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蝶[20世紀中國內地女演員]

胡蝶[20世紀中國內地女演員]

胡蝶(1908年3月23日—1989年4月23日),原名胡瑞華,出生於上海,中國內地女演員。

1925年,胡蝶參演個人首部電影《戰功》從而開啟電影生涯 ;同年,在劇情電影《秋扇怨》中首次擔任女主角。1928年,她受邀加入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3月,她主演的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在上海新光大戲院公映。1932年,出演中國的第一部彩色片《啼笑姻緣》。

1933年1月,胡蝶以21334的票數當選由上海《明星日報》評選的“電影皇后” ;3月,她又主演了中國首部左翼電影《狂流》 ;同年,主演的電影《姊妹花》則成為她表演生涯的代表作。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胡蝶前往香港,先後拍攝了古裝片《絕代佳人》以及愛情片《孔雀東南飛》等影片。1946年,胡蝶從上海遷居香港,在香港主演了電影《春之夢》等片後,決定告別影壇而專心輔佐丈夫潘有聲從事經營。1960年,她則憑藉主演的愛情片《後門》獲得第七屆亞洲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1966年,她拍完《塔里的女人》後結束了電影生涯。

1989年4月23日,胡蝶在加拿大去世,享年81歲。

基本信息

早年經歷

少女時期的胡蝶 少女時期的胡蝶

1908年,胡蝶出生於上海提籃橋怡和碼頭附近的一幢普遍民房裡。胡蝶3歲時,父 親胡少貢在姐夫唐紹儀(曾任北洋政府總理)弟弟的提攜下出任京奉鐵路總稽查,胡蝶幼年隨父母遷居天津、北京、廣州等地。胡蝶在這些奔波中,她學會了會講一口“京片子”、廣東話、上海話。

胡蝶幼時,家裡請了一位先生為她啟蒙。8歲時,胡蝶進入天津天主教聖功女學就讀,也由此胡蝶養成了讀書的習慣。

胡蝶9歲時,全家移居廣州,胡蝶進入廣州培道學校(廣州市第七中學)讀書,胡蝶在廣州度過她的少年時期。培道學校畢業後,胡蝶轉入北京公立第一師範就讀。

胡蝶16歲時,全家返回上海;同年,胡蝶考入中國第一所電影演員訓練學校——中華電影學校。

演藝經歷

1925年,胡蝶應邀參加了徐欣夫導演,張織雲、王元龍主演的電影《戰功》的拍攝,隨即開始了她的電影演員生涯;同年,胡蝶進入友聯影片公司,主演了才子佳人式的悲劇《秋扇怨》。1926年,她加盟天一影片公司,便接連拍攝了愛情片《梁祝痛史》和劇情片《珍珠塔》等電影。

1928年她改投明星公司。胡蝶進入明星公司的第一部電影是與阮玲玉合作主演《白雲塔》,她在片中飾演正派女角鳳子。隨後,她接連拍攝了武俠電影《火燒紅蓮寺》,很快進入大眾的視野。

胡蝶 胡蝶

1930年,胡蝶拍攝了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她飾演了一個忍受丈夫虐待與壓榨而毫無反抗、心地善良又有幾分愚昧的女性角色;而該片則於1931年3月15日在上海新光大戲院公映。

1932年,胡蝶出演了中國的第一部彩色片《啼笑姻緣》。1933年3月5日,胡蝶拍攝中國第一部左翼電影《狂流》,她在片中飾演富商的女兒秀娟。同年,上海《明星日報》發起選舉電影皇后的活動,她以21334票被選為“電影皇后”。同年,又主演電影《自由之花》,在片中扮演小鳳仙;而該片也被中國教育電影協會評為優秀影片,後又被送往義大利萬國電影賽會參賽獲獎。此外,胡蝶於同年主演的電影《姊妹花》則是她表演藝術的代表作品。

早期的胡蝶 早期的胡蝶

1935年,蘇聯舉辦莫斯科電影節以紀念蘇聯電影誕生15周年,胡蝶作為代表團中唯一的電影演 員,應邀攜《姊妹花》《漁光曲》等片赴莫斯科參加了這項活動。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11月12日上海失守,明星影片公司毀於戰火,胡蝶同家人前往香港。1940年2月11日,她與王乃東主演的古裝愛情片《絕代佳人》在中國大陸上映。

