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斷

腸斷,漢語辭彙, 拼音:chánɡ duàn 釋義:意識極度悲痛,出自《搜神記》。

詞目

腸斷

拼音

chánɡ duàn

引證解釋

形容極度悲痛。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二十:“ 臨川 東興 ,有人入山,得猿子,便將歸。猿母自後逐至家。此人縛猿子於庭中樹上,以示之。其母便搏頰向人,欲乞哀狀,直謂口不能言耳。此人既不能放,竟擊殺之,猿母悲喚,自擲而死。此人破腸視之,寸寸斷裂。”

唐 李白《對雪獻從兄虞城宰》:昨夜梁園裡,弟寒兄不知。庭前看玉樹,腸斷憶連枝。

唐 李白《清溪半夜聞笛》,: 羌笛梅花引,吳溪隴水情。寒山秋浦月,腸斷玉關 聲。

唐 白居易 《長恨歌》:“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唐 李商隱《落花》: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唐 溫庭筠《夢江南》: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苹洲。

宋 蘇軾 《菩薩蠻·歌妓》詞:“淒音休怨亂,我已先腸斷。”

宋 秦觀《鷓鴣天·枝上流鶯和淚聞》:無一語,對芳尊。安排腸斷到黃昏。甫能炙得燈兒了,雨打梨花深閉門。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三本第四折:“異鄉易得離愁病,妙藥難醫腸斷人。”

冰心 《寄小讀者》十一:“十二月十三之晨,我心酸腸斷,以為從此要嘗些人生失望與悲哀的滋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