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腦梗塞

腔隙腦梗塞

腔隙腦梗塞是腦梗塞的一種特殊類型,是在高血壓、動脈梗化的基礎上,腦深部的微小動脈發生閉塞,引起腦組織缺血性軟化病變。其病變範圍一般為2-20毫米,其中以2-4毫米者最為多見。。

基本信息

簡介

腔隙腦梗塞是腦梗塞的一種特殊類型,是在高血壓、動脈梗化的基礎上,腦深部的微小動脈發生閉塞,引起腦組織缺血性軟化病變。其病變範圍一般為2-20毫米,其中以2-4毫米者最為多見。臨床上患者多無明顯症狀,約有3/4的患者無病灶性神經損害症狀,或僅有輕微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輕度頭痛頭昏、眩暈、反應遲鈍等症狀。該病的診斷主要為CT或MRI檢查。而多發性的腔隙腦梗塞,可影響腦功能,導致智力進行性衰退,最後導致腦血管性痴呆

症狀

臨床症狀一般較輕,除少數外,大多發病緩慢,12~72小時達到高峰,部分病人有短暫缺血發作史。臨床症狀與腔梗灶的大小和部位有關,常見有下列幾種類型: (一)純運動性卒中:表現為面、舌、肢體不同程度癱瘓,而無感覺障礙、視野缺失、失語等。病灶位於放射冠、內囊、基底節、腦橋、延髓等。 (二)純感覺性卒中:患者主訴半身麻木,受到牽拉、發冷、發熱、針刺、疼痛、腫脹、變大、變小或沉重感。檢查可見一側肢體、身軀感覺減退或消失。感覺障礙偶可見越過中線影響雙側鼻、舌、陰莖、肛門等,說明為丘腦性病灶。 (三)共濟失調性輕偏癱:表現為病變對側的純運動性輕偏癱和小腦性共濟失調,以下肢為重,也可有構音不全和眼震。系基底動脈的旁正中動脈閉塞而使橋腦基底部上1/3與下1/3交界處病變所致。 (四)感覺運動性卒中:多以偏身感覺障礙,繼而出現輕偏癱。為丘腦後腹核並累及內囊後肢的腔隙性梗塞所致。 (五)構音不全手笨拙綜合徵:患者嚴重構音不全,吞咽困難,一側中樞性面舌癱,該側手輕度無力伴有動作緩慢,笨拙(尤以精細動作如書寫更為困難),指鼻試驗不準,步態不穩,腱反射亢進和病理反射陽性。病灶位於橋腦基底部上1/3和下2/3交界處,也可能有同側共濟失調。

治療

既然知道了腔隙腦梗塞是什麼病,那么該用什麼藥物來治療它呢,其實能及早的發現腔隙腦梗塞是患者不幸中的萬幸,因為及時發現,用藥物干預還完全來得及,只要堅持用藥完全可以防止腔隙腦梗塞發展成重度腦梗塞,那么該用什麼藥來治療腔隙腦梗塞,首先要知道堅持用藥在醫學上叫科學的二級預防,目前西藥有阿斯匹林比較常用,但缺點是有效率為53%,有47%的抵抗,而且長期還容易引起胃出血,帶來肝腎損傷,用中藥有很好的預防作用,但缺點是服用劑量大,而且質量不穩定,最好是選用一種服用劑量小的現代中藥。

無論什麼形式的治療,人體再次形成血栓和動脈的再次閉塞的幾率都很高,在最初的30天內,發生率約為30%,而治療後的首次動脈再次閉塞一般發生在治療後的7-10天內。

現在有證據表明氧化應激和及其引發的炎症能引起異常血栓的形成,而蝦青素具有強大的抗氧化功能和抗炎功能,提示蝦青素是治療血栓潛在藥物。而美國Cardax 製藥商在犬科模式動物中開展的這方面研究,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在動物試驗中,用蝦青素處理動物能明顯降低再次形成血栓和再次閉塞的幾率,而不影響凝血功能。

最新療法

目前治療腦病、神經性疾病最好的技術是機器人腦立體定向技術, 該技術是國家863科研項目的轉化成果,主要用於腦外科微創手術規劃、導航和立體定向,該技術是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七三一醫院神經外科首席專家田增民教授率先在國內開展的,與傳統的開顱手術相比,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手術風險和痛苦,是一種微創手術;與有框架腦立體定向手術相比,具有定位準確、手術精度高等特點,患者可以在清醒狀態下完成手術,術後3-5天即可出院,不留瘢痕。機器人腦立體定向技術可以與神經修復技術、神經內鏡技術、微電極技術、內放療技術相配合,主要治療疾病有腦癱、癲癇、帕金森、腦出血後遺症、腦梗塞後遺症、腦炎後遺症、扭轉性痙攣、小腦萎縮、缺血缺氧後遺症、腦梗塞等神經外科疾病。

注意事項

1、高血壓患者應長期藥物治療,定期測血壓,使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

2、糖尿病患者要嚴格控制飲食,堅持降糖治療,使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糖尿病患者血壓應控制在≤130/85mmHg;

3、高血脂患者應進行降脂治療;

4、定期進行血液流變學檢查,血粘稠度過高者,需口服小劑量阿司匹林;

5、定期心臟檢查,特別注意心功能變化及心律失常,改善心臟供血,防治冠心病;

6、對突發頭痛、頭昏、眩暈、記憶力力減退、反應遲鈍、遺忘、視物不清、面部發麻等症狀,應提高警惕,儘早到醫院做頭顱CT,以便早發現早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