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鋼[中國證監會主席]

肖鋼[中國證監會主席]

肖鋼,男,漢族,江西吉安人,1958年8月出生於湖南長沙,法學碩士,1976年參加工作,曾為原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呂培儉的秘書。曾任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黨委書記。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肖鋼肖鋼

1981年本科畢業於湖南財經學院(2000年併入湖南大學
1981年開始在中國人民銀行工作
1989.10——1994.02,中國人民銀行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94.02——1995.07,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總經理
1995.07——1996.10,中國人民銀行計畫資金司司長;

1996年獲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法學碩士學位
1996.10——1998.10,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人物
1998.10——2003.03,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長期分管信託業務、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2003.03——2004.08,中國銀行董事長、黨委書記、行長兼東方資產管理公司黨委書記(2003.06—2004.12兼中國銀行業協會會長)
2004.08——,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兼東方資產管理公司黨委書記
2012年11月14日,當選為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委員
2013年3月17日,肖鋼同志任中國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
2013.03——2016.02,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黨委書記。
中共十七大代表,中共第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八屆中央委員
肖鋼長期在中國人民銀行從事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工作,年富力強,處事果斷,作風樸實,熟悉巨觀經濟和金融業務,善於創新和研究問題,擁有較強的組織和協調能力。在他的領導下,中國銀行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正努力開創著中國銀行改革和發展的新局面

資本神話

自股份制改革以來歷經坎坷的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行),終於走到了上市的關鍵時刻。儘管它的掌舵者——董事長肖鋼2012年5月18日“愉快和輕鬆”地宣稱“中行上市天時地利人和”,業界與投資人士仍然認為,中行IPO創造了內地國有控股銀行在香港的一個新的“資本神話”。
有人戲稱,中行多達25萬本的招股說明書疊起來有19幢香港中銀大廈那么高。中行董事長肖鋼帶領全球路演隊伍已超過了建行董事長郭樹清2011年創下的紀錄。
儘管誰也沒有捅破,但中行和建行間卻不可否認地一直在暗地裡你爭我奪,這種競爭關係在兩家銀行先後完成股份制改造之後變得更加激烈。實際上,在建設銀行確定年內上市目標之後,中國銀行也通過提速內部改革來加快衝刺IPO,掌控這一步驟的正是2003年低調地從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的位置上調任中國銀行董事長兼行長的肖鋼。
在那之前肖鋼已經在央行工作了20餘年,36歲時,肖鋼就成了央行系統內最年輕的正局級幹部。可以說,在2003年底開始的股改中,直到7月中旬,早早選定上市顧問的建行仍是一路領先,一度被人們認定為“那個幸運的占得先機者”。但是這一切,隨著中銀8月26日的率先掛牌,重新洗牌。一般而言,股份有限公司的掛牌成立只是股改完成的重要標誌之一,要最終上市,還須通過上市輔導期、證監會審核等多道關卡。中銀怎么能夠搶先幾步,從國際基金經理手中分得頭杯羹?
肖鋼上任之初,業界並沒有把他與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密切地聯繫起來,而只是揣測,銀監會分立後,央行新行長周小川必定會在貨幣政策方面大展宏圖。
然而就在肖鋼低調上任後一年左右的時間裡,央行、建設銀行、光大銀行乃至中行本身都出現了重大人事調整,國有商業銀行最大強度的一次改革轟轟烈烈地啟動了。作為中國最具國際特色的商業銀行和亞洲歷史頗為悠久的金融機構,中國銀行肩負著特殊使命,遭遇難得的歷史機遇。回頭來看,在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確定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方向和中行成立股份公司的前一年,肖鋼調任中行行長分明做了這次重大改革的先遣兵。
對於這次被專家們稱為背水一戰的改革,肖鋼有著清醒的認識,他認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改革已經多年,但這次股份制改革是一次全新的實踐、一場深刻的變革。無論是在產權制度上、公司治理結構上,還是在內部機制上,都將產生重大的、實質性的變化,沒有現成的經驗和模式可以照搬。

