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港產業區

臨港產業區

臨港產業區地處臨沂市、日照市與連雲港市的交界地帶,位於魯南經濟帶東部,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的核心位置,總面積328平方公里,以莒南縣坪上鎮現有建成區為依託,覆蓋坪上、團林、壯崗三個鎮,規劃面積104平方公里。

臨港產業區簡介

臨港產業區地處臨沂市、日照市與連雲港市的交界地帶,位於魯南經濟帶東部,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的核心位置,總面積328平方公里,以莒南縣坪上鎮現有建成區為依託,覆蓋坪上、團林、壯崗三個鎮,規劃面積104平方公里。
產業區西依臨沂商城,東借日照、青島、連雲港的輻射帶動,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是臨沂市發展臨港經濟的前沿,是集加工工業、重化工工業、現代物流、國際貿易於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區,是連線嵐山、日照、連雲港、青島四大港口與魯南、蘇北經濟帶的重要接點和樞紐,是對接青島及半島製造業基地,承接“長三角”、“珠三角”等南方經濟發達地區產業北上西移和東南亞國家產業轉移的重要區域。
產業區按照國際化經濟開發區的建設標準,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效益、大規模、全功能”的原則,實施“環境立區、產業強區、商貿興區”戰略,擴大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依商興工,借港發展,努力打造成為魯南地區最大的臨港物流貿易基地、加工工業基地和重化工工業基地,整個魯南經濟帶的臨海橋頭堡,發展臨港經濟的最佳平台。
中文名稱: 臨港產業區
行政區類別: 山東省
所屬地區: 中國 山東省 臨沂市
下轄地區: 坪上鎮 團林鎮 朱蘆鎮 壯崗鎮
政府駐地: 坪上鎮
電話區號: 0539
郵政區碼: 276612
面積: 364平方公里
人口: 18.9萬人
方言:
氣候條件: 溫帶季風性氣候
著名景點: 鐵牛廟石鐵隕石 厲家寨展覽館
車牌代碼: 魯Q
名人: 郭曉冬
特產: 花生 茶葉 板栗 櫻桃

臨港產業區發展規劃

規劃產業近期建設主要集中在一期物流組團、坪上鎮山前工業組團、坪上鎮東北工業組團、坪上鎮南工業組團、團林鎮東工業組團局部、壯崗工業組團局部、盧山工業組團局部。規劃一期建設用地面積28平方公里。

