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名人館

舟山名人館

舟山名人館建築面積1087.82平方米,投入資金800萬元,分為序廳、舟山記憶展廳,包含政界名士、軍界武將、商界巨子、學界翹楚和方外高僧五大板塊以及3D影院等配套區域。喬石、丁光訓、朱葆三、劉鴻生、董浩雲等海內外知名的舟山名人“入住”名人館。

基本信息

名人館介紹

舟山名人館 舟山名人館

定海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廣袤的海洋與肥沃的土地養育了眾多歷史名人,2013年起,定海區大力挖掘並 弘揚名人文化,著手開展名人館籌備工作,名人館建設期間,很多名人後代都非常支持,不僅為名人館建設獻計獻策,還積極捐獻提供了不少珍貴的物品、存檔資料等供名人館展出。舟山名人館的建成為舟山市民和外來遊客開闢了一個了解舟山海洋歷史文化名城的主要視窗,將對豐富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的知名度起到積極作用。

認識定海

一座城市的魅力,常常深藏於老建築的角落裡,常常依附在一代人的記憶中。

一幢木結構的二層小樓,隱於喧囂的城市中,打開兩扇紅色的木門,推開一排臨街的窗戶,路人仿佛穿越時空:沿著舟山1200多年的歷史長河,正緩緩走來一位位名人,他們中有出仕者、守疆者,他們中有經商者、治學者,他們中更有方外高僧、布衣國士……

一個個熟悉的名字,一段段傳奇的故事,承載了這座城市的古往今來。走進定海總府路132號的舟山名人館,瞻群英之風範,聆先賢之教誨,走進舟山、認識定海,從這裡開始——

昌國

腳邊是鐵錨、纜繩、木樁,身邊是帆船、大海、島嶼,抬頭是煮海歌……

走進舟山名人館,舟山記憶從舊時的碼頭啟航;海浪聲聲、綠眉毛啟航,一側牆上的名人頭像,仿佛正目睹著舟山從遠古走來——

舟山名人館 舟山名人館

一根柱子,一個繩結,那都是古老定海的記憶。定海區旅遊局負責人告訴記者,一座城市只有擁有自己的記憶,才會有靈魂,也會迸發出活力。基於此,舟山名人館順勢而生,在期許中啟動,在尋訪中成熟,今天,終於揭開面紗,走入人群。

轉彎,幾秒;往前,幾分鐘;短短十幾米距離,訴盡了舟山1200年的歷史。

置身“舟山記憶”版塊,牆上一塊塊舊船木板與最先進互動甩屏技術結合,新老組合帶你穿越時空:這裡,有你所不知的舟山行政建制的沿革;這裡,還有你沒見過的歷代行政地圖;這裡,有你所不熟的歷代大事記;這裡,更有飽經滄桑的故事在上演……

唐朝初設翁山縣、明清徙民禁海疆、康熙揮毫定海山、偃王避戰建徐城、葛玄煉丹出翁山,5個3D小故事,讓你在不同的年代,認知不同的舟山;牆上電子屏滾動播出的一張張照片,講述著發生在這座城裡的故事,讓你在照片中觸摸這座城市的記憶……

穿過拱形石門,踏上“狀元橋”,聆聽潺潺水聲,細看魚兒嬉戲,側身望去,一條“小巷”橫貫“古城”,一路遠去。石拱門、狀元橋、古城畫,就這樣讓你來到了另一時空,一個個在昌國這片藍土上,留下足跡的名人,向你緩緩走來——

舟山第一任縣令王叔通,觀文殿學士余天錫,資政殿學士應彳繇,舟山唯一的狀元張信,22年知縣繆燧,到今天的喬石、安子介、董建華……

為政以德,口碑在民。無論是塑像,還是親筆書信,抑或是史料,無不在訴說同一個道理:雖迭經戰亂、幾度滄桑,但始終人煙輻輳、市井繁榮。非獨因天時,更在於人事。

舟山雄踞要津,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這也注定這片土地必將遭遇炮火和鮮血的洗禮。從政界名人,轉瞬至軍界名將,那股硝煙味猶繞四周:抗倭名將侯繼高,在舟山留下“山海奇觀”的傳說,更為普陀留下“海天佛國”的美譽,傳之四海;“破肚總兵”藍理,能征善戰,康熙御書“所向無敵”、“勇壯簡易”以贈;定海三總兵,忠勇抗英,壯烈殉國,留下那長眠於地下的長長的名單……

