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汝蓮

肖汝蓮

肖汝蓮,納西族歌王,1931年出生,雲南省麗江市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納西族地區著名的民間歌手。她是納西族地區唯一會唱數十種納西民歌的民間老藝人,是一位會唱幾百首納西民歌的老奶奶,她唱的納西民歌絕大多數只有她一人會唱。

人物經歷

納西族歌王肖汝蓮

納西族歌王肖汝蓮 納西族歌王肖汝蓮

肖奶奶唱了一輩子的民歌。蜚聲中外的塔城納西族民歌《栽秧調》就是她承傳的,她演唱的《栽秧調》、《嫁女調》、《喔熱熱》、《娥姆達》(養蠶姑娘)、《春米歌》等選入《納西民歌》(集成卷)由雲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她的演唱風格獨特,給人一種如訴如泣的感覺,因而在電視專題片《塔城古風》、《納西探秘》(在《雲南電視台》、《中央電視台》等播放)中,對她演唱的民歌作了介紹。74歲時,肖奶奶到美國亞利桑那州參加亞洲藝術節的演出。2006年5月份,CCTV-2請肖汝蓮代表麗江參加中國魅力小鎮評選並演出,中國搖滾之父崔健和中國爵士之父劉元專程去為肖奶奶伴奏。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肖汝蓮把一個民族的文化唱到了世界。

人物簡介

肖汝蓮奶奶和孫女達坡瑪吉的合唱

《月亮姆》

(納西語)月亮姆 刀華郭

瓜子四則久

的則傲衣本

底則晤又唄

傲衣冷命夢

唔郭冷則了

唔衣冷命夢

傲郭冷又有

月亮姆姆 刀華郭郭

瓜子四則久久

的則傲衣本

底則晤又唄

唔郭冷則了

唔衣冷命夢

傲郭冷又有

吃了啊唄冷冷

(漢語)月亮姆姆 快出來來

今夜你最美呀

今夜你最亮呀

禮物帶來了了

請你看一看呀

果品帶來了了

你請嘗一嘗呀

一起來跳舞

一起來歌唱

活著的劉三姐原生態歌王肖汝蓮

外地人聽肖汝蓮唱歌,更多的是驚嘆、好奇,心裡都會琢磨:“這么大年紀的老太太,嗓子還這么好!”而在納西族人的心中,他們更聽出了歌中一位老人滄桑一生的情愫,他們聽懂了,所以他們流淚了。

肖汝蓮唱了一輩子的歌,從來沒想過自己能夠走出納西,甚至“飛”大洋彼岸的美國亞利桑那州參加亞洲藝術節的演出。2002年,中國搖滾之父崔健特別到肖汝蓮的家中,聽老人唱歌,後來又錄了幾首歌。2002年8月雪山音樂節,肖汝蓮以一曲《月亮姆》開場了。當記者問到當時在音樂節上唱歌的感覺是怎樣時,老人只微笑著說了一個字:爽!

肖汝蓮會唱幾百首納西民歌,小的時候,她跟在田間勞作的母親身後,一句一句地學納西民歌,很多納西調子就是那時學會的。四五歲就可以和別人對歌,年輕的時候,她的歌聲就飄蕩在金沙江兩岸。在麗江塔城公社,她是家喻戶曉的“明星”,備受尊敬。記憶中最長的一次對歌比賽是在6年前,肖奶奶和3個東巴(納西的智者)打擂台,對方把經書唱完後,肖奶奶還根據自己記憶的經書內容即興編出很多歌曲來,像往常一樣,她是場上留下的最後一位。肖汝蓮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三,常有人開玩笑說:“劉三姐只是廣西民間傳說中的人物,肖奶奶可是活著的劉三姐!”

