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草

胭脂草

胭脂草,多年生直立草本,高40-100cm,基部木質化,無毛。有些地方以其鮮品燉雞服作補藥用者,即解毒後的鮮品,有扶正固本作用。

基本信息

簡介

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蕾芬
種拉丁名:Rivina humilis Linn.
科中文名:商陸科
科拉丁名:Phytolaccaceae
屬中文名:蕾芬屬
屬拉丁名:Rivina
國內分布:杭州、福州、廣州
國外分布:熱帶美洲
中國植物志:26:020

一般特徵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40-100cm,基部木質化,無毛;枝圓柱形,具溝槽和棱脊。單葉互生,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很少為卵狀心形,長3-7cm,寬1.5-4.5cm,頂端銳尖至漸尖,基部圓或寬楔形胭脂草可以治蟲咬傷。性狀與藥用。

商用價值

胭脂草為商陸商陸屬植物,又名見腫消山蘿蔔等,其扁圓形的漿果熟時呈深紅紫色或黑色,民間常用之當作胭脂塗女孩子的額角,故而也有名之為胭脂草的。俗話說:“胭脂草,女兒心”。
商陸入藥能瀉水、利尿、消腫,但有毒,應慎用。以前常聽說有用紡錘形的商陸根冒充人參,而致人中毒。毒藥也可入藥,不愧為中醫的一大特色呵。
有些地方以其鮮品燉雞服作補藥用者,即解毒後的鮮品,有扶正固本作用 。

相關傳說

胭脂草的來歷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根據該傳說,起因是伏羲和在她的部落里救了一隻受傷的燕子,這隻燕子第二年給伏羲和帶來了一粒種子,種下之後便長出了胭脂草,以後逐漸繁衍,傳播到全國各地。
根據考證,遠古時期的伏羲和部落就居住在日照沿海一帶堯王城遺址南面的丘陵上。該丘陵名為天台山,現在是日照湯谷太陽文化源旅遊風景區的一部分。風景區內,伏羲和族人用過的石椅、石盆等石器仍在,遺址上生長著大片大片的胭脂草。
對於胭脂草的來歷,清人東海居士做了如下記載:
胭脂草
(清) 東海居士
伏羲和步自湯谷,遇受傷玄鳥,命族人養而放之。玄鳥嚶嚶有聲,繞飛三匝方去。《詩經》云:“天命玄鳥,降而生商”,乃指此神鳥也。翌年春,玄鳥銜種子而來。伏羲和命族人播種子於土中,須臾便生根、吐芽、開花、結果。觀其葉如手掌,根如山芋、花似楊柳,果如葡萄,色紫且艷麗。用其葉可飼羊,花可充飢,根可入藥,果可做胭脂。伏羲和甚喜,美其名曰“胭脂草”。爾後合族上下無不以胭脂梳妝為美為榮。臉用胭脂,手用胭脂、足用胭脂,指甲用胭脂,服裝亦用胭脂矣。“東方胭脂”者,伏羲和部落美女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