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克特質理論

艾森克特質理論是德國科學家艾森克發現的一個理論,該內容包括外向性、神經質和精神質三種維度,是一個描寫人格的三維度模型。

艾森克的特質人格理論

艾森克強調人格的結構包括三個基本維度:外向性(Extraversion)、神經質(Neuroticism)和精神質(Psychoticism),可用首寫字母E、N、P分別代表三個維度。為了方便,通常用縮寫詞PEN來指艾森克的三維度模型。後人也將其稱為“三大(big three)”人格模型。

艾森克的特質理論的發展過程

艾森克(Hans J. Eysenck,1916—1997)出生於德國,1934年離開納粹統治的德國,去了英國。他的學術生涯大部分是在倫敦大學度過的。他是一位非常多產的學者,共出版了著作50多本,發表文章600多篇。艾森克在卡特爾的基礎上對人格特質進行進一步的統計分析,找出了更穩定的特質。這就是說,與卡特爾一樣,艾森克也使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對人格特質進行了研究,但他對那些更高組織層面上的特質更感興趣。他將這個層面上的特質稱為類型(type)。但類型這一概念在艾森克的理論中應該被理解為人格的基本維度(basic dimension),即存在高低兩極的連續維度,而不是非此即彼的類型劃分。任何一個人的人格都可能位於維度的某一點上,但這些維度應是最具有概括性的。
艾森克使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將卡特爾的16種人格因素進一步聚類,提出外向性(Extraversion)和神經質(Neuroticism)兩個基本維度。外向性上得分高者為外向的人,得分低者為內向的人;神經質上得分高者為情緒不穩定的人,得分低者為情緒穩定的人。構成外向性的特徵包括:好社交、活潑、好動、武斷、尋求刺激、快活、好支配人、感情激烈、好冒險。可用這些形容詞來描述外向性得分高的人,而用這些形容詞的反義詞來描述外向性得分低(內向)的人。構成神經質的特質包括焦慮、抑鬱、內疚、低自尊、緊張、不理性、害羞、喜怒無常、易動情。這些形容詞可用於描述神經質得分高的人,而這些形容詞的反義詞則可用於描述神經質得分低的人。
外向性和神經質這兩個維度雖然得到了充分的驗證,但艾森克後來發現僅僅用這兩個維度來描述人格還不夠,於是他提出了第三種特質,即精神質(psychoticism)。構成精神質的特質包括好攻擊、冷漠、自我中心、不關心人、好衝動、不關心人、反社會、無同情心、頑固、有創造性。可用這些形容詞的反義詞來描述高精神質的人,而用這些形容詞的反義詞來形容精神質得分低的人。
外向性(Extraversion)、神經質(Neuroticism)和精神質(Psychoticism),可用首寫字母E、N、P分別代表三個維度。為了方便,通常用縮寫詞PEN來指艾森克的三維度模型。後人也將其稱為“三大(big thre)”人格模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