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抑鬱症

職場抑鬱症

職場抑鬱症,在日本職場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疾病,並且日本情緒障礙症協會(Japan Society of Mood Disorders)介入對這一職業病的研究和關注。出於對現狀的擔心,日本政府2010年開展了一項調查,研究抑鬱症和自殺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人們經常將自殺與情緒障礙症聯繫起來)。

簡介

職場抑鬱症職場抑鬱症

民航廣州醫院精神科專家李愛梅介紹抑鬱症日本職場上一個日趨嚴重的問題。據政府統計,1996年到2008年,抑鬱症患者人數增長了兩倍以上,從20.7萬增加到70.4萬。另外,在這十來年內,包括抑鬱症在內的情緒障礙症患者人數增長了一倍以上,從43.3萬增加到了104萬。

CAP生物遞質定向平衡療法-抑鬱科學療法

"CAP生物遞質定向平衡療法”在診斷方面採用目前最先進的神經遞質檢測分析儀器對神經遞質的狀態作出準確的評估,定位造成神經遞質紊亂的腦組織部位,進而對病症的部位和嚴重程度作出準確的判定,然後由中西醫專家共同對患者的病情做出診斷,並根據診斷制定有針對性的治療計畫。

"CAP生物遞質定向平衡療法”在治療方面使用中西醫藥物結合改善疾病症狀的同時,引進國際先進的多種物理治療儀器設備用於腦細胞的協同治療。使藥物有效成分穿透血腦屏障,直接有效作用於腦細胞,調節腦細胞周圍生理環境,為腦細胞的最終恢復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條件。

在精神疾病的治療方式上,西藥治療精神疾病,病因具體、明確,用藥靶向性強,見效快,副作用小能迅速控制症狀,但是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中醫藥治療整體性強,具有靈活性和雙向調節型的優勢,但中醫治病療程冗長,見效緩慢。單純使用西藥或中藥治療精神疾病,會由於兩種治療方式的不足造成整體治療康復周期長的問題。

"CAP生物遞質定向平衡療法”在治療模式上改變了傳統方式,採用了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模式,以經研究團隊分析和驗證的神經遞質平衡調節模型為指導,嚴格監控治療過程中各種主要神經遞質水平的動態變化,隨時掌握分析患者對治療效果的反饋,針對當前治療效果制訂下一步治療方案。既可以儘快改善疾病症狀,也可以避免因個體體質差異造成的對藥物的過度反應,保證治療方向和用藥量的正確性,避免因用藥過度或用藥不足造成的效果損失,和傳統治療方式相比,大大縮短了整體治療周期,減少了患者的困擾。

研究

一個周六的下午,十來個男女聚集在東京市中心一個普通的房間裡,專心致志地講述著事關他們未來職業生涯的問題。他們不屬於同一家機構,這項活動與他們的工作也沒有直接關係。這次聚會是為患有情緒障礙症者提供支持的非營利組織MDA Japan運作的一個項目的環節。項目參與者懷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在經受抑鬱症折磨之後,能夠重新回到工作崗位上。

他們的任務是回答向他們提出的有關他們經歷的問題。每個成員輪流總結組裡其他人的回答。在回答同事們對其病症的反應時,有個人說道:“我的上司對我說,‘你並不抑鬱。’”

有一些人說自己的經理很有同情心,但也有一個人說經理表現得很憤怒,說什麼“我這么關照你,你卻辜負了我。”

參與者都是大學畢業生,其中有些畢業自幾所日本最知名的院校,目前在大公司和政府機構供職。

在一個小時的活動中,他們討論了工作中的壓力、睡眠障礙和胸痛等問題。

鑒於抑鬱症患者人數激增,日本情緒障礙症協會(JapanSocietyofMoodDisorders)已把抑鬱症稱作一種“全國性疾病”。出於對現狀的擔心,日本政府去年開展了一項調查,研究抑鬱症和自殺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人們經常將自殺與情緒障礙症聯繫起來)。研究發現,在2009年,包括醫療成本和損失的收入,自殺和抑鬱症造成的經濟損失多達2.7萬億日元;2010年,假如沒有自殺和抑鬱症,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應該比實際水平高出1.7萬億日元左右。

專家介紹,發現如下幾類情況容易引發職場抑鬱症:

1、工作狂。你就需要停下來為健康好好打算一下了,不然的話,患上職場憂鬱症是早晚的事。要知道,勞逸結合才是保持良好工作狀態的好方法。

2、永遠覺得自己不夠好。首先需要增加自己的自信心,絕對相信自己的實力。

3、工作倦怠症。也許你應該好好放鬆一下,消除工作倦怠。娛樂方式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心情。

