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纖維顫搐

肌纖維顫搐

肌肉活檢示:肌纖維肥大,神經源性改變。 診斷:周圍神經病,節段性肌纖維顫搐及肌肥大。

肌纖維顫搐

相關資料

多發性周圍神經病伴節段性肌纖維顫搐及肌肥大一例報告

關鍵字:肌纖維顫搐;肌蠕動

中圖號 R745

1 病例報告 張××,男,36歲,個體商人。雙下肢活動後疼痛、僵硬13年,明顯加重伴間斷無力半年。於1984年7月無明顯誘因行走2000m路後出現雙下肢脹痛,肌肉熱感,右側明顯,休息2h後緩解。此時無意中發現右腿較左腿粗大。以後活動減少,但行走500m仍出現雙下肢痛、僵硬,休息1h左右緩解。漸發現左腿肌肉蠕動,睡眠中仍不消失。生氣、喝酒、洗澡後雙下肢疼痛加重。於1997年初早晨起床時有一過性無力、發抖,且雙下肢疼痛加重。在當地行右側股四頭肌肌肉活檢示:“運動神經元病”。為進一步診治入我院。發病來無肢體抽搐,無啟動時僵硬,飲食正常,體重無增減,性功能正常。既往飲白酒15年,3~4兩/d,吸菸15年,20支/d;14年前有腰及大腿被打傷史。入院查體:雙腿明顯肥大增粗(附圖),質硬;雙側可見肌蠕動,右側更明顯。叩擊肌肉時,無肌球及持久凹陷,肌力V級,冷水試驗無肌球產生及肌肉僵硬;雙下肢腱反射消失,未引出病理征。四肢遠端感覺減退。血Ca、P、T3、T4、TSH、肌酶譜均正常。EMG示:上下肢周圍神經源性損害,有自發多聯電位。SFEMG示:右股四頭肌Jitter增高,阻滯及纖維密度增加,符合周圍神經源性損害。肌肉活檢示:肌纖維肥大,神經源性改變。診斷:周圍神經病,節段性肌纖維顫搐及肌肥大。給予卡馬西平0.1g,3次/d;苯妥英鈉0.1g,3次/d,症狀減輕出院。

肌纖維顫搐肌纖維顫搐

附圖 周圍神經病,雙下肢肌肥大及肌顫搐

fig Peripheralneuropathy,myohypertrophyandmyokymiaofthelowerlimbs

2 討論 本病因有四肢感覺、運動障礙,EMG提示周圍神經源性損害,肌肉活檢示肌纖維肥大,神經源性改變,故多發性周圍神經病的診斷肯定,原因不太清楚,可能與感染、飲酒有關。節段性肌纖維顫搐的機制:(1)運動纖維在軸索脫髓鞘後與周圍運動纖維有錯位、興奮,故特點是同時2~10個運動單位收縮;(2)有一些損害尤其感覺纖維損害後影響到前角細胞,引起前角細胞的主動重複放電。肥大的肌肉根據肌活檢所見只有肌纖維肥大,未見結締組織增多,故為真性肌肥大。當然臨床上多發性周圍神經病常見,但有節段性肌纖維顫搐和繼之而來的真性肌肥大的病例非常少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