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橋

胡家橋

胡家橋地處古岡身南端西緣,成陸已6000餘年,晉初有移民遷居於此,唐代由於氏於鎮北建於塔。宋元豐間建於塔廟,因色相莊嚴、結構完整而稱東南精舍。宋代,胡姓氏族由金華移居於此,至明代建一石橋,名胡家橋,地以橋得名。清末民初,有店鋪50多家,為縣境西南大集鎮。解放後,一直為鄉、公社機關駐地。

地理位置

胡家橋胡家橋
胡家橋位於縣境西南部,跨沙港和上橫涇兩側,距縣府10公里,為胡橋鄉政府所在地。鎮區縱橫均為l公里許,總面積442.65畝,人口4733人,其中居民1032人,農民389人,鄉辦企業職工3312人。

胡家橋歷史

胡家橋胡家橋
胡家橋地處古岡身南端西緣,成陸已6000餘年,晉初有移民遷居於此,唐代由於氏於鎮北建於塔。宋元豐間建於塔廟,因色相莊嚴、結構完整而稱東南精舍。宋代,胡姓氏族由金華移居於此,至明代建一石橋,名胡家橋,地以橋得名。清末民初,有店鋪50多家,為縣境西南大集鎮解放後,一直為鄉、公社機關駐地。

發展狀況

胡家橋胡家橋
近年,由於食品機械工業的崛起,胡橋已成為新興工業集鎮。自1968年起,新建沙港河東畔工業區,有縣紡織機械廠和鄉食品機械總廠、錳鋼廠、食品廠、電器廠、塑膠廠等13家,另有黃沙、窯橋五金廠等6家,工廠總建築面積達4.73萬平方米,占全鎮總建築面積9.08萬平方米的52.09%。1984年,鎮區工人3456人,總產值3634.5萬元,利潤773.7萬元。食品機械總廠是一家設備較齊全的老廠,生產的成套汽水設備、糖果機械、食品機械曾參加京、滬、杭、漢等七大城市的展銷,產品遍銷全國各地。食品機械總廠為“龍頭”,把30多家企業串聯起來,形成食品機械生產專線。1983年銷售量達3214台,比上年多銷814台,使食品機械工業的產值、利潤都分別占全鄉工業總產值、總利潤的三分之二。國務院社隊工業總局局長王常柏等曾蒞廠視察。
沙港河西岸為商業區。老街東西長510米,寬4米,原為商業街,現間有供銷社、個體攤店和居民住家。1981年起,在老街北新辟一條東西新街,長310米、寬11米,兩側建有工副、商業、郵電、糧油和居民新村大樓,形成以商業為中心的新街,設有棉布、百貨、五金、糧油等服務門市部和茶館、書場。南北長200米的學校路,連線新、老街,是農村集市貿易場所,交易活躍,沿海特產海鮮、河鮮較多、1984年,全年上市35224人次,成交金額31.99萬元,日均上市97人次,成交額877元。全鎮有個體工商戶76戶,有汽車出租、旅館和飯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