一、基礎條件與發展環境

(一)基礎條件
1、地理位置坪上鎮位於莒南縣東部,屬省級中心鎮,是臨沂市的東大門。鎮政府駐地坪上村距縣城24.5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19°00′37″~19°09′22″,北緯35°7′26″~35°13′12″,東與日照市碑廓鎮接壤,西和坊前鎮毗鄰,南靠團林鎮、壯崗鎮,北與朱蘆鎮相連。全鎮總面積118平方公里。
2、資源條件全鎮有耕地面積6.2萬多畝,主要糧油作物有小麥、玉米、地瓜、大豆、花生等。礦產資源主要有花崗岩、金礦、鐵礦、白雲石和石灰石。花崗岩分布在北部大山一帶,儲量5億立方米;鐵礦分布在坪上鎮王家嶺、沙土汪、莒南二中北、辛莊、挪莊一帶,工業儲量470萬噸;白雲石分布在坪上南嶺一帶,保有儲量500萬立方米以上。坪上挪莊一帶金礦帶金屬儲量394千克。
3、基礎條件坪上鎮現轄50個行政村,22347戶,62864人。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配套完善,銀行、學校、醫院等社會服務設施齊全,能夠充分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設有鎮為民服務大廳,村村通電話、自來水、廣播電視。
4、區域經濟發展情況區域特色經濟發展情況坪上鎮素有“櫻桃之鄉”的美譽,有200多年的栽培歷史,已建成了集賞花與食果為一體的萬畝生態觀光櫻桃園。民營經濟發展迅速,現已發展民營企業70餘家,個體工商戶1600戶,形成了石雕石刻、鐵礦加工、油脂加工、白雲石加工、花崗岩加工、棉紗加工、木器加工等主導產業。
5、相關建設條件文教衛生事業發達,該鎮現有1所高中、2所國中、5所國小,其中山東公路漢章希望國小是省內鄉鎮級標準最高、設施配套最全、規模最大的希望國小;鎮衛生院是省級“百佳醫院”,投入800萬元建成的民營坪上骨科六層門診樓業已運營。
6、比較優勢:區位優勢,坪上鎮距嵐山港10公里,石臼港50公里,連雲港80公里,青島港200公里,距離臨沂機場50公里,連雲港機場70公里,是臨沂市發揮臨海優勢的最佳區域。交通優勢,境內交通發達,具有兗石線(國鐵)、坪嵐線(捷運)、大山石料廠專用線(已長期閒置),且設有鐵牛廟、坪上、大山石料廠三個鐵路貨運站,日吞吐貨物3000多噸。嵐濟公路貫穿東西並將升級為一級公路。資源優勢礦產資源豐富,現已探明有金、鐵、花崗石等,其中花崗石儲量5億立方米。是重要的糧油生產基地,現已建起花生、黃煙、桑蠶、生豬、牛羊等特色產業。水資源充足,有小型水庫12座,總儲水量2000多萬立方米,可滿足工農業和生活用水需求;勞動力資源十分豐富,勞動力成本低,農村剩餘勞動力2萬人。可供土地資源豐富,配有工業專用線路,配套有110千伏變電站,電力資源充沛。
(二)發展機遇
坪上鎮地處臨沂市東端,位於山東、江蘇兩省和臨沂、日照、連雲港三市交界的金三角地帶,近海臨港,區位優勢明顯。規劃中的臨沂(莒南)臨港產業園區就位於坪上鎮。臨沂市“十一五”規劃確定“加快建設臨港貿易加工區和倉儲基地”,建成“全市對外開放視窗和魯南、蘇北沿海經濟帶橋樑”的大舉措,莒南縣“十一五”期間實施“依港興縣”戰略,建設“臨沂(莒南)臨港產業園區打造臨港國際物流中心”。該園區是集臨港工業、現代物流、國際貿易、全球客戶服務、觀光旅遊、城市居住為一體的國內領先的具有港口綜合功能的經濟區,是連線嵐山、日照、連雲港等三大港口與魯南蘇北經濟帶的重要物流接點與樞紐,也是對接青島及半島製造業基地,承接“長三角、珠三角”等南方經濟發達地區部分產業北上西移和東南亞國家產業轉移的重要區域。
(三)制約因素
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受資金短缺的影響,園區內水電路訊等基礎建設不到位,不能適應臨港產業園區發展的需要。政策制約。臨港產業園區難以得到省批覆立項,需要提高其級別和檔次。土地、資金、人才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不到位。

二、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

(一)總體思路
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突出重點,市場運作的方針,依託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發達的交通網路,制定合理的優惠政策,加快項目聚集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吸引周邊地區的內外貿企業投資建廠,主動承接日韓和國內經濟發達地區產業的轉移,將臨港產業園區建成三大港口後方加工基地、倉儲物流中心。
(二)發展目標
按照國際經濟區建設的標準,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大規模、全功能、高科技、高效益”的原則,建成國內領先的具有港口綜合功能的經濟區。以坪上鎮為中心,近期規劃目標15平方公里,起步區7平方公里,中長期規劃目標30平方公里。現階段以“三河五路一供水”建設為重心抓好基礎建設,打造小城市框架,統籌兼顧搞好舊城改貌、環境整治,營造發展空間,提高臨港產業聚集區承載能力。
(三)指導原則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省“一體兩翼”戰略決策和市縣發展臨港經濟的規劃,將坪上鎮建成為山水園林式、臨港產業發達的臨港小城市。

