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均[作曲家、音樂理論家]

胡均[作曲家、音樂理論家]

胡均 ,原名胡均權,曾用名秉均、護權、蘇林、鬍子。開平赤坎鎮廣安里人。他是作曲家、音樂理論家。

人物經歷

胡均自小喜愛文藝,尤愛美術。1932年考入廣州市立美術學校中國畫系學習繪畫。1936年夏天畢業後,回到家鄉開平,先後在省立長沙師範學校、私立寺前國小、越華中學和縣立赤坎國小任美術音樂教師,開展藝術教育工作。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侵華戰爭。胡均激於愛國熱情,除了在學校組織宣傳隊,帶領學生到鄉鎮進行抗日宣傳以外,還在開平長沙埠開辦民眾歌詠班,教唱抗戰歌曲,講解抗日形勢,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並參加組織和親自指揮在長沙、赤坎、水口三個地方同時舉行的抗日歌詠大遊行。還參加了廣州洪流抗戰劇團在開平、恩平兩地鄉鎮的抗日宣傳演出活動。這時,他與舞蹈家梁倫在劇團認識。1939年夏,日本飛機轟炸開平赤坎,四邑(新會、開平、台山、恩平)形勢緊張,學校被迫停辦,各處城鄉的人口也開始疏散。胡均離開學校,正式加入洪流抗戰劇團,經由澳門轉到香港,進行抗戰宣傳演出活動,後來由於經費無著,洪流抗戰劇團被迫於1939年初秋在香港宣布解散。胡均和梁倫一起由香港轉入廣東東江游擊區,在第四縱隊的藝術宣傳隊任副隊長,帶領隊員在東莞、寶安兩縣鄉鎮開展抗日宣傳工作。

演藝經歷

從1936年至1939年這段期間,由於抗日戰爭的影響,使胡均感到自己過去學到的山水、人物、花鳥蟲魚畫,在當前火熱的鬥爭年代起不了鼓舞民眾戰鬥救國的作用,不如高唱抗日歌曲,以激發民眾的鬥志。於是,他積極自學音樂。這時,他得到同學張影的介紹,參加了由鄧演達創建的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即後來的中國農工民主黨),開始接觸社會的政治鬥爭。

1940年初,胡均離開了東江地區,來到粵北。先後在仁化縣省立韶州師範、曲江縣私立志銳中學、清遠縣私立龍崗中學和樂昌縣國立第三華僑中學任音樂教員,組織了較大規模的學生合唱團,大唱愛國抗日歌曲,並親自參加指揮。

1943年初,日寇要打通粵漢鐵路,韶關告急。胡均離開了粵北地區,轉到湖南省零陵縣私立求實中學任音樂教員。日寇占領韶關後,沿著粵漢鐵路向湖南進攻,胡均又被迫轉到廣西,經桂林到達柳州,在柳江國民中學任音樂教員。不久,敵機又轟炸柳州,胡均和梁倫於1944年春一起逃難到雲南昆明。

胡均到達昆明之後,便與梁倫在中華職業教育社辦的中華國小教書。當時新音樂社副社長趙渢也在昆明,胡均通過趙渢的關係,正式參加了新音樂社雲南分社的工作,在中華國小內開辦了中華音樂訓練班和中華舞蹈培訓班,胡均任音樂訓練班的班主任,梁倫任舞蹈訓練班的班主任。胡均還參與《音樂報》和《新音樂月刊》(昆明版)的編輯和撰稿工作。寫了《音樂的話》、《論音程》等基礎理論文章,還與梁倫共同辦起中華舞蹈研究會。

