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繡文(1915~1969)

舒繡文(1915~1969)

1934年春,舒繡文應中國旅行劇團之邀,赴南京參加演出《梅蘿香》,成功地塑造了劇中筱春蘭形象。 抗日戰爭勝利後,舒繡文回到上海,參加演出了話劇《天國春秋》、《清宮外史》、《春寒》等劇,更多的是拍攝電影。 1950年,舒繡文在上海電影製片廠任演員,在影片《女司機》中塑造了我國第一代女司機孫桂蘭的英雄形象。

舒繡文(1915~1969)

正文

舒繡文(1915~1969)中國話劇、電影演員。學名舒彩雲,曾用名許飛瓊。原籍安徽省黟縣,出生於安慶市知識分子家庭,幼年家境清貧。1931年,開始藝術生涯。1932年 5月,在杭州加入處於地下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話劇團體“五月花劇社”,演出了《亂鍾》、《戰友》、《S.O.S》等獨幕話劇。同年秋回到上海,隨春秋劇社參加了上海影劇界聯合為東北難民募寒衣的義務演出。後又與藝華影片公司簽訂契約,由此開始了影劇兩棲的藝術生活道路。
1934年春,舒繡文應中國旅行劇團之邀,赴南京參加演出《梅蘿香》,成功地塑造了劇中筱春蘭形象。上海明星影片公司由此和她簽訂3年長期契約,在幾部電影中擔任主要角色;她還參加了上海業餘劇人協會,成功地塑造了《原野》中的金子和《大雷雨》中的卡巴諾娃的形象。
1937年“八·一三”後,舒繡文到達武漢。參加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電影股工作。同時演出了《前夜》、《中國萬歲》、《古城的怒吼》、《夜光杯》等抗戰話劇,還主演了電影《保衛我們的土地》。爾後隨電影股西遷重慶,一直在那裡任電影和話劇演員,這是她藝術上日臻成熟的時期。她相繼拍攝了《好大夫》、《塞上風雲》、《血濺櫻花》等影片,參加了幾十齣話劇演出,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她戲路寬廣,中外古今的正反面角色悲劇喜劇人物,都能演得真實可信。如《天國春秋》中的洪宣嬌、《棠棣之花》中的聶、《蛻變》中的丁大夫,都獲得較高評價。
抗日戰爭勝利後,舒繡文回到上海,參加演出了話劇《天國春秋》、《清宮外史》、《春寒》等劇,更多的是拍攝電影。1947年全國評出10部優秀影片,舒繡文主演的《一江春水向東流》名列第一,《裙帶風》名列第三,並被評為當年最出色的女演員。此後她去香港和歐陽予倩等合作拍片。1949年5月回北京,出席第一屆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
1950年,舒繡文在上海電影製片廠任演員,在影片《女司機》中塑造了我國第一代女司機孫桂蘭的英雄形象。1954年,又拍攝了《一場風波》,扮演立福嫂。1957年調到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從事話劇演員工作。在北京人藝,她先後塑造了《關漢卿》中的朱簾秀、《伊索》中的克麗婭、《駱駝祥子》中的虎妞、《女店員》中齊母等人物形象,無不栩栩如生、性格鮮明。其中,虎妞的形象標誌著她的表演藝術達到了最佳境界。

舒繡文(1915~1969)舒繡文(1915~1969)
舒繡文生前曾被選為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第三屆全國婦聯執委會委員、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及第二屆代表。

舒繡文(1915~1969)舒繡文(1915~1969)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