人物評價

搖滾教父崔健的精神偶像和嘉賓

她到北京參加演出時,崔健特地起了個大早,專程為她伴奏

有一天,和文光在歌舞團上班,有人給他打了一個電話,說“崔健來了”。

“我對崔健也不是那么了解,只知道他的《一無所有》,在國內名氣比較大。”回到家裡,女兒對他說,崔健來了。當晚,“他們又喝酒又唱歌,聽老人唱歌,非常激動,又哭又笑,到了一兩點才回去。後來又來我們家,又錄了幾首歌,《月亮姆》做成搖滾伴奏的音樂。2002年8月雪山音樂節,奶奶以一曲《月亮姆》開場了。”

“結果媒體報導,在麗江發現一個‘雪山女神’。”

這個“雪山女神”,就是肖汝蓮——和文光的母親。

2006年5月,肖汝蓮和兒子、兒媳婦以及孫女兒來到北京,一家人與崔健一起排練,為演出做準備。當天晚上,肖汝蓮一家到王府井的全聚德吃烤鴨。她穿著一身納西族的服裝,在樓下赫然引起了外國人的驚嘆,有人還要求合影。儘管已經不是第一次來北京了,面對著一桌的美味珍饈,肖奶奶還是吃不習慣。

那天晚上,77歲的納西歌手肖汝蓮在計程車上暈車了。她只好下車,在和文光的陪同下,走了一站多地,回到了賓館。

記者問肖奶奶,您還記得當時在音樂節,面對那么多人唱歌時的感覺嗎?

肖奶奶的國語不是特別流利。她斜躺在床上,微笑著回答了一個字:爽!

歌王“劉三姐”

肖汝蓮是一位會唱幾百首納西民歌的老奶奶,在納西語系裡,她的名字叫“達坡阿卓”。她十四五歲的時候,民眾班的老師給她取了一個漢名“肖汝蓮”。

和文光說,“在我七八歲時,經常和小夥伴們去江邊玩,母親兩三公里外喊我,穿透這么遠的空間,都聽得清清楚楚”。

肖汝蓮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三,常有人開玩笑說,“劉三姐只是廣西民間傳說中的人物,肖奶奶可是活著的劉三姐!”

從年輕時起,她的歌聲就飄蕩在金沙江兩岸。在麗江塔城公社,她是家喻戶曉的“明星”,倍受尊敬。不管遇到紅白喜事,當地人家都要請肖奶奶來唱上幾曲。古老的喪禮儀式是納西族千百年的傳統,悼喪者分成兩方,用即興民歌對唱的形式來哀悼死者。有一次肖奶奶和兒子一方,與對方數十名輪番上陣的青壯年歌者對唱,一夜十幾個小時未眠,唱到對方無歌以對,只能淚流滿面地和著她的旋律伴唱。

六年前,三個東巴(納西的智者)和肖奶奶打擂台,他們把經書內容全都吟誦完了,肖奶奶也把經書全都記住了,又即興編出很多歌曲“還治其人之身”,像往常一樣,她依然是場上留下的最後一位。這是記憶中最長的一次對歌比賽呢。

兒子和文光認為,母親是為了唱歌才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她無時無處不在歌唱:插秧的季節,她唱插秧的調子;上山打柴的時候,她就唱打柴的調子;做飯有做飯的調子、做手工有做手工的調子,舂米唱舂米的歌,織布唱織布的歌。從她16歲開始,她就能自己即興創作和演唱納西調了,見什麼唱什麼,張口便是歌。她總有無窮多的靈感,有時候,哪怕只是對方的一句話,肖奶奶就能唱出一首歌來。

唱起納西老調,她仿佛又回到了過往的歲月。童年時期的肖汝蓮,沒正式走進學堂,也不識字。小小的肖汝蓮跟在田間地頭勞作的母親身後,逐字逐句地學唱納西民歌,學會了大量的納西調子,四、五歲起就能在外面和人家對歌了。

做姑娘的時候,肖奶奶是村子裡最受歡迎的女孩子、最有名的歌手,總有密密麻麻的心事和憧憬。

她唱來了自己的初戀。那是她第一次接觸外面的世界,因為村子裡來了解放軍。從沒有見過軍人的納西姑娘們覺得新奇極了。她愛上了其中的一個年輕人。然而按納西風俗,婚姻都要包辦,肖汝蓮沒能跟隨“王子”走出鄉村,傷心了好一陣。

肖奶奶的第一任丈夫並不是心中的“情歌王子”。傳統包辦得來的丈夫,在第一個孩子還沒出生時就去世了。第二任丈夫能歌善舞,支持肖奶奶去外面唱歌,在納西,並不是每個男人都能如此無私。