1941年5月23日,胡蝶與王元龍等主演的愛情片《孔雀東南飛》在中國香港上映。同年冬天,日軍占領了香港,日軍報導部藝能班長和久田幸助兩次闖進胡蝶家,動員她同他們合作拍片,均遭到她的拒絕;和久又提出讓她到東京作客,從而拍一部《胡蝶游東京》,宣揚所謂的“中日親善”,但她堅決不與日寇為伍,假裝懷孕,連夜逃回了大陸。香港淪陷後,胡蝶與家人輾轉回到內地重慶,在“中電”主演《三個女性》等片,還登台義演,宣傳抗日。

1947年8月30日,參演的愛情片《春之夢》在中國香港上映;9月8日,她與王丹鳳領銜主演的古裝片《錦繡天堂》在中國香港上映;同年9月16日,又與王豪主演了犯罪片《某夫人》。隨後,她決定告別影壇而專心輔佐潘有聲從事經營。

晚年胡蝶 晚年胡蝶

1959年,她又回到了闊別10年之久的電影界,先後為邵氏公司拍攝電影。1960年2月17日,胡蝶與蕭芳芳、陳燕燕等人主演家庭電影《苦兒流浪記》。6月23日,她又與丁寧、洪波、談瑛等主演了劇情片《兩代女性》。7月20日,胡蝶與姜大衛、楊志卿、嚴慧珠等主演電影《街童》。同年,她則憑藉愛情片《後門》中的“徐太太”一角獲得第七屆亞洲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1966年,58歲的她拍完愛情片《塔里的女人》後,便徹底告別了她的電影生涯。

個人生活

家庭背景

胡蝶的父親胡少貢原籍廣東鶴山,曾攜帶妻女在京奉鐵路擔任總稽查,又在廣東從事鹽務工作,最後移居上海。

戀情

胡蝶因電影《秋扇怨》認識林雪懷。1927年3月22日,胡蝶與林雪懷訂婚。胡蝶在拍完電影《歌女紅牡丹》前後,兩人戀情漸漸出現問題。1931年底,“蝶雪解約案”解決,她與林雪懷徹底結束戀人關係。

1935年11月23日,經過6年的馬拉松式的戀愛,胡蝶與潘有聲在上海九江路的聖三一教堂里舉辦了婚禮。

胡蝶與林雪懷合影 胡蝶與林雪懷合影
胡蝶與潘有聲結婚照 胡蝶與潘有聲結婚照

主要作品

參演電影

上映時間劇名扮演角色導演合作演員
1961萬劫孤兒公主胡鵬顧媚
1961母愛江綺萍珠璣蕭芳芳
1961萬里尋親記金太太珠璣歐陽莎菲
1961慈母千秋坤儀霍然林家聲
1960後門徐太太李翰祥王引
1960苦兒流浪記卜萬蒼陳燕燕, 羅維
1960街童岳楓姜大衛, 楊志卿
1960兩代女性Wen Chih卜萬蒼丁寧
1960孝道珠璣歐陽莎菲
1947春之夢朱石麟舒適
1946某夫人鳳鳴何非光王斑
1942博愛卜萬蒼, 朱石麟周璇
1941歌女紅牡丹王次龍王元龍
1941孔雀東南飛王次龍徐琴芳
1940絕代佳人陳圓圓王次龍王乃東
1939永遠的微笑吳村龔稼農
1938胭脂淚妓女吳永剛談瑛
1936女權張石川趙丹
1935兄弟行程步高高占非
1935劫後桃花張石川高占非
1935夜來香程步高趙丹
1934女兒經程步高高占非
1934美人心徐欣夫王徵信
1934三姊妹李萍倩嚴月嫻
1934空谷蘭張石川高占非
1934麥夫人周淑明張石川梁賽珊
1934歌侶情潮趙樹燊關德興
1934路柳牆花徐欣夫嚴月嫻
1934再生花鄭正秋高占非
1933滿江紅程步高嚴月嫻
1933鹽潮徐欣夫王徵信
1933春水情波阿毛鄭正秋孫敏
1933狂流程步高龔稼農
1933姊妹花Da Bao鄭正秋鄭小秋, 譚志遠
1933脂粉市場張石川龔稼農
1932戰地歷險記張石川鄭小秋
1932自由之花鄭正秋龔稼農
1932啼笑因緣張石川
1932落霞孤鶩程步高夏佩珍
1931歌女紅牡丹張石川王獻齋
1931鐵血青年張石川鄭小秋
1931三箭之愛徐欣夫梁賽珍
1931銀星幸運張石川鄭小秋
1931如此天堂張石川龔稼農
1930桃花湖鄭正秋蔡楚生
1930歌女紅牡丹Red Peony張石川
1930碎琴樓鄭正秋夏佩珍
1929富人的生活鄒碧如程步高譚志遠
1929愛人的血韓國英程步高鄭小秋
1929爸爸愛媽媽程步高龔稼農
1928離婚程步高龔稼農
1928俠女救夫人鳳飛女士鄭正秋黃君甫
1928大俠復仇記張石川蕭英
1928女偵探女偵探張石川鄭超凡
1928白雲塔秋鳳子張石川阮玲玉
1928火燒紅蓮寺張石川夏佩珍
1927白蛇傳白素貞李萍倩, 邵醉翁陳玉梅
1927女律師裘芑香李萍倩
1927新茶花李萍倩汪福慶
1927鐵扇公主鐵扇公主李萍倩陳玉梅
1927蔣老五殉情記章志直
1927劉關張大破黃巾邵醉翁裘芑香
1926夫妻之秘密
1926電影女明星邵醉翁王漢倫
1926義妖白蛇傳
1926梁祝痛史邵醉翁吳素馨
1926珍珠塔
1926孟姜女邵醉翁, 裘芑香魏鵬飛
1926孫行者大戰金錢豹
1925戰功胡萃英徐欣夫王元龍, 張織雲
1925秋扇怨沈麗瓊陳鏗然文逸民

