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說

因此,美國每年都從國外大量進口自然資源密集型商品; 這種現象只是反映了美國大量進口的自然資源密集型商品(Natural resources),加拿大主要是出口自然資源密集型商品。

概述

自然資源說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凡涅克(Jaroslav Vanek)和波斯特納(Harry Postner)等。他們認為,里昂惕夫之謎所以產生,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里昂惕夫在對美國的對外貿易進行經驗驗證研究時,僅拘泥於要素稟賦理論關於貿易模型只包含資本和勞動兩種要素的假定,忽略了自然資源這樣一種非常重要的要素。一旦將自然資源要素納入理論討論的範疇,“謎底”也就自然而然地毫無玄妙可言了。

就此,凡涅克指出了兩點:

1、在美國,有些自然資源的確是相對稀缺的,或者美國為了對本國的自然資源加以“戰略性保護”,顯得相對稀缺。因此,美國每年都從國外大量進口自然資源密集型商品;

2、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自然資源要素投入同資本要素投入之間一般說來存在極強的相互跟進(或曰相互補充)的關係(Complementary Relations),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資本要素和自然資源要素不可以相互替代。這就是說,需要耗費大量自然資源的商品,在其生產過程中,一般也要投入大量的資本要素。

凡涅克認為,從以上兩點認識出發,里昂惕夫之“謎”是不難理解的。美國進口商品中資本要素的相對密集程度較高只是一種“表面現象”,從中不能推出美國變成了一個資本要素相對稀缺的國家,因而需要從國外進口資本密集型商品的結論。這種現象只是反映了美國大量進口的自然資源密集型商品(Natural Resources Intensive Goods)同時又是資本密集型商品的客觀現實。

凡涅克舉例說,美國每年都要進口大量的石油和石油製品。這些當然屬於自然資源密集型商品之列。然而,原油的勘探、開採、提煉、運輸,以及各種石油製品(如汽油、柴油、液化氣、天然氣等)的製作、儲存、運輸的整個過程中,勢必要有巨額的資本投入。這樣,石油和石油製品同時又是資本密集型商品。因此,美國在大量進口石油和石油製品的同時,物化在這些商品中的資本要素也一併進口到了美國,這是毫不奇怪的。但是,這種貿易流向只能歸因於美國的石油資源“相對”稀缺(眾所周知,美國自身的石油儲藏其實相當可觀,只是出於更為“經濟”的考慮和“保護”本國戰略資源的目的,美國更傾向於進口廉價石油罷了),而決不能歸因於美國的資本要素供給不足。況且,多方面材料表明,儘管美國的確地大物博,但隨著美國工業化進程的不斷發展,它的自然資源也正在變得相對稀缺起來。同時,為了有意識地保護自身的自然生資源已是不爭的事實。而且,這種狀況已經成為左右美國對外貿易結構及其商品流向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在凡涅克看來,里昂惕夫恰恰是沒有充分注意到這個因素,才導致了“謎”的出現。

1975年,波斯特納根據凡涅克的自然資源說,重新驗證了加拿大1970年的對外貿易結構和商品流向。波斯特納發現,無論是從總體情況考察,還是同美國的雙邊貿易,自然資源要素在加拿大的對外貿易中都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作為一個自然資源要素相對豐裕的國家(A country relatively abundant in natural resources),加拿大主要是出口自然資源密集型商品。由於自然資源密集型商品生產過程中自然資源要素投入同資本要素投入之間存在相互跟進的關係,導致加拿大出口商品中的資本密集程度相對提高,因而看起來,加拿大好像是在出口資本密集型商品。

參考文獻

  • [1]凡涅克. 要素比例理論:自然資源要素研究(J).《Kyklos雜誌》,1968年,第4期
  • [2]H. 波斯特納. 加拿大國際貿易中的要素構成(J).《加拿大經濟學會會刊》,1975年

關鍵字

自然資源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