三、發展重點與布局

(一)重點布局邀請省內外專家到坪上進行現場調研、考察論證,初步將坪上規劃為三個項目區:⑴南部出口貿易加工區,規劃面積1萬畝,可使用面積3000畝,涉及4個村。通過對南嶺白雲石礦區綜合整治,實現集中開採、集中加工、組團發展,做大做強白雲石產業,最終為出口貿易加工區提供1300畝的工業用地。連同坪上一、二、三村及上峪子村部分一般農田構成了3000畝的可利用土地。⑵北部鋼鐵產業配套加工區,規劃面積3萬畝,可使用面積3000畝,涉及12個村。⑶東部臨港物流配套區,規劃面積3000畝,可使用面積800畝,涉及7個村。在搞好規劃的基礎上,加大投入,進行項目區基礎設施建設,達到工業項目用地“四通一平”要求。(二)重點產業臨港國際物流業,規劃有辦公商用區、生活居住區、倉儲區、鐵路貨運站等功能區。發展大宗貨物儲存加工、機械製造、化肥、石油等臨港工業。

四、主要支撐保障能力

(一)強化基礎設施建設
1.交通運輸搞好莒南臨港產業園區框架建設,加快完成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2年內達到“七通一平”,搭建起良好的平台。重點抓好立晨臨港國際物流園基礎建設,推進 “五路” 建設即新城路、坪南路、立晨路、振興路、濱河路,道路總長度13.2公里,建小橋涵42座,中橋3座。加快啟動兗石線坪上鐵路專線項目,從坪上至團林長約11km,總投資2億多元。2.水利設施建設規劃從相邸水庫引水,引水主管道全長24公里,總投資2700萬元,近期供水人口3萬人,遠期5萬人。3.信息基礎設施加快實施寬頻“村村通”工程,提高廣播、有線電視、電話的普及率。
(二)構建完善城鎮體系
以“三河五路一供水”建設為重心打造小城市框架,營造發展環境,提高臨港產業區的承載能力。臨港小城市建設總投資1.5億多元。實施環城“三河” 綜合治理工程,即坪上北河、東河、南河治理工程。不斷完善鎮區供水、供氣、供電、綠化和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強化服務和拉動功能。加大工作力度,在2009年底以前,完成商貿區、經濟園區、休閒娛樂區、居民小區的建設雛形,2011年,基本建成莒南副中心城鎮規劃建設規模。進一步加強小城鎮建設管理工作,執法中隊要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對鎮區進行綜合管理。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外地客商和民企大戶到鎮區落戶,發展二、三產業,繁榮鎮區經濟,真正把小城鎮建設成為莒南東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三)搞好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利用抓好文明生態村建設
因村制宜,分批次進行,強力推進“一建三改”工作。在工業上,實施“增、減、轉”戰略,即增加“高科技、高附加值、節能環保”項目的引進,減少“高投入、高能耗”資源依賴型項目,嚴格控制採選礦新建項目,轉變經濟成長方式。抓好白雲石、花崗岩等礦山的整合,以污染治理、安全整治、資源整合和產業提升為重點、改分散式開採為大規模的水平開採,實現健康、規範、科學發展。

五、主要工作措施

1、堅持不懈抓招商引資。繼續把招商引資作為要務之要務、重點之重點、中心之中心來抓,落實和完善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更大規模、更高水平地招商引資。以莒南臨港產業園區建設為重點,落實班子成員包扶責任制,突出招商引資工作,增強經濟發展活力。進一步解放思想,搶抓機遇,深入開展對外招商活動。在招商方式上更加靈活多樣、務實創新。堅持以企業招商為主體,全社會協調互動為配合,充分利用本地的產業資源和人才資源,大力引進項目、資金、人才、技術,增強企業的對外開放能力,實現全鎮經濟的大發展、快發展。繼續實行“走出去請進來”戰略,狠抓招商引資工作,計畫組織脫產幹部、村支部書記外出招商引資每年6次以上,年實現引進鎮外資金2億元。同時採取委託招商、代理招商、網上招商等措施,舉全鎮之力,真招商,招大商,全面提升招商引資項目的檔次和品位。
2、放手發展民營經濟。進一步營造氛圍、加大扶持、強化服務,放手放膽發展民營經濟。通過招商引資藉助外力引進、啟動民間資本發展、立足資源優勢新上等措施,擴張民營經濟總量。培強做大現有企業。進一步搞好產業規劃,最佳化資源配置,著力壯大三磊石材、錦坪礦業、欣達鋁業、金誠物流等骨幹企業。鎮黨委完善和落實黨委領導聯繫企業制度,落實促強措施,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通過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促使企業進一步做強做大。
3、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要不斷完善供水、供氣、供電、綠化和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強化服務和拉動功能。

