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關懷醫院

臨終關懷醫院

臨終關懷醫院其英語為hospice,帶有客人(host)的意思。原意是指在歐洲中世紀時一些向貧困的老人、孤兒、旅行者、流浪漢提供住所和食物等的修道院及寺廟。 臨終關懷醫院與綜合醫院(hospital)不同,除了對那些即將死亡的患者及其家屬提供醫療外,還包括社會福利和服務性質的幫助的場所。

基本信息

美國發展

1974年,美國首家臨終關懷醫院建立。1982年,國會頒布法令在醫療保險計畫(為老年人的衛生保健計畫)中加入臨終關懷內容,這為病人提供了享受臨終關懷服務的財政支持,同時也為美國臨終關懷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政策的變化使得各地立即出現臨終關懷浪潮。十多年來,美國的臨終關懷服務在處理複合性疼痛和症狀方面的能力逐步增加,服務機構從小的、自願組織發展到各種正規的非贏利和贏利機構。

社會發展中的一些因素促使臨終關懷的需求量大大增長,如人口老齡化、人們對有尊嚴地死亡的關注以及各種機構在臨終方面費用的增加。美國的臨終關懷產業迅速發展,臨終關懷計畫數量每年以將近17%的速度遞增。如今,美國國家臨終關懷組織(NHO)在50個州正在運行和計畫之中的臨終關懷計畫超過3100個。僅1998年,美國約有54萬病人和他們的家屬接受了這種服務。由於老年人口(現在有4千萬)預計今後30年將翻一番,美國臨終關懷病人的數量將會保持繼續增長的勢頭。

對象

美國的臨終關懷的對象是那些瀕臨死亡的人,即通常診斷生命只有6個月或不足6個月的病人。按照規定,臨終關懷醫院不向病人提供治療。臨終關懷的目的既不是治療疾病或延長生命,也不是加速死亡,事實上,是通過提供緩解性照料、疼痛控制和症狀處理來改善個人余壽的質量。病人的尊嚴是一個最為關心的問題。臨終關懷強調病人和其家屬的情感的、心理的、社會的、經濟的和精神的需要。臨終照料主要是在病人的家中提供,當病人無法選擇家庭照料時,臨終關懷照料可以在醫院、護理院、或其他設施中進行。

典型的臨終關懷照料由一支專業隊伍提供,這是一個由註冊護士、內科醫生、社會工作者和牧師或其他法律顧問組成的跨學科隊伍。需要時,照料服務也提供助手、藥劑師、身體治療,語言治療和培訓過的志願者。病人和其家屬接受一天24小時、一周7天的服務。病人去世後,親屬和朋友可以接受周年喪葬服務。

1995年,根據美國國家臨終關懷組織統計,臨終關懷病人中60%的人患有癌症,6%患有與心臟有關的病,4%患有愛滋病,1%患有腎臟病,2%有阿爾采默痴呆症,27%患有其他疾病。

現狀

(1)人口學統計

根據美國國家臨終關懷組織統計,1998年4月,美國65%的臨終關懷醫院為非贏利機構,16%為贏利機構,4%為政府組織,15%為不確定類型。從組織結構來看,1998年,大約28%的臨終關懷機構是獨立法人,59%並不是臨終關懷醫院(例如醫院或家庭保健機構),而是隸屬於某一法人的機構,13%不確定。

1995年,52%的臨終關懷病人是男性,48%是女性。男性病人中,71%是65歲以上,17.2%是50~64歲;10%是18~49歲;1%是17歲以下。女性病人中,74%是65歲及以上,16.7是50~64歲;8.6%是18~49歲;1%是17歲以下。

