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銓(1102~1180)

胡銓(1102~1180)

正文

胡銓(1102~1180)南宋政治家、文學家。字邦衡,號澹菴。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建炎二年(1128)進士,此科由高宗策士,胡銓答策萬餘言,授撫州軍事判官,轉承直郎。紹興五年(1135),兵部尚書呂祉薦,賜對,升樞密院編修官;八年,上疏反對秦檜主和,乞斬王倫、秦檜、孫近,而且指責高宗。秦檜認為“狂妄凶悖”,於是下詔除名,貶昭州。由於朝臣營救,改監廣州鹽倉。十二年被劾,又貶新州,十八年又被謫移吉陽軍。直至秦檜死,才得徙移衡州。孝宗即位,復奉議郎。歷官至權兵部侍郎。由於始終反對和議,與朝廷政見分歧,於是力求去職。歸廬陵,從事著述。卒謚忠簡。
胡銓雖顛沛流離,半生嶺海,但志苦心勞,好學不厭。對經史百家之學均有所得,而且通曉繪畫藝術。他推崇韓愈歐陽修,主張以文“傳道”。他的文章,內容豐富,馳騁古今,多長篇大論。代表作如《上高宗封事》,決然表示“不與檜等共戴天”,“願斬三人頭竿之藁街”,並主張“羈留虜使,責以無禮,徐興問罪之師”,“不然,臣有赴東海而死耳,寧能處小朝廷求活耶?”文章一出,群臣振奮,奸佞失色。其他文章,如《應詔言事狀》、 《應詔集議狀》、 《上孝宗封事》、《與王中丞相書》,也都痛快淋漓。題跋如《跋陳了翁帖》,也寫得激昂慷慨。楊萬里曾為他的集子作序,說道:“先生之文,肖其為人。其議論閎以挺,其敘記古以則,其代言典而嚴,其書事約而悉。”是中肯之評。
胡銓的詩,頗具風采,一如其文。如《次雷州和朱彧秀才韻時欲渡海》,雖再遭貶斥,意氣不衰。其詞亦多激憤之語,如《好事近》直斥“豺狼當轍”。秦檜的私黨張棣迎合意旨,以此詞為據,向朝廷檢舉他“謗訕怨望”,以致被遠謫海南島(《四朝名臣言行錄》)。
胡銓作品散失不少,今傳本有《胡澹菴先生文集》32卷,《補遺》1卷,有道光十三年刊本。其詞集《澹菴詞》1卷另行,有《四印齋所刻詞》本。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