六、重點項目安排

1、即將落地的過億元項目:立晨國際物流項目。山東立晨集團投資1.3億元的臨港國際物流園一期工程。鑫泰礦業有限公司100萬噸金屬化球團項目。由鑫海科技有限公司投資2億元,占地300畝。坪上社區改造。投資3.5億元,規劃建設一個社區、一處商務中心和高檔餐飲服務中心等配套設施,占地300畝。鳳凰苑小區項目,由華興置業集團投資1億元建設,用地面積67畝,規劃建設17座住宅樓。白雲石產業區。建立占地300畝的加工項目區,可容納15—20個加工戶。建成後年可實現銷售收入5億元,增加地方稅收1800萬元。2、正在洽談的過億項目:①英聯盛唐鋼鐵有限公司新上冷軋板項目:該項目占地400畝,總投資5億元,年產量50萬噸冷軋板,年產值40億元。②河北霸州萬鑫軋輥有限公司機械加工項目:由河北霸州萬鑫軋輥有限公司投資,占地200畝,總投資2億元,年可實現銷售收入4.6億元,利稅6900萬元。

七、旅遊景點

人文自然景點 —— 鐵牛廟石鐵隕石
紅色旅遊景點 —— 厲家寨展覽館

八、其他

臨港產業園區的建成運營將對坪上乃至莒南縣域經濟產生較強的拉動作用,特別是現代港口物流產業鏈的形成,將成為經濟強勁發展的發動機,它將促使外向型經濟與臨港工業迅猛發展,將有力的推動莒南乃至臨沂加速融入到臨港經濟腹地中,形成與連雲港、日照、嵐山三大港口緊密相連的經濟聯合體,對莒南及其周邊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