77%的臨終關懷病人死於自己的住宅,19%死於機構,4%的人死於其他地方。在所有接受臨終關懷照料計畫的病人中,平均存活期為61.5天,即大約為兩個月的時間。

(2)臨終關懷的財政狀況

一般說來,臨終關懷是一個節省費用的有效照料方法,因為它由家庭成員、朋友和志願者在家庭里向病人提供照料,通常不需要費用高昂的技術。事實上,據國家臨終關懷組織估計,90%以上的臨終關懷照料小時是在病人的家中提供的,代替了高額費用的機構照料。1995年的研究顯示,用於臨終關懷的每1美元醫療保險支出可以節省1.52美元的醫療保險費用。節約來源是病人的治療費、藥費、住院費與護理費。在生命的最後一年,臨終關懷病人比不用臨終關懷的人少用了2737美元利益。在生命的最後一個月,這總共節省3192美元。臨終關懷節省的費用有些是不明顯的,例如,許多享受醫療保險的瀕危病人經常很晚才接受臨終關懷服務,直到他們死亡的前幾周或前幾天。

在美國,臨終關懷包含在多數私營衛生保險計畫、聯邦政府的老年醫療保險計畫以及多數國家貧困者衛生援助計畫之中。許多臨終關懷也接受慈善和志願形式的捐助和社區支持。

根據美國國家臨終關懷組織統計,1995年,醫療保險計畫為臨終關懷病人支付65.3%的費用,私人保險支付12%,醫療援助計畫(Medicaid)支付7.8%,4.2%的貧困病人免付臨終關懷費用。

(3)臨終關懷與醫療保險計畫

在美國,多數臨終關懷照料由醫療保險提供。1994年,醫療保險從它的大約2000億中花費12億用於臨終關懷服務。在醫療保險計畫中,臨終關懷隊為醫療保險病人提供完全的個案處理,包括所有的服務與藥物和設備。

當一個病人選擇了臨終關懷照料,他可以等待醫療保險支付臨終狀態的所有治療處理。醫療保險臨終關懷福利包括:

護理服務;內科醫師服務;藥物和生物學;內科,手術,語言治療;家庭保健援助和家務服務;醫療支持和醫療器械;短期住院病人照料;醫療社會服務;精神,飲食和其他諮詢;專業培訓的志願者;喪葬服務。

1984年底,僅有 153個醫療保險確定的臨終關懷計畫運作,而到了1995年,猛增到1857個。根據美國衛生保健財政署估計,從1990財政年到1996年,醫療保險支付以33.1%的平均年增長率增加,臨終關懷服務的增長率居各種服務形式增長率之首。

(4)醫療援助計畫

除了醫療保險計畫外,醫療援助是聯邦和州共同向貧困者提供衛生保健的計畫,接受者需要將其資產提供給臨終關懷服務。1999年,美國有43個州以及哥倫比亞地區的醫療援助中包含了臨終關懷內容。1993年,醫療援助花費在臨終關懷服務上的費用達到1.29億美元。

存在障礙

在許多國家,包括一些已經有臨終關懷計畫的國家,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妨礙最大限度地發揮臨終關懷效益的障礙。例如,在許多開發中國家,包括一些已開發國家,大家庭支持的減少使得臨終關懷照料對於許多在家中接受照料的個人變得更加困難。

在美國,長期存在的一個障礙是談論死亡的困難。許多個人不願意承認醫生對他們達到臨終狀態的診斷,他們堅持接受通常被證明是無效的多餘治療。許多家庭成員也對討論瀕死持猶豫態度。國家臨終關懷組織在1999年4月發現,45歲以上的美國人中1/4的人說他們不願提出與他們的父母死亡有關的問題,甚至如果父親或母親已經得了不治之症並且活不到6個月了。儘管社會上有一些人忌諱討論臨終問題,但是研究發現當面臨不治之症時美國人很清楚他們希望什麼。美國人最主要的傾向是:(1)有一個獲得服務的選擇;(2)對病人和家屬情感的和精神的支持;(3)根據病人的意願控制疼痛;(4)病人在自己家中或其一個家庭成員的家中死亡的選擇。

在美國,因為臨終關懷的條件包含在醫療保險之中,需要由醫院來評估一個病人對臨終關懷服務的需要並通知病人獲得臨終關懷服務。許多醫生在需要通知他們的晚期病人的病情時也很猶豫,因為他們不願打擊病人繼續治療的希望。除此之外,要準確預測一個病人的余壽時間事實上並不容易。