雜誌寫真

雜誌名稱期數備註
玲瓏 第38期 內頁

獲獎記錄

電影獎項
  • ▪ 1995    中國電影世紀獎女演員獎     (獲獎)    
  • ▪ 1986    第二十三屆    金馬獎    終身成就獎    (獲獎)    
  • ▪ 1960    第七屆    亞洲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後門    (獲獎)    
  • ▪ 1933    第一屆    電影皇后    (獲獎)    

人物評價

民國第一美女胡蝶 民國第一美女胡蝶

胡蝶為人落落大方,一洗女兒之態,性格深沉,機警爽利。十之五六若寶釵,十之二三若襲 人,十之一二若晴雯。(中國章回小說家,鴛鴦蝴蝶派代表作家張恨水 評)

胡蝶一生飾演過娘姨、慈母、教師、演員、娼妓、闊小姐、勞動婦女等多種角色,她的氣質富麗華貴、雅致脫俗,表演溫良敦厚、嬌媚風雅,多次被觀眾評為“電影皇后”。她橫跨默片和有聲片兩個時代,成為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最優秀的演員。真實的胡蝶已經遠去了,但銀海中的那隻胡蝶卻依然在翩翩起舞。她上下翻飛,輕靈動人。(《齊魯晚報》 評)

胡蝶是以演技和美貌深得人心的電影演員,留在世間的影像讓她流芳百世。胡蝶性格溫婉,柔情若水。她優柔,包容,對命運順從。她愛美,愛物質,愛虛榮。老天賞賜給她的美貌讓她的虛榮心輕易地得到收成,同樣,她的美貌也給她帶去樣貌平凡的女人不能觸及的苦難。胡蝶同時又是達觀的,這達觀讓她有接納之心。所以,她像一枝柔韌的蘆葦一樣活了下來,風雨中輕盈挺立。她有獨到的倔強在她的命裡面。(搜狐青島 評)

人物爭議

“紅顏禍國”跳舞事件

1931年9月18日(農曆辛未年八月初七)晚,駐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炮擊中國東北軍北大營並向瀋陽進攻,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事變爆發後,有傳言稱東北的封疆大吏、陸海空軍副總司令張學良於“事變”之夜,正在北平六國飯店與胡蝶共舞。同年,胡蝶所在的明星影片公司於11月21日、22日連續兩天在上海的《申報》以胡蝶的名義發表聲明闢謠,意謂馬君武之作純屬胡言亂語,根本沒有此事。

“胡蝶被戴笠霸占”說

1942年,胡蝶自香港返回大陸,途中行李被劫。有謠言稱戴笠借著為胡蝶找行李的機會,將參與運作胡蝶一家逃離香港的楊惠敏打入監獄,討好並霸占了胡蝶。“戴笠霸占影星胡蝶”之說流傳極廣,但這實際上是一段偽史。

後世紀念

1989年,以上海電影家協會主席張駿祥為首的電影界、文藝界人士和胡蝶生前好友及影迷等60餘人出席了在上海為她舉辦的胡蝶影藝紀念活動,放映了她所主演的成名影片,並召開了胡蝶影藝研討會。

1995年12月,為紀念中國電影誕生90年,電影系統各單位隆重舉行了慶典活動,並授予20名演員以“電影世紀獎”,胡蝶名列其中。

1999年,胡蝶逝世10周年,全國主要的電影刊物都辟出專版紀念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