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幫會館

船幫會館

船幫會館位於商洛丹鳳縣的龍駒寨,建於清光緒十七年,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丹鳳縣博物館也設在此處。由於建築華麗,又被稱之為“花廟”或“花戲樓”,即“丹鳳花廟”。

基本信息

建成年代

陝西省丹鳳縣城龍駒寨自古是“北通秦晉,南結吳楚”的交通要衝,久有水旱碼頭稱譽。丹江航道,自春秋戰國始即為“貢道”;為建都長安之歷代王朝主要補給線,百艇連檣,水走襄漢,龍駒寨江岸是水陸換載的著名碼頭。

現在的船幫會館,是從船上每件運貨中抽取三枚銅錢,日積月累,於清朝嘉慶二十年公元(1815年)建成船幫會館,以供幫員食宿、聚會、娛樂之用。由於他的建築華麗,又被稱之為“花廟”,或“花戲樓”,一個“花”字,囊括這座古建築全部的風貌和藝術特色。安徽亳州(曹操故鄉)著名的花戲樓被稱之為南戲樓,龍駒寨花戲樓被稱為北戲樓。兩坐戲樓南北輝映。

地理位置

船幫會館位於丹鳳縣城西南隅,又名“平浪宮”,“明王宮”,“花廟”,始建於清嘉慶

二十年(一八一五年)。建築雄偉,高27米,巍峨壯觀。會館面臨丹江,北靠鳳冠山,現保留戲樓和大殿個一座,呈南北對峙狀。戲樓是會館的主要建築,有它集南北建築之精華,使其有北方建築莊重大方的格調,又有南方建築華麗、細膩的特點。

館內珍品

會館現在的名字由鬼才作家賈平凹(籍貫丹鳳縣棣花鎮)手書,樂樓正面木雕精品薈萃,

大禹耕田,文王訪賢,囊螢映雪,赤壁懷古等數十典故,數十畫面,數百人物栩栩如生。尤其是“和聲鳴盛”題額兩邊之八組浮雕人物組成一副畫聯,迄今尚無人能夠破譯,留下了耐人尋味的百年之謎。船幫會館,猶如一顆璀璨明珠,在丹鳳縣城西南隅的江岸山熠熠閃光。多少年來,它以自己精湛的藝術魅力,吸引了四海遊客,已使自己的名字臍身於中華名勝之林。

花廟與花戲樓

船幫會館是座十分美麗的古建築,座北向南,面臨丹江。整個建築是土木結構。做工精細,雕刻講究。晨曦陽光中,屋頂的琉璃瓦顯得金碧輝煌。因建築宏偉

船幫會館船幫會館

華麗,其中又祭祀著丹江水神,故俗稱“丹鳳花廟”。大門形似一座三開間的牌坊,頗有江南水鄉建築的風格。南面的花戲樓建築特殊,高36米,第二層不用柱支撐,而是用巨木構成多角形構架相疊,層層向上遞縮,形成一個錐體籠形結構。從舞台中央仰望,猶如急流中的漩渦,很是巧妙。全國有“花戲樓”之稱的建築只有兩處,一處為安徽亳州(曹操故鄉)的著名花戲樓,為南戲樓;另一處即此處,為北戲樓。

花廟之花,主要表現在它的整體建築籠罩在千姿百態的畫圖之中,其中尤以鏤刻透雕刀工細膩,形神出眾。山水人物,車馬儀仗,樓閣亭台,樹木花草,魚蟲鳥獸無所不雕,戲樓正面更是木雕精品薈萃。在諸多造型中,龍的形象最為耀眼,梁棟上、花脊上、飛檐上、峙牆上無不有龍。足見船工們對龍的信仰至誠。以千萬計細瓷碎片鑲嵌而成的群龍,在陽光下更是鱗光閃爍,異彩紛呈。

會館歷史

丹江航道自春秋戰國始即為貢道。為建都長安之歷代王朝主要補給線,龍駒寨江岸當時是水陸換載的著名碼頭。船幫會館,是當時從船上每件運貨的運費中抽取三枚銅錢,日積月累,於清朝嘉慶二十年(公元1815年)建成。

船幫會館又叫明王宮、平浪宮。會館戲樓建築雄偉,造型奇巧,有“兼具南秀北雄”之譽。會館前門臨江,為青磚六柱五樓牌坊式建築。戲樓緊貼門樓,重檐翹角,巍峨壯觀。樓上演戲,樓下可供上百人“安營下寨”。無論是晴是雨,船工們上岸後,身不著點雨,頭不頂烈日,夏納涼,冬取暖,乏者憩,閒者樂,皆興致勃勃。戲樓坐南向北,正面頂端高懸“秦鏡樓”牌匾,三面均可容納觀眾。

1934年,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長征經此,曾在會館進行整訓,並創建了龍駒寨蘇維埃,從而為這一文物古蹟增添了紅色光環。新中國成立後,船幫會館已成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建起了丹鳳縣博物館。近年又建成歷史文物、賈平凹文學藝術成就、龍駒寨水旱碼頭三個展室。

此外,當地過去曾有不少行業的會館,如今馬幫、鹽幫、青瓷器幫三個留存的會館古建築保護較為完整。馬幫會館古建位於西街國小院內,鹽幫會館古建位於縣黨校院內,青瓷幫會館古建位於城關糧站院內。

星移斗轉,滄桑變遷,現在,這兒的江面上已沒了古老的木船,徐霞客從這裡南遊的登舟處,也已浪推沙移。但是,新中國成立後,幾經修葺,今日的船幫會館已成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院內建起了博物館,館藏千百件歷史文物和革命文物,是向人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傳統教育的基地 。

商洛市主要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