先進制造業崛起

讓“中國製造”揚眉吐氣——從臨港產業區看上海先進制造業的崛起
上海的陸域向東走到盡頭,內扼揚子江、外眺太平洋的所在,就是臨港——它雄踞東海之濱,與杭州灣為鄰,江水與海水相激,形成數十平方公里的灘涂,狀如水滴。這裡,曾是上海最窮、最低洼的地方,被百姓們隨口叫了個“泥城鎮”。如今,從泥潭裡一躍而起的臨港產業區,已成為上海乃至“中國製造”的新高地。
8年時間,56平方公里,引進176個高端裝備製造項目,臨港產業區2011年實現產值456億元,2015年將實現產值1200億元,拉動整個臨港地區產值達5000億元——這組看似醒目的數字,並不足以涵蓋臨港產業區的意義。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調研時一語道破:“臨港地區是上海未來發展的重點,我們要看清形勢、抓住機遇,加快速度開發,加大力度推進,使臨港的開發建設成為提振發展信心的亮點。”
為了堅定不移推進轉型發展,上海在“十二五”期間全面布局,推出包括臨港地區在內的六大重點開發區域。臨港,正在成為中國最具國際競爭力的高端裝備產業區。曾經是“中國製造”高地、讓全國人民都心儀“上海貨”的滬上,正從臨港出發,向著太平洋微笑著遞出一張“中國製造”新名片,重塑“中國製造”的嶄新形象。
定位於高端製造、極端製造、自主製造
每一幢廠房裡都有一個“最”
在很多產業,中國製造顯得“多”而不“精”、“大”而不“強”、“廣”而不“高”,甚至成了“廉價商品”的代名詞。
例如中國是造船大國,卻不是造船強國。像造船的關鍵件,如船用發動機、發動機曲軸等還受制於人,中國造船企業常常出現“船等機,機等軸”的情況。
臨港讓這一切大有改觀。中船集團和上海電氣先後在臨港生產出世界最大的缸徑980毫米低速大功率柴油機以及與之匹配的980船用曲軸,中國造船企業的談判及定價、交貨期等話語權迅速加重。
長800米、高42米,這就是中船三井公司船用低速大功率柴油發動機的生產車間,被稱為亞洲最大的發動機智慧型生產車間。總裝台處,一個三層樓高、重1200餘噸的龐然大物赫然眼前。“這還不是我們生產的最大的柴油機。”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機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葉強說,這裡曾批量生產了15台功率達6.2萬馬力、980毫米缸徑的國內最大柴油機,填補了我國大型柴油機的空白,扭轉了一直受制於人的局面。
上海電氣船用曲軸有限公司,生產的是低速大功率船用柴油發動機最重要的配件——曲軸。這是國內第一個曲軸生產企業。以前,這種曲軸基本由日、韓兩個造船大國生產。如今,上海電氣船用曲軸公司幾乎能生產所有機型柴油機的曲軸,徹底打破國際壟斷。更可喜的是,由於不斷進行科技創新,曲軸自重由40噸降為25噸,成本及價格大幅降低,性能與質量卻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在臨港產業區參觀,常覺“看不夠”、“長見識”。臨港已形成“6+1”個基地:“6”即汽車整車及動力總成零部件、船舶關鍵件、新能源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大型工程機械以及大飛機裝備基地;“1”則是其他各類戰略性新興產業。在一幢幢拔地而起的現代化廠房裡,幾乎每一幢都有著一個“最”:
——我國第一台自主智慧財產權的3.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世界第一根百萬千瓦級超超臨界汽輪機低壓焊接轉子;
——國產大飛機核心、國內第一台自主智慧財產權的C919大飛機發動機等;
——全國第一台自主設計的二代改進型核電百萬千瓦級蒸汽發生器,第一套國產化率100%的百萬千瓦級核電站堆內構件……
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尚玉英稱,臨港堅持高端製造、極端製造、自主製造不動搖,要填補我國在事關國計民生與核心利益領域關鍵技術、關鍵裝備上的空白,實現自主創新和技術突破,努力打破高端裝備製造領域受制於人的局面。
這樣的目標正逐一實現。
核電裝備原來很多是國外製造,臨港改變了這一切。隨著臨港核電二期項目的投產,核電設備將形成年產10套堆內構件和控制棒驅動機構、6套壓力容器和蒸汽發生器、5台核電主泵、32台(套)二三級泵、6套常規島半速汽輪發電機組的製造能力,成為國內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核電裝備製造基地。
還有海洋工程裝備。臨港已具備年產2座自升式鑽井平台、2座半潛式鑽井平台、50多個船用上層模組的能力,其中半潛式平台是雙井架、全智慧型鑽井,作業深度可達海面以下3000米。
目前,臨港集聚了中國最短缺、最核心的裝備製造產業項目,正著力改變中國製造的低端形象。
體現國家戰略、上海優勢、國際競爭力
技術上不是國際先進“謝絕進門”
臨港產業區是浦東開發開放之後,上海繼續東擴的代表作。
浦東航空港、洋山深水港相繼布局於浦東沿海,臨港產業區該走怎樣的道路?
