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球菌肺炎

腸球菌肺炎

腸球菌肺炎系腸球菌(enterococcus)引起的急性肺化膿性炎症在細菌性肺炎中占少數,多為院內感染,近年來逐漸受到人們注意及重視

基本信息


流行病學

腸球菌以往被認為是低毒力的微生物。很少引起致命的感染。近十多年來,腸球菌引起嚴重感染,並有較高死亡率的報導不斷增多。有作者報導腸球菌是營養不良患兒菌血症之第3位最常見的致病原。腸球菌感染的顯著特點是院內感染的比例增加,尤其多見於那些有基礎疾病如大手術後、免疫抑制、器官移植及心肺腎疾病的患者可引起菌血症尿路感染、手術傷口感染腹膜炎膽管炎、心內膜炎皮膚和軟組織感染等,肺部感染髮病率並不高但報導逐漸增多。

病因

腸球菌原歸屬於鏈球菌科鏈球菌屬,又稱為D群鏈球菌或糞鏈球菌,為革蘭陽性菌。根據DNA同源性分析,現已將其另列一屬即腸球菌屬,主要包括糞腸球菌(EfaecaL,又稱糞鏈球菌)和類糞腸球菌(E,faecium又稱尿鏈球菌),並以前者致病多見。腸球菌一般不溶血,腸球菌耐鹽、耐熱,能在含6%NaCl的培養基中生長,在62℃高溫下也能生存30min。腸球菌為人類消化道正常菌群,口咽部也能培養到糞腸球菌,致病力弱,一般情況下不致病。但侵入人體組織內可引起相應感染。寄生於口咽部的腸球菌若被誤吸入呼吸道特別是鼻飼營養及機械通氣等治療時,則可能引起腸球菌肺炎其中,糞腸球菌致病的機會顯著高於類糞腸球菌。侵入性操作和廣泛使用廣譜抗生素與腸球菌的感染密切相關。

發病機制

腸球菌以往被認為是低毒力的微生物,很少引起致命的感染。近十多年以來腸球菌引起嚴重感染,並有較高病死率的報導不斷增多。腸球菌感染的顯著特點是院內感染的比例增加,尤多見於那些有基礎疾病如大手術後、免疫抑制、器官移植及心、肺、肝、腎疾病的患者。以往肺外感染報導較多,但近幾年來肺部感染髮病率報導逐漸增多。

臨床表現

腸球菌肺炎腸球菌肺炎
腸球菌肺炎在細菌性肺炎類型中非常少見。其臨床表現與一般化膿菌所致肺炎無太大區別。症狀包括發熱、咳嗽、咳膿痰、胸痛、氣急等。體徵為肺炎之實變體徵。少數患者可合併腸球菌敗血症,出現休克和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病情危重,可導致死亡,主要見於院內感染患者。X線胸片可見斑片狀密度增高影或大葉性密度增高影。外周血象檢查示白細胞多升高合併菌血症或敗血症時血細菌培養可陽性。
併發症:
少數患者可合併腸球菌敗血症

診斷

臨床上主要依靠痰液或防污染毛刷經纖維支氣管鏡在下呼吸道取材或進行支氣管肺泡灌洗(BAL),取灌洗液作細菌定量培養及鑑定才能確診。患者若有化膿性肺炎表現,且有鼻飼營養治療等侵入性操作史,臨床上經用青黴素或頭孢類抗生素治療無效,應考慮腸球菌肺炎的可能,並進一步作病原學檢查。腸球菌肺炎應與其他化膿性細菌引起的肺炎相鑑別,主要依靠病原學檢查。
鑑別診斷:
腸球菌肺炎患者症狀和體徵對病原學診斷無特殊幫助。臨床上主要依靠防污染毛刷經纖維支氣管鏡在下呼吸道取材或進行支氣管肺泡灌洗(BAL)取灌洗液作細菌定量培養及鑑定才能確診。患者若有化膿性肺炎表現,且有鼻飼營養治療等侵入性操作史,臨床上經用青黴素頭孢類抗生素治療無效,應考慮腸球菌肺炎的可能,並進一步作病原學檢查。腸球菌肺炎應與其他化膿性細菌引起的肺炎相鑑別,主要依靠病原學檢查。

檢查

實驗室檢查:
外周血象檢查示白細胞多升高。合併菌血症或敗血症時血細菌培養可陽性。
其它輔助檢查:
X線胸片可見斑片狀密度增高影或大葉性密度增高影。

治療

腸球菌的耐藥率極高,對青黴素、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常常耐藥。可選用萬古黴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紅黴素或與喹諾酮類抗菌藥物聯合套用。

預後預防

預後:
單純腸球菌肺炎經用敏感抗生素治療,一般預後良好。若抗生素使用不當,腸球菌可引起敗血症,並可導致死亡
預防:
積極治療基礎疾病,嚴格無菌操作避免濫用抗菌藥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