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堇

艾堇

艾堇為植物界大戟目(Euphorbiales),產於台灣、海南、廣東(徐聞、陽江、陸豐、惠東、台山、海豐、惠陽、汕頭)和廣西(合浦、欽縣)等省區。

基本信息

植物信息

艾堇艾堇

艾堇Sauropusbacciformis(L.)AiryShaw,別名:紅果草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44(1)卷大戟科EUPHORBIACEAE艾堇組Sect.Synostemon(F.v.Muell.)P.T.Li
14.艾堇(中國種子植物科屬辭典)艾堇守宮木(植物分類學報),紅果草(中國高等植物圖鑑)圖版53:3-6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匍匐或斜升,高20-40厘米,無毛。葉形多變,矩圓形、橢圓形、倒卵形、近圓形或披針形,長1-2厘米,寬2-12毫米;葉柄長約1毫米。花小,單性,雌雄同株,無花瓣,萼片6, 2列;雄花數枚簇生葉腋,花盤腺體合生,無退化子房;花梗纖細;雌花直徑3-4毫米,無花盤,子房3室,無毛,花柱3,分離,叉狀全裂。蒴果卵狀,長6毫米,寬約5毫米,幼時紅色,漿果狀。

一年多或多年生草本,高14-60厘米;莖匍匐狀或斜升,單生或自基部有多條斜生或平展的分枝;枝條具銳棱或具狹的膜質的枝翅;全株均無毛。葉片鮮時近肉質,乾後變膜質,形狀多變,長圓形、橢圓形、倒卵形、近圓形或披針形,長1-2.5厘米,寬2-12毫米,頂端鈍或急尖,具小尖頭,基部圓或鈍,有時楔形,側脈不明顯;葉柄長約1毫米;托葉狹三角形,長約2毫米,頂端具芒尖。花雌雄同株;雄花:直徑1-2毫米,數朵簇生於葉腋;花梗長1-1.5毫米;萼片寬卵形或倒卵形,內面有腺槽,頂端具有不規則的圓齒;花盤腺體6,肉質,與萼片對生,黃綠色;雄蕊3,長3-4毫米,花絲合生;雌花單生於葉腋,直徑3-4毫米;花梗長1-1.5毫米;萼片長圓狀披針形,長2-2.5毫米,頂端漸尖,內面具腺槽,無花盤;子房3室,花柱3,分離,頂端2裂。蒴果卵珠狀,直徑4-4.5毫米,高約6毫米,幼時紅色,成熟時開裂為3個2裂的分果爿;種子淺黃色,長3.5毫米,寬2毫米。染色體基數x=13。

地區分布

產於台灣海南廣東(徐聞、陽江、陸豐、惠東、台山、海豐、惠陽、汕頭)和廣西(合浦、欽縣)等省區,生於海邊沙灘或湖旁草地上。分布於模里西斯印度斯里蘭卡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模式標本采自印度。

大戟科·守宮木屬

守宮木屬(Sauropus Bl.),雙子葉植物綱大戟目大戟科葉下珠族下的一個屬。本屬模式種:鼠李葉守宮木Sauropus rhamnoides Bl. 約53種,分布於印度、緬甸、泰國、斯里蘭卡、馬來半島、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澳大利亞和馬達加斯加等。中國產14種,2變種,分布於華南至西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