泥潭與賤賣之爭

2004年夏天,伴隨中行股份公司的誕生,各界的質疑聲不絕於耳。這些早期的質疑主要源自2003年底中行和建行同時獲得225億美元的注資。
外界之所以擔心225億美元注資難見改革效果,是鑒於1998年財政部發行2700億元特別國債對四大銀行補充資本金,當它們的資本充足率基本達到8%之後,有些銀行出於增大分母、稀釋不良貸款比率的動機狂發貸款,導致資本充足率又很快下降。
隨後的1999年,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剝離1.4萬億元不良資產給信達等4家資產管理公司,這在當時被稱為“最後的晚餐”。餘悸猶存,中行分到的225億美元折合1863.9億元人民幣成為新掛牌股份公司的全部註冊資本,中行吃掉了五年前的所有,卻沒有受到任何責罰,那么誰又能保證同樣的一幕不會重演呢?
對此,肖鋼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就是“以資本充足率的管理來制約資產業務的發展;實行不良貸款的實際撥備制;新增公司貸款原則上從二級分行的授權集中審批上收到省分行和總行兩級來集中評審”。由於銀監會對上市銀行在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等方面均有要求,中行2年後的上市證明肖鋼還算落實了自己的想法。
但中行引進海外戰略投資者的過程卻一波三折、疑雲不斷,一直拖到股份公司成立一年後,首家戰略投資者蘇格蘭皇家銀行才浮出水面,其後的3家又在幾個月後才得以曝光。緊接著,由建行出售給境外戰略投資者的股份價格低於公開發行價引發的國有銀行“賤賣”論也波及到中行。事實上,中行賣給戰略投資者的股份價格也只有1.1港元左右,與最終的發行價相差倍余。
肖鋼並不認為這是“賤賣”,在他看來,引進戰略投資者和公開發行上市是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兩個環節,兩種情況很難直接比較。考慮戰略投資者所帶來的無形資產價值,一般其認購價格都要低於上市股價。言外之意,如果沒有境外戰略投資者,國有銀行上市才會被“賤賣”。

鐵幕股改

上市前的國有銀行年報常以半張紙示人,半張紙就可以概括銀行一年來的經營活動。因此有專家戲說,國有銀行上市前不是“黑幕”就是“鐵幕”公司。
而銀行上市之後必須要按照年報、半年報和重大事項披露要求及時準確地披露信息,銀行上市使其從鐵幕公司變成了有限的公眾公司,公司治理會有不小變化。
然而,深層次的問題仍然相當棘手。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鍾偉表示,國有銀行從國有獨資到國有控股,進步是有限的。國有企業根本問題是產權改革問題,在初期培育市場競爭可以改善國有企業的狀況,但不可持續。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只有在多元化的產權分立之後才有意義。國有控股以後,股權是不是再繼續改革值得考慮。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指出,表面上,四大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從2002年的28%降至2004年末的13.2%,但內地銀行潛在的不良貸款風險卻大為增加。研究表明,由於早幾年四大國有銀行信貸迅速增長,特別是中長期貸款迅速增長,不僅導致銀行貸款期限錯配及結構錯配的巨大風險,而且這些貸款的不良率將在2008年前後逐漸地顯露出來。

