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中藥學

臨床中藥學

臨床中藥學是研究臨床中藥使用規律的一門科學。

概念

臨床中藥學是研究臨床中藥使用規律的一門科學。其核心是中藥治療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因而對
提高中醫藥臨床療效、減少不良反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臨床中藥學以確保臨床用藥安全、有效、合
理為前提,著眼於科學闡述中藥藥性理論,探討中藥臨床有效與安全的套用原則,追蹤中藥療效,評價中
藥多成分作用,為解決臨床常見、多發、疑難病提供科學依據。

研究方向

臨床中藥學學科多年來,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以中藥臨床套用及藥性理論研究為主線,形成了穩定的研
究方向。其一,中藥防治疑難病症的研究。其二,中藥藥性理論及其資源的研究。其三,中藥本草及文獻
研究。其四,中藥不良反應、毒副作用及中藥藥源性疾病研究。先後主持及參與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基
金等課題5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教育部、衛生部等課題16項,國際合作課題2項。其中黃梔花口服
液的研究已取得新藥證書並投入生產,菊苣雙降膠囊的研製不僅通過了國家科技部的鑑定,而且還作為技
術股份被列入校企聯合項目。在國家或省級期刊上發表科學研究論文60餘篇,主編和參與編寫專業著作
40餘部。

學科發展

臨床中藥學的老一代學術帶頭人顏正華教授是我國中藥學高等教育學科創建人之一,素有"南凌北顏"之稱
他學驗俱豐,德高望眾,參加了《中藥學》(二版、五版)教材的編寫,並多次出國講學,深受國內外同
行的尊重和讚譽。為國內外兄弟院校培養了一批中藥學教學、科研和中醫臨床的骨幹。
學術帶頭人高學敏教授兼任中國中醫藥學會理事、中成藥分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藥品監管局中藥品種保護
委員會委員、藥品審評專家委員會委員、科技部保密技術級專家評審組專家、衛生部藥典委員會委員、麻
醉藥品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大疾病研究專家組成員。長期從事中醫藥學教學、醫療、科
研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中藥學理論及臨床套用研究。承擔教育部博士點課題2項。出版專著13部。
學科帶頭人張冰教授,中藥學博士,碩士生導師,是北京市普通高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北京市普通高校
青年學科帶頭人,兼任衛生部健康相關產品評審委員,全國高等中醫藥教學管理委員會副理事長,主持國
家科技部重點攻關項目"菊苣雙降膠囊藥理及臨床研究"等國家、部局級科研課題6項,出版著作3部,發表
學術論文30餘篇。
臨床中藥學重點學科與澳大利亞悉尼大學藥理系、南京中醫藥大學、浙江中醫學院、甘肅中醫學院、山東
中醫藥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天津中醫學院、河南中醫學院等8個單位共同協作,有教授16人,副教
授53人參與學科建設。推動各協作院校各研究方向的發展,形成了以我校為龍頭,中西南北有機聯合的研
究整體。實驗室總面積800M2,包括中藥臨床實驗室、中藥臨床套用實驗室、中藥藥理實驗室及中藥不良
反應實驗室等5個科研實驗室。
本學科面向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開設《中藥學》、《中藥藥源性疾病學》、《藥性導輪》、《本草文
獻》、《中藥現代研究與臨床套用》5門課程,先後培養出博士研究生10餘人,碩士研究30餘人。
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臨床中藥學重點學科已具有一定的優勢與特色,並通過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中藥
學重學科的學術特色與優勢,帶動協作點共同發展,使臨床中藥學在自身完善的同時促進中醫學術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