解放戰爭期間,胡均積極投身民主運動,利用音樂和舞蹈參加鬥爭。他與梁倫創作、排練了大批歌舞節目,常在西南聯大民主廣場公演。較受民眾歡迎的節目有反飢餓的舞劇《長夜》、反內戰的小舞劇《五里亭》、反對扶植法西斯力量的舞蹈《希特勒尚在人間》和反獨裁統治的多幕兒童歌舞劇《幸運魚》等。從1945年底到1946年夏,昆明先後發生了“一二·一”屠殺學生事件和暗殺民主戰士李公朴、聞一多等事件,胡均離開了昆明,經廣西百色、梧州到達廣州,然後再轉回香港,參加了民主同盟,並參加了由中共香港文委領導的中原劇藝社和新音樂社華南分社工作。後來,胡均除在中華音樂院兼課外,還任新音樂社華南分社社長,並參加有30多個歌詠團體的香港歌聯的領導工作,組織香港音樂教師聯誼會。1948年,胡均退出了農工民主黨民盟,由李門和郭傑介紹,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為了在民眾中普及音樂歌曲活動,胡均為歌詠團體譜寫了許多民眾歌曲,由於香港民眾講的是廣州話,不太懂國語。作曲家和詩人們便用廣州方言來譜寫詞曲。胡均是第一批參加方言歌曲創作的作曲家之一,譜寫了《家鄉月》、《賀新年》、《冇屋住自己起》(電影《野火春風》插曲)、《黃腫腳》等許多當時有代表性的廣州方言歌曲,對活躍民眾歌詠運動起到積極作用。1949年初,胡均被組織派回粵中游擊區參加解放戰爭的武裝鬥爭,與符公望和郭傑等共同組建粵中文工團,並擔任該團工作部長。後來文工團改為文工隊,胡均先後任副隊長、隊長。1952年,胡均被調到中南軍區部隊藝術劇院,先後任第六演出隊的樂隊隊長和劇院創作室音樂創作員。胡均在繁忙的軍旅中,譜寫了很多革命歌曲,其中較為流行的有《人民武裝進行曲》、《中國人民翻身大合唱》(與郭傑合作)、《兜督將》、《月光光》等,並為歌劇《白毛女》改用廣州方言演出時改編方言插曲,為多幕童話歌舞劇《咬鳴婆》譜寫音樂。他創作的民眾歌曲通俗、流暢、親切、優美、結構嚴謹。其音樂作品簡潔、明快、清新。

1953年夏,胡均被調到華南歌舞團,1957年任副團長,分管音樂方面的業務領導工作。直至1966年。這13年中,胡均創作了不少保留節目,其中有歌曲《梅州情歌》、《木棉樹》、舞蹈《走馬燈》、歌舞《鬧花燈》、《繡花舞》、《娶新娘》和多幕大型神話舞劇《牛郎織女》等,歷演不衰。

文化大革命期間,胡均被無辜剝奪了工作和藝術實踐的權利。到1972年夏天,他才從英德橫石塘榮場調回廣州,安排在廣東省文藝創作室工作,任音樂組副組長。1977年被調到中國音樂家協會廣東分會,先後任副秘書長和秘書長。自1972年恢復工作後,胡均除了為發展廣東的音樂文化事業埋頭工作外,還開始致力於對我國民族民間音樂的學習和研究、總吉他幾十年來的藝術實踐經驗、輔導和培養音樂人才等工作。寫出了《漫談梅州情歌的改編》、《試論廣東音樂的音階和乙反調式》、《對廣東音樂七平均律的疑問》、《學習兩首工人歌曲的體會》等專論文章,並編寫了《歌曲創作的方法》、《中國民族音樂理論基礎》等音樂理論專著。

榮譽成就

1985年10月,胡均離休後被聘為音協廣東分會顧問,還擔任羊城音樂事業基金會副會長兼理事會理事長、華南文藝業餘大學校務委員兼音樂系常務副主任,以及《民族民間音樂》編委。1996年編著出版了《樂海揚帆六十年》一書。1999年10月,他將珍藏的1800多冊圖書捐贈給家鄉的文化部門。

《新白娘子傳奇》主要人物

1《新白娘子傳奇》是一部風靡中國及轟動華人世界的戲劇,製作方台視公司,中港台合作結晶,由趙雅芝葉童陳美琪合作演出。本劇是以玉山主人著作的中篇小說《雷峰塔傳奇》與夢花館主所著作的長篇小說《白蛇全傳》為藍本改編。

許仙(葉童 飾) 許仙(葉童 飾)
白素貞(趙雅芝 飾) 白素貞(趙雅芝 飾)
法海(乾德門 飾) 法海(乾德門 飾)
小青(陳美琪 飾) 小青(陳美琪 飾)
李碧蓮(夏光莉 飾) 李碧蓮(夏光莉 飾)
戚寶山(石乃文 飾) 戚寶山(石乃文 飾)
李公甫(江明 飾) 李公甫(江明 飾)

許姣容(尹寶蓮 飾) 許姣容(尹寶蓮 飾)

觀世音(阮虔芷 飾) 觀世音(阮虔芷 飾)
采因(徐慧宣 飾) 采因(徐慧宣 飾)
金鈸法王(李敏郎 飾) 金鈸法王(李敏郎 飾)


王鳳山(胡均 飾)
楊知縣(於恆 飾)
解差(何騏 飾)
郝江化(李波 飾)
吳玉蓮(艾琪 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