4、情緒失控。停下來,深呼吸,給自己10秒鐘冷靜下來。

5、假想敵。你需要及時地調適自己的心態,不要總找人競爭,也不要把失敗歸結在無辜的同事身上。

6、喋喋不休地抱怨。即使你在為工作上的種種問題而惱怒,也不要晝夜抱怨,否則很容易因一時的不如意而患上職場憂鬱症

現狀

日本職場抑鬱症案例的增多讓人們格外擔心,因為情緒障礙症和自殺之間經常被指存在密切關係。日本是世界上自殺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根據警方的統計數字,最近13年裡,日本每年有3萬多人自殺。日本的自殺率是美國的2.5倍,英國的3.5倍。

對於抑鬱症患者增多,一個引用得最多的解釋是工作環境的變化,在經濟不景氣和朝著西式工作方式轉變的環境下,傳統角色和支持結構受到了削弱。例如,Imai指出,簡單製造工作流向海外低成本國家,迫使日本許多藍領工人不得不從事力所不能及的工作,比如產品開發。而“無法按預期完成工作,是引發抑鬱症的一個重要因素”。

誘發病因

1、作息時間。職場人員如果作息時間非常的差,如輪班、熬夜、時差多等工作,非常容易影響生理時鐘,造成內在失調,相對的出現職場抑鬱症的危險性也會跟著增高許多。

2、跳槽頻繁。有的人調動工作地點及工作內容非常頻繁,需要不斷地適應新環境及新同事會造成很大的生活壓力,也很容易引發疾病。

3、職場環境。職場中缺乏知心夥伴的工作環境容易誘發該病,因為壓力及責任較少有人可以共同承擔,一旦有事,只能獨自承受,這就使壓力難以排解、不斷積攢,進而演變成抑鬱情緒。

4、工作壓力。通常來說,從事具有時間壓迫性以及人際競爭性很強的工作,如業務工作,或是定期有業績會報工作的人就很容易出現職場抑鬱症。

引發職場抑鬱症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從事一些沒有社會認同感、社會價值觀評價非常差的等級的工作而造成的,和容易造成長時間的自我認同感、成就感,以及缺少滿足心理上需求,這也包括工作前瞻性等因素。

專家言論

“這是個大問題,因為抑鬱的人無法正常行使職能,”非營利組織日本生產力中心(JapanProductivityCentre)下屬的心理衛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Yasuji Imai表示。去年接受日本衛生省調查的企業中,超過26%的企業聲稱曾有員工因心理疾患辭職或休假一個月以上。而在3年前的調查中,這個比例僅為7.6%。大部分企業其中84%的受訪者表示,心理健康問題對企業運營造成了不良影響。

公共衛生護士、MDA日本代表Ritsuko Yamaguchi表示,過去由企業福利計畫處理的抑鬱症問題如今“已經變成一個風險管理問題,因為它會導致缺勤,甚至訴訟”。Imai則指出,“有人會鑽制度空子”,自稱患了抑鬱症,而且還“有律師慫恿這類行為”。此外,日本過去是一個集體導向型社會,工作責任分攤到組織內的各個小組。但是,Imai表示,隨著“日本的管理風格變得更加西化,責任也相應變得更加個人化”。

“人們過去常常隱瞞疾患,但現在這種疾病已經變得更加可以接受,”慶應義塾大學(Keio)客座教授兼數家公司心理健康顧問的HidemichiHamada表示。

與此同時,日本情緒障礙症協會指出,近些年抑鬱症的定義也有所擴展,導致被診斷為抑鬱症並接受心理諮詢的人數越來越多,即使某些人只有輕微症狀。

新型抑鬱症

最近出現了一種所謂的“新型抑鬱症”,在年輕人中最為常見,通常是工作問題引起的。

“新型抑鬱症”患者的一個關鍵特徵是在工作中會感到抑鬱,但在私人時間裡能夠愉快地和朋友們來往,參加休閒活動。

不是每個人都認為這真是一種疾病。Hamada舉了個例子,有個病人被調到其他部門後開始變得抑鬱。這位病人是一家個人電腦企業的軟體程式設計師,工作還不滿一年。

“她很擔心會被繼續從事程式設計工作的同事落在後面。她開始在工作時哭泣,並出現胃痛症狀。但她在私人生活中一切正常,所以很難說她有抑鬱症。”

Imai表示,價值觀的變化,也使日本社會失去了“想這些人講述工作艱辛的道理”的資源。“你不能太過善良。公司認為心善的管理者會解決問題。但事實恰恰相反。”

他表示,企業需要的是擁有強大領導力的人,他們會說“放手去做吧,結果我來負責”。但是,“日本社會不再培養這類人了”。

著作

《職場抑鬱症》《職場抑鬱症》

職場抑鬱症》是日本作家小杉正太郎的著作。壓力分成快樂的和不快樂的壓力。不快樂的壓力讓人很容易處於“不順利——情緒低落——焦慮急躁——情緒不能回復而失敗”的惡性循環中。學會應對不快樂的壓力,才能真正解壓。本書收集了很多經典個案,細細分析出職場壓力的根基,提出緩解壓力的辦法,可以幫助我們從更廣泛的角度發展自己的交往和應變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