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環刺蓋魚

肩環刺蓋魚

肩環刺蓋魚(學名:Pomacanthus annularis)為蝴蝶魚科刺蓋魚屬的魚類,俗名環紋蓋刺魚。暖水性珊瑚礁魚,體長一般300毫米左右,為刺蓋魚類中體型較大者。此魚主要分布於印度洋及太平洋西部的南、北回歸線之間,中國產於西沙群島和台灣海峽。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東南亞。

基本信息

肩環刺蓋魚英文名:Pomacanthus annularis
俗名:-

產地及產期:

暖水性珊瑚礁魚。 體長一般300毫米左右,為蝴蝶魚類中體型較大者。我國海南島南岸海域可捕到。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西部的南、北回歸線問海域。我國產於南海

介紹:

體側有多條環形帶,肩部有小藍色環。背鰭有尖銳鰭棘12根。鰓蓋骨邊緣有鋸齒,隅角處有一強棘。腹結與臀鰭皆具強棘。

基本信息

肩環刺蓋魚肩環刺蓋魚
肩環刺蓋魚肩環刺蓋魚

學名:Pomacanthusannularis

命名者 (Bloch,1787)

俗名 藍環神仙

科中文名蓋刺魚科

科號科名 F394 Pomacanthidae

模式種產地 EastIndies

食用魚類 否

觀賞魚類 是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否

世界分布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

最大體長45cm

棲息環境礁區、近海沿岸

棲息深度10-30公尺

同種異名Chaetodonannularis,Pomacanthodesannularis

英文名

Ringedanglefish;Blueringangelfish;Blue-ringedangelfish;Blueringangelfish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略高而呈卵圓形;背部輪廓略突出,頭背於眼上方平直。吻鈍而小。眶前骨寬突,不游離;前鰓蓋骨後緣及下緣具弱鋸齒,具一長棘;鰓蓋骨後緣平滑。體被中型圓鱗,具數個副鱗;頭具絨毛狀鱗,頰部與奇鰭具小鱗。背鰭硬棘XIII,軟條21;臀鰭硬棘III,軟條19;背鰭與臀鰭軟條部後端截平;腹鰭尖,第一軟條延長;尾鰭鈍圓形。幼魚體呈橘紅色至紅褐色,由胸鰭基部向後上方斜走至背鰭軟條部有3-5條深藍弧形紋,體側另具數條新月形窄白橫帶。成魚體則呈黃褐色或灰褐色;由胸鰭基部向後上方斜走至背鰭軟條部有5-7條藍弧形紋,白橫帶消失;鰓蓋上方,側線前端處另有一約與眼徑相當之藍色環紋。背鰭及臀鰭軟條部暗色,具藍紋;尾鰭乳黃色。

棲所生態

棲息於沿岸至深達至少30公尺深的礁區。成魚通常成對於洞穴內。

地理分布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肩環刺蓋魚分布區域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肩環刺蓋魚分布區域

分布於印-西太平洋區,由莫三比克至菲律賓,北至日本,南至澳洲。台灣產於東部海域。

漁業利用

一般以潛水方式捕捉。為觀賞魚類,無食用經濟價值。可存活於水族箱內。

科學分類

界:動物界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輻鰭魚綱Actinopterygii
目:鱸形目Perciformes
科:蝴蝶魚科Chaetodontidae
屬:刺蓋魚屬Pomacanthus
種:肩環刺蓋魚P.annularis
二名法
Pomacanthusannularis
(Bloch,178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