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神經

腋神經

腋神經,由第5和第6頸神經前支的纖維組成,從臂叢後束髮出,伴鏇肱後血管向後外方走行,穿四邊孔,繞肱骨外科頸至三角肌深面。主幹延伸為肌支;而部分纖維自三角肌後緣淺出為延續為皮支,稱為臂外側上皮神經。

基本信息

解剖

腋神經起自臂叢後束,由頸5、6神經纖維組成,相當於喙突平面從後束上緣發出,在腋窩內位於腋動脈後方、肩胛下肌前面下行,與鏇肱後動脈伴行一起通過四邊孔後,發出分支支配小圓肌,至三角肌後緣中點處,相當於肱骨外科頸平面,發出肌支進入三角肌並支配該肌,然後發出皮支即臂外側皮神經支配三角肌區及臂外側上部皮膚感覺。

分支

肌支

腋神經腋神經
主幹延伸為肌支;而部分纖維三角肌後緣淺出為延續為皮支,稱為臂外側上皮神經。

腋神經肌支支配三角肌,小圓肌。

皮支

腋神經皮支即臂外側上皮神經,分布於肩部和臂外側區上1/3部的皮膚。

營養

在25具(男13,女12)研究用經動脈灌注帶色乳膠液的成人屍體上,套用顯微外科解剖技術,解剖和觀察了50側腋神經乾的營養動脈及其來源動脈.50側腋神經中,有45側有59支營養動脈進入,平均1.31±0.06支。

營養動脈的外徑和長度分別為0.35±0.01和8.74±0.47mm,多從神經乾的前內側進入(86.40%)和以升降支形式走行(76.27%)。這些營養動脈的來源動脈是鏇肱後動脈、肩胛下動脈、臂叢營養動脈、腋動脈、胸外側動脈和鏇肩胛動脈。

腋神經損傷

主要表現

腋神經主幹損傷後的主要表現為:臂不能外展;臂鏇外力減弱;肩部及臂外側區上1/3部皮膚感覺障礙;腋神經損傷時間長的時候,由於三角肌萎縮,肩部骨突聳出,肩部失去圓隆的外觀。

治療原則

對於牽拉傷、撞擊傷或骨折脫位造成挫傷、擠壓傷,可採用非手術治療,觀察3個月,如無恢復應行手術探查。對於開放性斷裂傷應一期修復神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