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生貝湖魚

胎生貝湖魚

胎生貝湖魚,鮋形目,胎生貝湖魚科,是由母魚直接產下仔魚,而非卵生。生活時體透明,身體富有含脂肪。

動物介紹

點擊查看大圖

中文名稱 胎生貝湖魚

拉丁名稱 Comephorus baicalensis

中文門名 脊椎動物門

拉丁門名 Vertebrata

中文綱名 硬骨魚綱

拉丁綱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鮋形目

拉丁目名 Scorpaeniformes

中文科名 胎生貝湖魚科

拉丁科名 Comephoridae

中文屬名 胎生貝湖魚屬

拉丁屬名 Comephorus

【簡介】

貝加爾湖有一種貝加爾特產湖魚,名叫胎生貝湖魚,屬胎生貝湖魚科(Comephoridae),由母魚直接產下仔魚。

生存環境

【生存環境】

貝加爾湖是大自然安放在俄羅斯東南部伊爾庫茨克州的一顆璀璨的明珠。貝加爾湖是亞歐大陸最大的淡水湖。長640千米,平均寬50千米,是世界上第七大湖泊和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它容納了地球全部淡水(應該指河湖的淡水)的五分之一。相當於北美洲五大湖的總水量。(中國數字圖書館資料:最深處達1637米,另兩資料分別為1620米、1640米,容積為2.3萬立方千米)。湖上風景秀美、景觀奇特,湖內物種豐富,是一座集豐富自然資源於一身的寶庫。貝加爾湖的形狀像一彎新月,所以又有“月亮湖”之稱。它平均寬約48千米,南北長約636千米,周長2000千米,總面積大約為3.15萬平方千米。貝加爾湖就其面積而言只居全球第九位,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之一(據考其歷史已有2500萬年)。

【體徵】

這是一條長度僅為8厘米、寬度不足1厘米的小魚。體延長,頭中大,吻尖長,眼中大,上側位,口大,前位,眶下骨、前鰓蓋骨和下頜多孔,骨片薄。第二眶下骨的後突未達前鰓 蓋骨。無腹肋,大多數軀椎無椎體橫突,體裸露無鱗,背鰭2個,第二背鰭長,後端幾達尾鰭,臀鰭與第二背鰭相對,同形,後端也幾達尾鰭。胸鰭長大,後端超過臀鰭起點,無腹鰭,尾鰭截形,無後匙骨,腰帶骨存在,脊椎骨48~50。生活時體透明,身體富有含脂肪。

胎生貝湖魚是當地許多水生動物的食物來源,這種魚總量的變化對於整個貝加爾湖的生態平衡影響重大。此外,它們體內含有豐富的脂溶性維生素A,其潛在的藥用價值還有待科學家的進一步研究。它是貝加爾湖特產的湖魚。

【繁殖】

胎生貝湖魚是由母魚直接產下仔魚,而非卵生

相關報導

【相關報導】

新華網維列夏金號科考船(俄羅斯)乘科學考察船對貝加爾湖進行綜合考察的中國科學家14日證實,他們13日意外捕獲到一條貝加爾湖特有的魚——胎生貝湖魚。

這是一條長度僅為8厘米、寬度不足1厘米的小魚,它通體半透明。這條魚是中國科學家在提取水下400米處的懸浮物時,意外從容器中發現的。據估計,這條小魚的年齡已經超過兩歲。

據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魚類專家張春光介紹,胎生魚的特殊之處在於母魚在繁殖期排出體外的不是魚卵,而是可以自由活動捕食的幼魚。在全世界的魚類品種中,這類魚比較少見。在貝加爾湖已知的62種魚類中,胎生貝湖魚是主要的特有品種。

俄羅斯科學院湖泊研究所副博士久芭說,胎生貝湖魚生活在水面以下50-1500米的深處,廣泛分布在貝加爾湖除湖岸附近以外的各個水域,是環斑海豹秋白鮭等動物的主要食物。“儘管如此,中國科學家在乘船考察的第一天就捕獲胎生貝湖魚仍是很幸運的”,這位女專家對新華社記者說,“這種魚的總量雖然龐大,但是由於它們只生活在較深的水區,並且分散活動,因此不使用特殊工具難以捕獲。”

【科研意義】

胎生貝湖魚的科研意義不容忽視。據介紹,胎生貝湖魚是當地許多水生動物的食物來源,這種魚總量的變化對於整個貝加爾湖的生態平衡影響重大。此外,它們體內含有豐富的脂溶性維生素A,其潛在的藥用價值還有待科學家的進一步研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