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蠅

腸胃蠅

腸胃蠅是節肢動物門、有顎亞門、六足總綱、昆蟲綱、有翅亞綱、雙翅目、胃蠅科、胃蠅屬、膚蠅的一種。腸胃蠅(G.intestinalis)是一種膚蠅,偶然寄生於人時,在皮下移動,產生匐行疹(幼蟲移行症)。

基本信息

分類地位

腸胃蠅腸胃蠅
腸胃蠅
節肢動物門有顎亞門六足總綱昆蟲綱有翅亞綱雙翅目、胃蠅科、胃蠅屬的一種。
生活史:雌蠅產卵於馬可以啃到的範圍內的被毛上。如前後腿及腹部。卵因任何機械作用均可使卵蓋脫落,幼蟲爬出卵殼,在馬體上移動,引起發癢,馬用牙齒搔癢,大量幼蟲粘附於馬齒、口唇及舌上,然後進入口腔鑽入口黏膜,並沿食道進入胃中,用口鉤固著在胃黏膜上,翌年春末夏初,幼蟲發育至三齡,隨糞便排到外界,在馬糞或土壤中化蛹,經1~1.5個月,羽化成蠅。

發病原因

馬屬腸胃蠅病是由腸胃蠅幼蟲寄生於馬屬動物的胃腸道內引起的一種慢性消瘦和中毒性疾病,嚴重感染時可造成馬屬動物衰竭死亡。從本次驢發生腸胃蠅病所在地沁源縣來講,該地馬屬動物已很少,腸胃蠅寄生蟲病少有發生,結合腸胃蠅寄生蟲的生長發育(從分卵、幼蟲、蛹和成蠅4個階段的發育期約1年)規律及購進後不久就發病的時間來推測,認為所購進的驢是在出售地已感染腸胃蠅寄生蟲,經長途運輸後引起很大應激,致使驢抵抗力下降,到飼養地後因飼養管理條件的改變,而爆發腸胃蠅寄生蟲病臨床症狀。

症狀與診斷

由於該病早期症狀不明顯,有些症狀與消化系統的其它疾病相似,不易分辨。因此必須注意了解各方面情況,如本病在當地的流行情況,既往病史,動物引進地區是否為流行病區等。此外,還要檢查動物被毛上有無蠅卵、糞便中有無幼蟲排出等。在夏秋季節發現驢咀嚼或吞咽困難時,應檢查口腔、齒齦和咽喉部黏膜有無幼蟲寄生。必要時可用敵百蟲、伊維菌素(蟲剋星)等進行診斷性驅蟲。此次沁源縣引進驢發生嚴重的腸胃蠅寄生蟲病一開始表現為食欲不振、消瘦、嘴唇發白,按消化道疾病治療,未見好轉,隨後出現部分發病驢排血便,才懷疑為寄生蟲疾病,經診斷性驅蟲治療,在發病驢的糞便中發現腸胃蠅寄生蟲,確診為腸胃蠅寄生蟲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