和文光說,母親是一個愛美的人。她養育了六個兒子,沒有什麼收入,買不了衣褲布料,只能自己買麻做衣服和褲子。她從不讓孩子穿破爛衣服,還會製作很多很多手工藝。

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真正了解納西調究竟該是什麼。當年解放軍進入麗江,把漢語歌翻譯成納西語,這些節奏歡快、振奮人心的歌很快被吸收,傳唱,而節奏緩慢,音樂低沉的納西民歌逐漸被遺忘。外來民歌被當成納西的代表歌曲,比如一位外來作曲家寫的《阿哩哩》。

其實,肖奶奶只從先輩們那裡學到了一部分,“經過漢文化洗禮”的和文光,連媽媽的一半都沒學到。20多年來,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整理納西民族歌舞藝術,和文光幾乎竭盡了全部財力。如果不是肖奶奶這個“活標本”,很多歌曲,就要徹底失傳了。

很多納西族人,聽了肖奶奶的歌會流淚,因為在肖奶奶的歌聲中,他們聽到了一位納西老人滄桑一生的情愫。肖奶奶走出納西後,聽眾往往只是好奇、驚嘆——這么大年紀的老太太還能有這么亮的嗓子!語言的差別,更給肖奶奶的歌唱平添了一份神秘。不過肖奶奶也很遺憾:“如果有人能把我想表達的東西翻譯清楚就好了!”

肖奶奶的媽媽唱到了90歲,她也“不甘示弱”,“不病不痛再唱二十年都沒問題!”

“比大熊貓還珍貴”

肖奶奶唱的納西民歌絕大多數只有她一人會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位官員說:“她真是比大熊貓還要寶貴——大熊貓畢竟還有上千隻,而肖媽媽只有一個。”聽到這樣的讚美,肖奶奶像小孩子一樣笑起來,但自己並不覺著。

外鄉人來到了麗江,聽到了她的歌聲,外國人也來了,一位日本人,偷偷錄了肖奶奶五六首歌,回到日本後,錄成了磁帶,又轉賣給了上海的著作權公司。最後這個著作權代理給了肖奶奶20盤磁帶。和文光後來說,這個算不算侵權呢?

“你母親想過用自己的歌去賣錢嗎?”

“沒想過,一輩子唱著歌來,也沒拿過一分工資。唱歌從小時候開始,到現在不是為了錢才唱。生病了買藥,藥吃好了唱歌,一輩子唱過來,到哪裡唱都無所謂。”和文光說。

當了一輩子農民,做了一輩子歌手,肖奶奶依然貧窮,沒有人因為她是個“歌唱家”,付給她額外的工資。肖奶奶把歌唱當作生命,在哪裡生活就在哪裡歌唱,她沒有想到,74歲的時候,自己竟然成了“鳳凰”,飛出了麗江,甚至“飛”到美國亞利桑那州參加亞洲藝術節的演出。

2006年5月份,CCTV-2請肖汝蓮代表麗江參加中國魅力小鎮評選並演出,中國搖滾之父崔健和中國爵士之父劉元特地起了個罕見的大早,專程去為老媽媽伴奏。

人物周刊:崔健怎么評價肖奶奶的?

和文光:第一次聽到,崔健也被老人家的歌聲感動了。第二次見面是在北京的錄音棚,他給我說了兩句話,世界上他走過的地方特別多,認識的歌手也特別多,媽媽是世界上唱歌唱得最好的。無論在哪裡做演唱會,一定會把老人家請過來做他的嘉賓——昨天還過來聊天來看老人家。他說在納西老媽媽面前,他是一個晚輩。

人物周刊:你母親又如何評價崔健?

和文光:雪山音樂節她說過一句話,這個裡面要是有心臟病的人就比較麻煩了。太吵了,太震撼了,後來才慢慢適應了。老人家說崔健的人品非常好,不高傲,特別尊重老人,尤其是不那么被人重視的民間藝人。這點和很多人不一樣。他敲敲打打也非常好,唱歌也不錯。

原生態音樂與搖滾樂的完美結合

2002年8月的首屆雪山音樂節上,由肖汝蓮奶奶演唱的開場曲《月亮姆》似乎依然還迴蕩在雪山腳下,作為崔健演唱會的嘉賓,今年已78歲高齡的老歌手肖汝蓮又將率一家三代月亮姆組合出現在雪山音樂節的舞台。談起崔健與肖奶奶的故事,肖奶奶的兒子和文光作為納西族民歌世家的音樂文化傳人,感慨萬千。

