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南懷瑾大師講經:感悟篇

聽南懷瑾大師講經:感悟篇

《聽南懷瑾大師講經:感悟篇》是2005年新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南懷瑾是精通儒、道、佛三教經典的國學大師之一。本書是筆者精心研讀南懷瑾大師著述後的個人感悟之作,將複雜的儒、道、佛三教的義理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從人們的日常行為處世等諸方面闡述了自己的感悟。對於深刻理解生活,生命有很好的幫助。

目錄

上篇 聽大師講儒

做人做事比做學問要緊

讀書簡單,通變化最難

孔子的三字經:誠、敬、信

做人做事的三大要點

禮是一種社會需要

“無禮不行”

仁是什麼

現代人當有共同環境理念

貧窮快樂富貴有禮乃最高境界

得意失意都莫忘形

找飯碗的本領

小心情緒影響智力

孔子為什麼嫁女給坐過牢的人

對他人感受要予以足夠重視

孔子為何說窮小子冉雍當做帝王

深沉緘默是天才的標誌

孔子為什麼獨尊泰伯為聖人

聖人都是願意為道犧牲的人

不必勉強求結果

千年—夢,—夢千年

學問修養都是為了用

成功立業的五項準則

“仁者必有勇”

以受辱為修煉,以改過為才能

最怕不是良駒,何愁沒有伯樂

—流頭腦造就一流人才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切莫“我”字當先

交益友受益,交損友受損

朋友不是越多越好

最想改變別人,最難改變自E

世事常因心情而變

“無道則隱”

儒家精神是“以天下為己任”

做人的風度

擇友要嚴,待人要寬

做官的“五美”和“四惡”

做官的九大鐵律

中篇 聽大師論道

妙到極點更有妙處

樂觀地看待有和無

刻意為之就不美

留幾分隨意最為佳境

道是誰的兒子

做事才要實,做人心要虛

做官先把“好心”收起來

“做官不難,只莫作怪”

是非只為多“開口”

緊緊守住這張嘴

無私者反而得天下

把選擇權讓給別人

水的智慧

通變化者享大成

為人處世的“七個規則”

惟一不過時的方法是用業績說話

富貴而驕只會招災惹禍

得意之時,當思退步

你能夠像嬰兒一樣柔弱嗎

天下事“看花容易繡花難”

虛懷若谷可當大用

有多大的量,端多大的碗

花花世界迷煞人

你究竟想要怎樣的幸福?

寵辱誰能不動心

世態炎涼是正常現象

做大官的七個“道道”

有道之人從不自滿

率性而為最危險

一切壞事都從率性而為開始

當官不能逞能

老子的四面“官鏡”

智慧和姦詐是一對孿生兄弟

講規則才是出路

天下是被聰明人搞亂的

小一點聰明,名一點智慧

事事如意未必是福

成大事必備的動態智慧

莫做有知識的傻瓜

知識是補藥也是毒藥

越是性急越不成功

做老大的人當求全攻莫求小攻

聽大師說佛

智者的徹悟

三分成佛如何?

佛的精神即是一顆平常心

不做人上人,已經接近道

“自未得度,先度他人”

做人要有幾分菩薩心腸

佛的十二大願

偉大的事業源於一個偉大的夢想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佛法離我們並不遠

一切都是佛法

以開放的心態接受真知

人人皆有佛緣

求學切莫鑽進概念堆里

“莫睡死人棺材”

佛法只是0,你要準備一個1

拜佛就是拜自己

“敬他人,即是敬自己”

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

“極樂”有多快樂?

如何牽定這顆心

成大器當有定力

輕輕從夢中醒來

以遊戲的心情做事

得意失意都要不忘本相

做人的五種心障

平凡至極即是高明

道在平凡小事中

佛法最重孝道

學問沒有親人重要

證道難離“虔敬”二字

求學之道,先信而後疑

功名富貴最迷人心智

尋找童直的快樂

回頭已經不是岸

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

什麼是忍辱

把壞事往好處想

受人輕賤乃是種因得果

好人確實有好報

眾生平等即機會均等

成佛其實並不難

生命的大自由

讓心靈與生命流暢起來

“好心無好報”的原因

好心未必是好心

獲得福報的慈善法則

莫讓好心變成惡意

“福報有時,未熟不受”

“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

芸芸眾生的十種惡習

人的潛能是被惡習抵消的

佛說人生百種病

治病不如防病

佛傳治病百種藥

藥在人心求自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