整頓家風

中行內部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肖鋼費心。一位證券分析人士向本報指出,看看在港上市的主要銀行的高管履歷就會明白投資者在懷疑什麼。
人們已對中行牽涉的大案耳熟能詳:原董事長王雪冰受賄100萬元人民幣,協助若干公司貸款;原副董事長劉金寶偽造會計記錄侵吞1400萬元人民幣;2001年至2004年期間,原河松街支行行長將部分客戶存款賬戶中約9.39億元人民幣轉移;2003年3月至2005年12月期間,四馬路支行前任行長與員工合謀,詐取銀行匯票4.3億元人民幣等;此外,該行因員工操作風險發生的案件由2003年的34宗直線上升至2005年的75宗,涉案金額也由2003年的2900萬元上升至2005年的11.76億元。
肖鋼的拍檔在國有銀行里已屬上好,副董事長、行長李禮輝曾在商業銀行工作20年;監事長劉自強也在央行和多家商業銀行工作過。但這些"國"字背景的銀行經驗,在投資者眼裡只能是“有這種條件比沒有這種條件會好一些”。此前由於“內部管理問題”,坊間對中行上市質疑不斷。上市已定,肖鋼也將面對內部快速的改革節奏和更大的壓力。

辭職中行

中國銀行2013年3月18日發布《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關於董事長辭任的公告》稱,“根據國家金融工作需要,肖鋼先生已向本行董事會提出辭呈,請求辭去本行董事長、執行董事、董事會戰略發展委員會主席及委員的職務。”公告稱,該辭任自2013年3月17日起生效。

中行事記

2003年3月肖鋼上任中行行長兼董事長
2003年12月政府注資225億美元
2004年8月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
2005年8月引進首家海外戰略投資者蘇格蘭皇家銀行,隨後確認另3家戰略投資者淡馬錫、瑞銀和亞洲開發銀行
2006年5月正式招股
2006年6月1日正式發行H股
2006年7月5日正式發行A股
2013年3月17日肖鋼辭去本行董事長、執行董事、董事會戰略發展委員會主席及委員的職務。

他人評價

“肖鋼在到中國銀行擔任行長之前,在中國人民銀行當副行長,分管信託業也有4、5年了,作風一貫穩重、謹慎。”一位信託界專家3月22日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說。
業內人士認為,肖鋼在人行分管信託監管時,嚴格整頓信託業,為信託業的健康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五四寄語

2013年5月3日肖鋼發表五四寄語:值此“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我謹代表會黨委向證券期貨監管系統廣大青年朋友們致以誠摯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
“中國夢”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夢,每一位證券期貨監管者都應做“中國夢”的踐行者。資本市場二十餘年發展由小及大,正加快形成多層次的市場體系,成為實現“中國夢”的重要載體。我國資本市場充滿活力,青年人應當成為資本市場改革、創新、發展的生力軍,為“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當代青年傳承夢想,投身資本市場改革發展事業,就是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做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自覺實踐者、勇於探索者和合格工作者。要對資本市場二十餘年的歷史勤于思考,對資本市場的規律勤於學習,對資本市場的未來充滿憧憬。要以求真務實、開拓進取、勤勉奮發的精神,努力展示資本市場年輕人的風采。
關注關心關愛青年,支持青年成長成才,這是各級黨團組織的責任和義務。系統各級黨委要以長遠的眼光、真摯的情感,關心青年成長、培養青年成才、助力青年成功。要善於與青年人交朋友,傾聽青年心聲,把握青年動態,匯集青年智慧,把青年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好發揮好,努力營造與青年交流互動、共勉齊進的企業文化氛圍。各級團組織要進一步當好黨的參謀助手,以多種活動形式提升各級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青年朋友們,在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春天裡,在“中國夢”春潮匯涌的新時代,希望大家立足本職,腳踏實地,振奮精神,施展才華,建功立業。
祝青年朋友們節日快樂!