上海市副市長、臨港產業區管委會主任艾寶俊概括:要堅持創新驅動,完善產業價值鏈,積極培育自主品牌,努力提升開發區能級,爭取把臨港產業區建成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現代開發區。
“我們對產業的方向與定位是逐步明晰的:體現國家戰略、體現上海優勢、體現國際競爭力發展導向。”上海臨港集團董事長、總裁劉家平說,“國家戰略就是國家需求,上海優勢指的則是上海的製造業基礎。”
未來中國製造業的方向是先進制造業,而重大裝備製造是上海工業的傳統。因此,臨港選擇了國家最迫切需求的高端裝備業作為主攻方向。
國際競爭力發展導向,成為臨港選擇入區企業的一個前提。劉家平說:“我們的原則是,寧缺毋濫,如果技術上不是國際先進,進入基本免談。”
而事關國家戰略,涉及高端、極端、自主裝備製造的項目,上海都給予人財物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務,甚至不惜舉全市之力。
高端裝備製造,離不開國際合作。臨港積極和世界一流的製造業集團合作,組建以我為主的合資企業,引進、消化和吸收先進技術並實現再創新。如中船三井公司便由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中國船舶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和日本三井造船株式會社共同投資組建,註冊資本7.06億元,中方控股。
臨港產業區也向國內企業敞開大門。應對城市化建設過程工程機械的需求,臨港利用臨海優勢,積極培育工程機械製造基地。至今,全國三大工程機械製造企業三一重工、徐工、中聯重工都已進入。臨港迅速成為亞洲最大的工程機械製造基地。
2011年,三一重機挖掘機市場占有率14%,為世界第一位,徹底打破了國外品牌長期占據第一位的局面。另外,正在建設中的三一機密工具機項目將成為全國最大的單體高端智慧型工具機工廠。“曾經,我們是模仿者、追趕者,現在,我們已加入世界引領者的行列。”三一重機一位員工自豪地說。
上海電氣臨港重型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慶偉是第一批進入臨港產業區的拓荒者。他認為,“臨港高端產業的快速崛起,不僅是技術領先,還在於生產方式的先進”。
上海電氣在臨港布局了9個項目企業,涉及船用曲軸、核發電裝備、燃氣輪機等,均以50年不落後的標準規劃。“700噸行車一架,公司的起重能力就已世界領先,因為這個獨一無二的能力,超特大重的訂單嘩嘩地就來了。”張慶偉感嘆地說。
做到產業融合、產城融合、城鄉融合
“到臨港的人才,讓他們來了就不想走”
“重大項目要堅持能快則快”,這是上海市領導在不同場合著力強調的一句話。而要有底氣讓中國製造快速參與國際競爭,就必須有良好的創業環境,更要有第一流的人才。
一年前,映瑞光電廠址還是一片草地。“我都不敢相信,這裡能成為LED製造基地?”讓美國華爾街歸來的總裁張文意外的是,映瑞光電當年開工、當年投產,創造了同類工廠建設的最快速度。50伏高壓LED晶片等高端產品也已研製成功。
“這一年,看著從無到有的工廠興起,產品推向市場,我獲得了從未有過的成就感。”更讓張文欣喜的是,三年間公司還將集聚5000名海內外才俊。
為了提升臨港產業區的吸引力,產業區的工作重點已開始由圍繞項目轉,轉向圍繞人才轉,立志打造臨港人才特區。
興建公租住房,是產業區吸引並留住人才的重要措施。產業區與周邊四個鎮建立了分城區,合資組建公司。產業區與分城區規劃了66萬平方米的公租房,首期25萬平方米已經動工。有了這些公租房,企業員工每月只要支付幾百元就可住得很舒適,十年後,還可以視情況作為獎勵讓員工購買,並給予產權。
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的“產城融合模式”正在形成。站在規劃圖前,浦東臨港新城管委會黨組書記、專職副主任顧曉鳴充滿激情:“服務洋山深水港、臨港產業區,不能等人才來了才建設,基礎設施要適度超前,營造最宜居的、最生態的生活環境。要讓來臨港工作的人來了就不想走。”
臨港的產城融合,加速了城鄉融合。至去年底,四個鎮動遷安置房投入92.33億元,安置戶數19688戶;投入動遷、社保等資金共47.44億元。臨港產業區累計實現失地農民再就業52000人次;當地居民儲蓄從2003年的6.7億元上升到2010年的70多億元。從泥城考出去的大學生,現在也陸續回到臨港就業。
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韓正最近指出,“臨港開發建設關鍵是轉型。要牢牢堅持產業開發、基礎設施、城鎮建設、生態環境、產城融合‘五位一體’的方針。”他的指示很具體,“當前要聚焦交通、公共租賃房建設等年度目標任務和項目重點,把政策用足,把對策想清,抓緊解決碰到的困難,尋找進一步發展的突破口。”
找準突破口的臨港,東海之濱的“一滴水”,正折射出“中國製造”的新曙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