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林錯

色林錯

色林錯,是西藏第一大湖泊及中國第二大鹹水湖,色林錯是青藏高原[亞洲內陸高原]形成過程中產生一個構造湖,亦為大型深水湖,湖心區水深在30米以上,透明度7-8,礦化度18.3-18.8克/升。

基本信息

簡介

色林錯色林錯
色林錯在藏語意為“威光映復的魔鬼湖”,位於岡底斯山北麓班戈縣和申扎縣境內。湖體東西長72公里,南北寬約22.8公里,東部最寬處達40公里。截至2014年6月,色林錯面積已達2391平方公里,比納木錯多出369平方公里,成為中國第二大鹹水湖。湖面海拔4530米,最深處超過33米。主要入湖河流有扎加藏布、紮根藏布、波曲藏布等。據科學家考證,色林錯面積曾達到1萬平方公里,後因氣候變化,湖泊退縮,從中分離出格仁錯、錯鄂雅個冬錯、班戈錯、吳如錯、恰規錯、孜桂錯、越恰錯。 色林錯 流域四面群山環抱,湖盆面積廣闊,湖濱水草豐美,是藏北重要的牧業基地之一,也是保護黑頸鶴及繁殖區生態系統的申扎濕地自然保護區。

特徵

地理

西藏自治區第一大湖。藏語意為“威光映復的魔鬼湖”。曾名奇林湖。位於岡底斯山北麓,申扎縣以北,是中國第二大鹹水湖,湖面海拔4530米,藏北高原斷陷盆地。東西長72公里,南北寬約22.8公里,東部最寬處達40公里。面積1640平方公里。最大水深超過33米。流域面積45530平方公里,為西藏最大的內陸湖水系。流域內有眾多的河流和湖泊互相連線,組成一個封閉的內陸湖泊群,主要湖泊除色林錯外,還有格仁錯、吳如錯、錯鄂、仁錯貢瑪、恰規錯、孜桂錯等23個小湖。主要入湖河流有扎加藏布、紮根藏布、波曲藏布等。扎加藏布全長409公里,是西藏最長的內流河,發源於唐古拉山,於色林錯北岸入湖。

氣候

色林錯風光色林錯風光

古色林錯面積曾達1萬平方公里。後因氣候變乾。湖周湖相台地和湖積平原廣泛分布。湖積平原上砂礫堤發育,南岸最明顯,多達幾十條,最長者可達40公里。湖泊形態不規則,西側多半島和峽灣。湖區為半乾旱草原地帶,年均溫-3~-0.6℃,最熱月均溫9.4℃。年降水量約290毫米,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90%,夏季多冰雹。湖周山地海拔5100米以下發育了紫花針茅草原;4600米以下湖積平原上發育了固沙草和白草草原;山麓分布有羽狀針茅和藏沙蒿草原;草原帶以上特別是山地陽坡,有由小蒿草和羊茅組成的高山草甸或高山草原化草甸。色林錯湖區是傳統的牧區,主要放養氂牛、綿羊。湖內產短尾高原魚。

湖區為半乾旱草原地帶,年均氣溫-0.6℃~-3℃,最熱月均氣溫9.4℃。年降水量約290毫米,6月~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90%,夏季多冰雹。湖周地區海拔5100米以下分布有紫花針茅草原;4600米以下湖積平原上分布有固沙草和白草草原;山麓分布有羽狀針茅和藏沙蒿草原;草原帶以上特別是山地陽坡,是由小蒿草羊茅組成的高山草甸或高山草原化草甸。色林錯湖區是傳統的牧區,主要放養氂牛、綿羊。

傳說

色林錯色林錯

色林是以前居住在拉薩西面堆龍德慶的大魔鬼,他每天要貪婪的吞噬千萬生靈,包括人和所有的禽獸,對他的淫威,誰都束手無策。在一個雷雨過後的良辰,一路降妖除魔的蓮花生大師終於找到了色林,色林怎么是大師的對手呢?於是在蓮花生大師的緊追下,色林逃到崗尼羌塘南面的一面浩瀚渾濁的大湖裡,大師命令色林永遠不得離開此湖,在湖中虔誠懺悔,不許殘害水族,並把這個大湖名為“色林堆錯”,意為“色林魔鬼湖”。

自然資源

色林錯在高原高寒草原生態系統中是珍稀瀕危生物物種最多的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黑頸鶴自然保護區,另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雪豹、藏羚、盤羊、藏野驢藏雪雞等。色林錯裸鯉(Gymnocypris selincuoensis)是藏北色林錯湖泊中惟一的一種魚類。

1985年,色林錯湖被列為西藏自治區級保護區,2003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個湖也正面臨著旱化、礦化、湖面退縮的現狀。國家在開發和建設中十分注意對當地環境的保護,例如在青藏鐵路的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用24萬多條裝滿沙石的沙袋沿色林錯一側堆起一條長近20公里的防護“長城”,把湖與熱火朝天的施工工地隔開。

色林錯是個湖泊的王國,在它的周圍有23個衛星湖,如同翡翠項鍊般繚繞,據說幾百萬年前這裡曾是一個整體的巨大湖面。在這眾多的衛星湖中,錯鄂湖鳥島成了候鳥的第二根據地。每年的春夏季,都可以看到數以萬計的地中海棕頭鷗,不遠千里從地中海飛過來,場面極為壯觀。這裡的棕頭鷗其實跟在班公湖見的品種一樣,都是修長的紅腿,尖尖的紅嘴,除翅膀和尾巴白中帶灰外,渾身潔白的羽毛,性情溫和,不太懼怕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