第一次聽奶奶的歌時,崔健淚流滿面

那是2002年3月,位於黑龍潭後門處的納西歌舞之家民族文化園來了兩位客人,一個是被稱作中國搖滾之父的崔健,一個是《新周刊》的社長孫冕,他們是為採集當地原生態音樂專程趕赴麗江的。那一晚,一群人圍坐在火壇邊,煜煜的火光照亮了每個人的臉,肖奶奶用納西語即興演唱了起來:月亮啊月亮,我能不能借你一點光,為遠方的客人照亮山裡的路,月亮啊月亮,我能不能借你一點光,照亮遠離家鄉孩子們的胸膛。在一旁的奶奶的孫女達坡瑪吉為他們作了翻譯,雖然聽不懂歌詞,但歌聲中流露出的的慈祥和母愛深深地振憾了兩人,孫冕先哭了,崔健也淚流滿面。那晚的演唱一直持續到凌晨2點。

隨後不久,崔健和工作人員帶來了設備,錄製了《月亮姆》這首曲子,在雪山音樂節前,將這首歌配成了搖滾樂,作為音樂節的開場曲。

奶奶成了崔健演唱會的神秘嘉賓

雪山音樂節後,一家人與崔健有了頻頻的接觸。而每一次的見面,崔健對老奶奶的尊重和對納西族原生態音樂的推崇都讓和文光覺得感動。崔健說過,無論我在哪裡舉辦演唱會,都一定會邀請奶奶作嘉賓。自己學不會老媽媽的音樂,因為那是取自生活的一種純樸的原生態音樂,他能做的是讓更多人聽到老媽媽動聽的歌聲。

2005年9月,崔健在北京首都體育館舉辦個人演唱會。肖汝蓮奶奶接到了邀請。可臨出發前15天發生了一件事。生活在塔城的奶奶那一天象往常一樣到菜園裡勞作,不小心從菜地跌到了路邊,頭部和手臂受傷,和文光聽到這個訊息後,真是心急如焚。而當時北京方面已經召開了新聞發布會,稱在崔健個人演唱會上將會有一位神秘嘉賓出現。

和文光將母親接到麗江進行治療,並徵求母親的意見,肖奶奶說,崔健是如此尊重我,看著他覺得就象看自已的孩子。老人的堅持讓和文光又有了信心,在崔健個唱舉辦前一個星期,和文光和母親背上了一大筐治療骨傷的中藥,登上了飛往北京的飛機。而這件事崔健只到年底在南京舉辦演唱會時才得知,他對奶奶也更生一層敬意,並再次流下了眼淚。

那天晚上,肖奶奶以一首納西族的栽秧調開場,第二次出場時,肖奶奶在觀眾席一側,用悠揚的高音和崔健的唐山話說唱《農村包圍城市》在電音強拍伴奏下遙相呼應,這一幕讓現場的觀眾深深震撼,並構成中國聲樂史上最重要的一道景觀。老媽媽還唱了那首4年前被崔健配上電子節拍當作雪山音樂節主題曲的《月亮姆》,以及悽美動人的《嫁女調》。肖奶奶的聲音平實而古樸,那簡單的歌詞雖然現場沒有幾個人能夠聽懂,但是那種旋律卻讓每個人都屏住了呼吸,崔健也頻頻豎起大拇指。

和文光說:沒想到納西族原生態音樂與搖滾樂的結合是如此完美

一次次與崔健的交往,也改變了和文光曾經對搖滾樂的偏見。在認識崔健以前,和文光認為,搖滾和民歌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可當看納西族原生態音樂能與搖滾樂如此完美的結合時,他被打動了。在崔健的個人演唱會後,有許多歌迷發來了帖子,一位歌迷說道,“一面是鄉土的、蒼老的、野性的、民間的;另一面是西方的、精緻的、粗野的、城市的……將他們聯繫在一起的是音樂,簡直不像真實的東西而像個夢境。”“納西原生態的音樂代表著天然,而搖滾則代表著現實,這二者結合就是‘夢幻搖滾’。”

崔健的音樂力量和人格魅力也讓和文光深深敬佩。2006年麗江參加中國魅力城市評選活動中,肖汝蓮奶奶全家三代人代表麗江參加中國魅力城市的評選並演出,邀請崔健作嘉賓,崔健說,奶奶的事就是我們的事。那一天彩排的時間是早晨6點,從不習慣早起的他特地起了個罕見的大早,專程去央視演播廳為奶奶伴奏。