舟山名人館 舟山名人館

告別戰火紛飛的戰場,步入“硝煙瀰漫”的商場。旅滬巨商朱葆三,從學徒做起,終成工商業金融業巨擘,那一張張五顏六色的“鈔票”是最好的見證;忠義實業家許廷佐,白手創業,曾一度成為航運業的領頭羊,今天的“廷佐國小”,正是“鄉里蒙其榮光”的最好見證;“企業大王”劉鴻生,從一張張火柴盒上的“火花”,到他捐資建立的舟山中學,一路見證他從洋買辦到實業大亨;“中國計程車鼻祖”周祥生,至今還讓“強生”計程車遍布上海的大街小巷;王啟宇在上海創辦第一家用機器生產紡織的企業,捐贈定海公學,為定海培養了一批批優秀人才;“現代鄭和”董浩雲,則開啟了海運傳奇,成為一代船王。

領銜寧波幫,馳譽上海灘。商界奇才,文界亦有奇人。先有柳永作《煮海歌》,繼有陶恭撰志書;書畫有厲志,經史有二黃。近世更有金性堯、丁光訓、王家衛等,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我的故鄉在遠方……”一曲《橄欖樹》,讓人心生寧靜。看一山一水,坐於菩提樹下;太虛大師,普濟眾生……

故事

滄海一粟,人連著事,事連著城,看舟山名人,讀名人一生,走出昌國歷史,走進感人故事——

一塊楊枝觀音拓碑,未開館前,就被一位來自北方的有緣人相中,願出高價收藏。但名人館未同意,這是舟山博物館的一位老館人歷經辛苦所贈,這是舟山文化的積澱;

朱葆三曾用過的一個皮夾子,看似破舊,卻是他後人對他情感的寄託。當定海旅遊局的相關負責人上門時,他家人把他的皮夾子拿出來,雙手奉上,只求好好保管;

董浩雲的日記,是其子董建成得知舟山正在建名人館後所捐贈;丁光訓生前貼身帶著的十字架,是後人得知在建館時無償提供;周祥生創辦的“祥生”如今成了“強生”,強生公司在舟山名人館找上門時,把有關周祥生的資料都提供給了舟山名人館……“真的很好,這裡勾起了我們兒時的記憶,這裡也成為我們情感的寄託地。 ”就在20天前,許廷佐後人許志勤回到舟山時,名人館裡熟悉的一切,讓他從頭到尾說了舟山話,還現場捐贈了許廷佐的相關資料。作別時,他說:以後,會常來定海走走看看!

這裡,不僅是舟山名人後代情感的寄託地,更是舟山記憶的集聚地,讓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熱情相助。

舟山名人館 舟山名人館

舟山名人館的籌建者們,在等來舟山名人館運營的這一天,心裡有太多的感謝和感慨:

舟山文學界的詩人何信峰,有與金性堯的書信往來,得知舟山名人館裡有金性堯後,他主動上門捐贈了金性堯的親筆信;

舟山攝影界的老前輩們,得知舟山名人館正在建設,無私奉獻了自己珍藏的老照片,也讓名人館有了很多首次公開的老照片;

喬石在舟山的堂弟蔣耀定,將自己珍藏的喬石的親筆信送到展館,願與大家共同分享;

上海的“火花”收藏家李涌金,自己在上海辦了一家火花博物館,得知舟山名人館在收集劉鴻生的相關資料後,轉讓了自己收藏的一部分“火花”……

舟山名人館,點點滴滴,背後都有著一段故事,或關乎名人,或關乎後人,或關乎熱心人!

走出一段記憶,聽完一個故事,在舟山名人館,你還可以創作一幅沙畫,看一段鴉片戰爭的歷史,把發生在腳下這片土地的所有記憶帶走,融入你的記憶,傳承城的血脈!

有空,請你來這裡走走,舟山名人館靜候著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