左、右或迴旋移動艾條,以連續地溫熱刺激穴位。
為局部皮膚感覺遲鈍者、小兒、老人施灸,可將左手中、食指張開,放在受者穴道兩旁,從而感知其局部受熱度,隨時調節。當患者有癢、發熱、痛感時,用手指揉、搓、按幫助緩解不適。
家庭艾灸注意事項:
1.艾灸火力先小後大,灸量先少後多,程度先輕後重。2.在頭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兩股等皮厚而肌肉豐滿處艾灸,灸量可大一點。
3.體質強壯者,灸量可以大;久病、體質虛弱、老人、小兒,灸量宜小。
4.出現暈灸,須立即停灸,讓患者頭低位平臥,注意保暖,輕者休息片刻或喝點溫開水,重者掐按人中、內關、足三里。
5.精神緊張、大汗、勞累或飢餓時不宜灸,妊娠期婦女腰骶部和腹部不宜灸。
6.滅除艾灰。艾絨易燃,在施完艾條灸後,一定要將火熄滅,避免發生火災。艾灰積壓過多時,則需離開人體吹去,避免因火灰掉落而灼傷皮膚或衣物。
常見溫灸方法:
A、溫和灸:點燃艾條,對準施灸部位進行熏灸,病人感到舒適無灼痛感。
B、雀啄灸:點燃艾條,對準施灸部位,象鳥雀啄食一樣,一起一落,一遠一近。
C、迴旋灸:將點燃的艾條懸於施灸部位上方2-3CM處,左右移動,往返迴旋。
溫灸按摩的注意事項:
1、溫灸時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溫灸後半小時內不要接觸冷水,不洗手、洗澡。
3、溫灸後要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4、飯後一小時內不宜溫灸。脈搏每分鐘超過90次以上禁灸;過飢、過飽、酒醉禁灸;身體發炎部位禁灸。
注意事項
1.在艾灸的時候,或艾灸的整個療程,我們最忌諱喝冷水,吃涼飯,這樣做如同給艾灸撤火,不利於疾病的治療。
2.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溫水,高於體溫。艾灸後做好補充一杯熱水60度左右,稍稍有點燙嘴的。
3.艾灸後如果先馬上洗手,希望你用熱水,高於體溫的,50度左右即可。如果不是風濕類疾病,寒性疾病,產後風疾病,灸後30分鐘可以著涼水,但是,原則上不要急於用冷水。
4.如果你想懷孕,剛剛灸後就不要馬上同房,這時的女性體內環境還很熱,不利於精子的存活。最好灸後24-48小時候再進行,不過也是因人而異。灸後調養口訣:灸後風寒須謹避,七情莫過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適宜。
5.大悲,大喜,大怒,這樣情緒不穩定,艾灸的效果會打折扣。太飢.太飽都不適合艾灸,尤其是患有胃腸疾病的人,更應該注意這些。
6.要注重灸料的質量,艾絨的好壞取決治療效果。一般直接灸的,一定要極好的艾絨,這樣不傷經絡,不燥,比較柔和,便於點燃。如果是隔姜灸或隔蒜久,那么一定要新姜和鮮蒜,保持新鮮。
7.施灸時間,應該是循序漸進的,施灸的穴位也應該是由少至多的,熱度也是逐漸適應的。一般施灸早上,下午。沒有時間的可以晚上,尤其是失眠的病人臨睡前施灸有助於睡眠。
8.很多人問,艾灸後是否可以馬上洗澡。如果是熱水,可以馬上洗澡,但是最好等20-30分鐘後,這時經絡也基本處於灸後的修整狀態,灸後的熱度也逐漸地揮發和利用,此時在用熱水洗澡會感覺很舒服。
9.施灸的反應,會出現發熱,口渴,上火,皮膚瘙癢,有的會起紅疹,疲倦,便秘,尿黃,出汗,牙痛,耳鳴,全身不適等現象,一般不要驚慌,繼續艾灸這些症狀就會消失。這個時候可以艾灸足三里引火下行,還可以多喝水,必要時停灸或隔天艾灸,很快這樣的症狀就會消失。
10.有的人邊灸邊吃,這樣不好。一是不知道你吃的食物是什麼性質的?屬寒還是屬溫,如果艾灸過程中,你邊吃邊艾灸,對於胃氣也是一個挑戰。有胃腸疾病的人千萬不要這么盲目施救。
11.艾灸的返病現象,在艾灸的過程中,往往有的人很快見效,而有的人遲遲不見效,這要看是什麼疾病病長多久另外人與人也不同,我們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疾病同一個症狀,同一種表現。
有返病現象很正常,沒有也很正常,不要刻意追求返病的現象。越是多次返病,就越證明病邪存留的撥爭狀態,也體現正氣在一點點積累。

禁忌症

當然,艾灸也有它的禁忌證,並不是什麼人都適合艾灸,比如大醉大怒大驚大喜過勞過飽時禁灸,皮膚過敏者、孕婦、婦女月經期間不宜艾灸,有熱性病、陰虛陽亢以及邪熱內積的人不宜艾灸,所以最好在醫生指導下施灸。如果在艾灸中突然出現頭暈、眼花、噁心、心慌出汗、顏面蒼白等症狀也就是暈灸時,應立即停止施灸,開窗通風。如遇溫度過高有熱燙感,應及時停止或增加艾灸的距離,以免灼傷。

使用中的禁忌

1、大醉 大怒 大驚 大恐 過勞 過飽 情形下禁灸;
2、皮膚過敏者不宜灸。

貯藏方法

密閉、防潮
外用:搗絨作炷或製成艾條熏灸,搗敷、煎水熏洗

艾條、無煙艾條的區別

艾條:製作艾條的艾絨必須預先備制。取陳艾葉經過反覆曬杵,篩選乾淨,除去雜質, 令軟細如綿,既成為艾絨,均勻平鋪在一張長700px、寬375px的白棉紙上,再均勻散布上艾絨,將棉紙兩端摺疊約150px ,卷緊成條,粘合封閉,低溫乾燥,即得
無煙艾條:是經過了碳化的,就是把艾葉碳化使其沒有了煙霧,無煙艾條是艾炭:取淨艾葉置鍋內用武火炒至七成變黑色,用醋噴灑,拌勻後過鐵絲篩,未透者重炒,取出,晾涼,防止復燃,三日後貯存。艾炭即可做成無煙艾條。
艾條越陳年的越好,艾絨的含量越純越好。艾是一味古老而神奇的良藥。孟子說:“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說七年之病,很頑固的,然而三年以上的陳艾卻是可以治癒它。由此可見人們對艾是寄於多大的希望啊。就是40:1的極品艾條最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