和文光在評價自己的母親時說道:“我媽媽愛唱歌、愛美、愛勞動,她不僅唱歌唱得好,還會製作手工藝,她是個偉大的民間藝術大師。她的一生都在歌聲中度過,她一唱歌就忘了勞累和憂愁。”和老媽媽一起聊天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個真誠、親切、慈祥的可愛老人,她像愛生命一樣愛著音樂。

從2002年8月雪山音樂節到2005年9月崔健北京個人演唱會以及歲末的南京個唱,再到2006年6月的“如果再來20年”紀念搖滾20年(瀋陽)大型系列演唱會,肖奶奶如訴如泣的歌聲一直與崔健的激進昂揚相伴,今年的10月5日,肖奶奶在上海音樂學院進修的孫女達坡瑪吉和在中央民族歌舞團工作的孫子達坡阿玻都將趕回麗江,我們期待《月亮姆組合一家三代人與搖滾的再次攜手。

參加活動

1999年10月被邀參加麗江國際東巴文化藝術節,在民間歌手演唱會上一展歌喉,博得中外專家學者的好評。

2001年11月,由中央電視台、上海電影製片廠等攝製的反映三十年代麗江納西族風土人情的故事片二十集電視連續劇《天邊外》在麗江開機,肖奶奶這位飽經滄桑的納西族老歌手被劇組導演看中,扮演了劇中主人公阿朵的晚年時期。每一集都用倒敘的手法從她老人家的談話中把故事推出來。一個地道的農村婦女,一時成了電影“明星”。

2001年12月21日晚上她與兒子、孫子一起被邀到北京新聞台做現場嘉賓主持,她那如訴如泣的納西民歌《栽秧調》一時響徹在首都北京上空,可以說納西族真正的民間音樂第一次走進了高雅的藝術殿堂。

2002年8月,被邀參加了麗江雪山音樂節,並與國內著名歌星崔健、孫楠、朱哲琴、羅中旭等同台演出,她演唱的主題曲《月亮姆》,受到現場觀眾及香港鳳凰衛視、北京音樂台等中外媒體的高度讚揚。

為此,2003年8月,廣州《新周刊》推出的“雲南十八奇”中以“肖汝蓮,除了她還有誰在唱納西調?”為專題報導,把她列為“雲南十八奇”之一。

2004年2月應邀到山東電視台“陽光快車道”欄目演唱了《谷器》、《栽秧調》、《江邊調》等納西民歌,受到電視觀眾的高度讚譽。同時,《齊魯周刊》也作了“請來納西歌王”的專題報導。

2004年3月他被邀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文化時空”欄目做嘉賓訪談節目。2004年9月8日她和兒子、兒媳、孫女一起被邀到“中國貴州黃果樹瀑布節”參加“西部歌王演唱會”。

2004年2月和文光母子倆被邀到山東電視台“陽光快車道”演出,受到電視觀眾的好評。

2005年4月他與兒子和孫子一起被邀到美國亞利桑那州參加亞洲藝術節的演出。

2005年9月24日,作為唯一的嘉賓,被邀到北京首都體育館參加了崔健個人演唱會、演唱《栽秧調》《月亮姆》,《嫁女調》、《江邊調》納西民歌,受到現場觀眾及美聯社等中外媒體的高度讚揚。

2005年9月25日被邀到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金牌媽媽”演出,演唱《嫁女調》、受到電視觀眾的好評。

2005年10月8日她與全家人一起被邀到山東青島參加由中央電視台“神州大舞台”舉辦的“全國魅力家庭總決賽中”獲了“二等獎”。

2005年10月19日她與全家人一起被邀到中國音樂學院演出,演唱了《栽秧調》、《嫁女調》、《江邊調》納西民歌,受到師生的高度好評。

2005年12月3日,第二次作為唯一的嘉賓,被邀到南京五台山體育館參加了崔健個人演唱會、演唱《栽秧調》《月亮姆》,《嫁女調》、《江邊調》納西民歌,受到現場觀眾及媒體的高度讚揚。

2006年1月25日與全家人一起被邀到四川,參加宜賓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演出,表演了《吉祥玉龍》,受到觀眾的好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