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道驅蛔湯

膽道驅蛔湯

膽道驅蛔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新急腹症學》。具有利膽驅蟲之功效。主治膽道蛔蟲病蛔滯型。症見發熱,不思飲食,腹痛拒按,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脈象弦滑或滑數,舌苔黃膩或黃燥。

基本信息

歌訣

膽道驅蟲是良方,苦楝根皮花檳榔。元胡木香使君子,再加厚朴與大黃

組成

檳榔一兩(30g),使君子八錢(24g),苦楝皮五錢(15g),川朴三錢(9g),元胡五錢(15g),木香五錢(15g),大黃五錢(15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利膽驅蟲。

主治

膽道蛔蟲病蛔滯型。症見發熱,不思飲食,腹痛拒按,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脈象弦滑或滑數,舌苔黃膩或黃燥。

方義

本方用檳榔安蛔殺蟲為君藥,使君子、苦楝皮為臣助其殺蟲之功,川朴、元胡、木香合奏理氣止痛之效,為佐藥,大黃導滯瀉下,助排蟲之力,諸藥合用,有疏肝理氣,安蛔驅蟲之功。

運用

運用於單純性膽道蛔蟲病。

使用注意

1、本方套用於無明顯膽道感染徵象者,相當於單純性膽道蛔蟲病,合併感染者不適宜。

2、病人疼痛劇烈,絞痛頻繁,宜先安蛔止痛,用烏梅湯加減,待病情稍緩再予本方。

3、膽道蛔蟲屬急腹症,但經治療後時有復發,必須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附註

附方 驅蛔湯1號

組成:檳榔一兩,使君子一兩,烏梅五枚,苦楝皮五錢,川椒一錢,細辛一錢,木香四錢,枳殼二錢,元明粉三錢,乾薑一錢。

主治:膽道蛔蟲病蛔滯型,腹痛發作不頻繁者,相當於單純性蛔蟲病。

出處:《新急腹症學》引天津南開醫院方

中藥方劑之膽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