人物軼事

用龐氏騙局警示理財產品風險

今年3月25日,銀監會發布《關於規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商業銀行對每個理財產品單獨管理、建賬和核算,實現每個理財產品與所投資資產(標的物)的對應。該通知發布次日,多家中小銀行股價跌停。
此前,銷售理財產品的所得資金,被銀行放在一個資金池裡。某些銀行通過發新償舊的操作手法,償還到期產品的收益,掩蓋了一些理財產品的風險。中小銀行因為承受風險的能力較差,所以規則變動後股價受影響最大。
我們無從知曉銀監會新規的出台背景。但可以肯定的是,肖鋼在此新規出台半年前,已經呼籲警惕理財產品擊鼓傳花的風險。“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根本就是一個龐氏騙局。在一定的條件下,投資者一旦失去信心並減少他們的購買或退出理財產品,這樣的擊鼓傳花便會停止。”肖鋼在《中國日報》發表英文署名文章這樣分析。文章的刊發時間是2012年10月,那時,肖鋼任中國銀行董事長。他撰文指出:“中國的影子銀行部門已經成為未來幾年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潛在來源。”肖鋼解釋,影子銀行在境內通常表現為理財產品、地下金融等。
雖為一家銀行的董事長,但肖鋼的視野卻在整個金融系統。
用龐氏騙局警示理財產品風險,也表明肖鋼對違法騙局的不容忍以及治理騙局的法治思維。

推動中行建立法人治理架構

2006年6月和7月,中國銀行率先在香港和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成為首家A+H發行上市的國有商業銀行,成功實現了國有銀行的商業化改革,並為其他國有銀行商業化改革探索出了一條國家注資、處置不良資產、設立股份公司、引進戰略投資者、擇機上市等行之有效的途徑。
這次成功探索,正是在肖鋼擔任中國銀行董事長期間完成的。“肖鋼作為董事長,只在公司董事會重大決策事項上表態,日常管理工作由別人做。這反映出中國銀行的法人治理結構很好。”中國銀行總行法律與合規部的費東亮向《法制日報》記者介紹,中國銀行聘請了國際專才但任獨立董事,決策很專業,也比較規範和透明。日常行政、業務、財務管理工作由管理層決策,具體事情是行長組織實施的。
肖鋼在中國銀行期間,大力推進了人力資源管理改革。他在《紮實推進國際一流銀行建設》一文中指出,經過改革,中國銀行打破“官本位”,已建立起多元化的職位體系,拓寬各類人才的職業發展通道。打破“終身制”,建立競爭性的聘用制度和人員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打破“大鍋飯”,以崗位價值為核心,建立起市場化的薪酬體系與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

重視完善立法和有效監管

肖鋼建議我國抓緊起草《金融控股公司法》,由市場主體在法律的指引下自主選擇綜合經營之路,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監管體系,避免監管缺位,切實防範風險。
肖鋼的立法經歷不止一次。1998年10月至2003年3月,肖鋼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長期分管信託業務,是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在此期間,我國為履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允許設立非銀行金融機構從事汽車消費貸款業務。
據知情人向記者披露,肖鋼在汽車信貸市場開放問題上,一直持加速開放的觀點。在其主持的並由各商業銀行參加的《汽車金融機構管理辦法》討論會議上,他再三強調:汽車貸款期限要長一些,利率可適當下浮,車型也可放寬一點等等。

推進資本市場法治建設

畢業於原湖南財經大學金融專業的肖鋼,對法學有著深刻的認知,這與他研究生攻讀法律專業不無關係。1996年,正在中國人民銀行工作的肖鋼,結合本職工作學習法律,並完成近三萬字的法學碩士論文——《論短期資本的跨國流動與國家管制》,師從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國際經濟法專業教授林毓輝。今年3月17日履新當日,肖鋼曾公開表示“市場需要政策的連續性”。了解他的人說,肖鋼話少,為人也低調。此簡短表態,足以讓人們堅信,他一定會不斷推進資本市場法治建設。

任免信息

2016年2月,中共中央決定,免去肖鋼同志的中國證監會黨委書記職務。國務院決定,免去肖鋼同志的中國證監會主席職務。

人物評價

“肖鋼在到中國銀行擔任行長之前,在中國人民銀行當副行長,分管信託業也有4、5年了,作風一貫穩重、謹慎。”一位信託界專家。
業內人士認為,肖鋼在人行分管信託監管時,嚴格整頓信託業,為信託業的健康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