中國發展

近幾年,臨終關懷在中國也開始引起社會的注意。1988年8月,中國第一個研究死亡的機構--天津臨終關懷研究中心成立,之後,中國心理衛生協會臨終關懷專業委員會和臨終關懷基金也相繼成立。1988年上海首創了第一個臨終關懷機構。1987年,北京市招收瀕危病人的松堂醫院正式成立。十多年來,臨終關懷醫院在許多城市紛紛湧現,中國的臨終關懷事業正在不斷發展。現在,松堂在北京市朝陽區擁有自己的院子,中式的樓房古色古香。松堂正在東擴新的房間。新舊房間加起來,最多可以接納500多人,目前有近360名老人在松堂安家。主要是北京市本地的,也有山西、廣東的,還有外國的慕名而來,主要是華裔。

發展方向

美國的臨終關懷現狀是中國今後的發展方向。作為一個開發中國家,能從美國的臨終關懷中獲得許多啟示。

(1)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的影響在各國是相通的,不僅在已開發國家,而且在開發中國家,同樣有對臨終關懷的需求。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特別是城市獨生子女大量湧現,社會對臨終關懷的需求將越來越強烈。美國的經驗表明,臨終關懷是一個節省費用的有效照料方法,是解決瀕危病人家庭照料困難的一個重要途徑。鑒於計畫生育成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社會在提倡優生優育的同時,也要注重臨終關懷,使瀕危老人儘量獲得善終的條件,有尊嚴和安詳地告別人生。

(2)美國的臨終關懷醫院儘管有不同的類型,但大多數屬於非贏利機構,具有明顯的福利性。這也是對中國發展臨終關懷機構的一個啟示:在發展臨終關懷機構的過程中,既要注意多渠道,又要注意其福利性,更多需要由政府出面組織發展。

(3)瀕危病人需要多方面的服務,臨終關懷將家庭成員的工作轉移到社會,使照料工作社會化,實質上是將家庭責任轉由社會來承擔。社會承擔離不開經濟條件,臨終關懷服務的發展必須從國情國力出發,中國的臨終關懷事業不能一哄而起,應該循序漸進,逐步擴大。當前的工作是:社會需要重新認識幫助面臨生命終結的個人有尊嚴和舒適地死亡,強調家庭成員或照料者對瀕死者提供富有愛心的幫助。

(4)美國的臨終關懷已經走上制度化道路,臨終關懷服務大部分納入到醫療保險之中,從而擴大臨終關懷服務的復蓋面,使得更多的病人享受這一福利。在具體操作中,美國又制定出一整套嚴密的規章制度,既通過全方位的服務保證該制度的享受者收益,又完全從現實的財力出發,將提供的服務僅限於經濟條件允許的範圍之內,確保臨終關懷服務健康、有序、持久地運轉。

(5)儘管臨終關懷需要社會支付較多的服務費用,但對於那些身患不治之症的病人來說,接受臨終關懷服務可以減少大量的甚至是巨額的醫療費用。如果將少數人的高額無效的費用轉移到其他多數人有結果的治療上,醫療保險費用能夠獲得最大的效益。由此認識到,適度發展臨終關懷對於目前中國的醫療保險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6)美國的臨終關懷發展過程還表明,僅有雄厚的經濟基礎是不夠的,臨終關懷的推廣需要人們在觀念上進行一場革命。一是要改變死亡的傳統觀念。每一個文化對於死亡的態度有所不同。在忌諱談論死亡的文化中,是無法開展臨終關懷服務的。瀕死病人、家屬及醫生都要堅持唯物主義,當死亡來臨時,應該面對現實,承認死亡,承認進一步的治療無效,只有在這種情況下,臨終關懷才能具體實施。二是要改變使用衛生資源的傳統觀念。臨終關懷一改過去對任何病人無例外一律實施醫治的做法,承認醫治對某些瀕死病人來說是無效的客觀現實,通過對他們提供舒適的照料來替代衛生資源的無謂消耗,它實質上體現了對病人及大多數人真正的人道主義精神。因此,臨終關懷不僅是社會發展與人口老齡化的需要,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標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