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人精神

職人精神

職人精神,在日本是和工匠精神一樣重要的一種文化。“職人”,指的是以某門手藝為生的人。職人,大多一輩子只做一件事,把這件事做精做細。職人精神,則是傳統的日本職人一生只從事一職,很少會“見異思遷”的一種執著精神和敬業精神。早在江戶時期,日本的職人文化就發展至全盛,職人一直受到普遍的尊重。在日本有數不清的“職人”,他們活躍在各行各業,特別是手工製造業,維護著日本製造的品質,“職人精神”可以說是日本的脊樑。

概念

職人精神職人精神
所謂“職人”(英語craftsman),就是能夠用熟練的技術,用手工製造出精美的產品。日本江戶時代的職業分類“士農工商”里,職人屬於“工”一類,從歷史上看,他們在社會上一直是受到尊重的。他們所持有的技術被成為“職人藝”。古代“職人”多指製作陶瓷工藝品為主的業者,現在這一詞的外延已經擴大,某個領域精通某一項技能的人也被成為“職人”,如“壽司職人”、“拉麵職人”、“運動職人”等。為行業做出突出貢獻的“職人”,甚至得到政府的“人間國寶”的認定。

“職人精神”在日語中又叫做“職人氣質”,指的是追求自己的技術,擁有自信,不為利益所動,不受外界干擾,耐得住寂寞,不惜時間,精工細作,在質量問題上從不妥協,一心一意只做最佳的產品,如山岸一雄所煮的拉麵,面的材料、面的量、高湯的原料、煮麵的火候,都是一絲不苟的,不多不少,不增不減。不因客人多就縮短煮麵的時間,不因原材料提價就減少使用食材,以不變應萬變,這就是“拉麵職人”的氣質。

發展

職人精神職人精神
日本“職人”的技術已經與高科技相結合,傳統和前衛相得益彰,在機械時鐘、先端通信器材的製作以及宇宙工學領域,職人之技亦是不可或缺的。如iPod背面的不鏽鋼鏡面,是由日本新瀉縣燕市的一家小工廠的“職人”手工加工的。

隨著科技的進步,反而對“職人”的技藝要求更高了。反過來說,職人技術的精湛又促成了機械技術的進化。日本的知名企業里,對稱得上“職人”的熟練技術工委以重任,他們是企業的頂樑柱。世界知名的豐田企業所出品的汽車和機器人里,也浸透著“職人”的技術。

愛知縣田原市的豐田工廠所生產機器人的先端部分有棒狀的鐵質附屬品,其中需要手工加工成精細的凹凸狀,這裡就凝聚著熟練“職人”的智慧,他們要把握好凹凸的精細程度,才能保證機器人行動自如。

據2015年媒體報導,豐田正計畫多招收工廠里從事製造業的技能職的人員,因為現在面臨大量熟練技術工人退休的局面,2014年就有1千人退休,急需補充焊接等技能者。2015年4月接收的擬培養的技能新員工達到1300人,比上一年增加700人。

體現

職人精神職人精神
優秀的職人憑藉手藝人的直覺和對行當的尊重,用最富有耐心的方式打造每一件作品。能支撐起老鋪的職人,都是真正的專家,傾儘自己的心力去工作,把職業當做“神業”。

其實,“職人”原指產業革命發生前的傳統手工藝人,相當於“工匠”;不過,這個詞在今天的日本正在獲得新的含義。有一些日本經濟學者甚至用“職人”的傳統來解釋,日本何以在製造技術上領先世界——由於繼承了傳統手工製作技藝的“職人”的大量存在,日本產品所呈現出的細膩的技術一面,其歷史根源就得到了解釋。這種看法自有其道理;“日本製造”品牌的價值,背後有著獨特的日本精神。

“職人”的手藝或手腕來源於對眼前的對象的經驗直覺;由於與具體對象朝夕相處,這種經驗最終薰陶出他們爐火純青的技術。在這種解釋中,“職人”具有自己獨自的精神維度。技術就是他們的生命,他們的生命價值,也就體現在他們的技術當中。

職人精神在日本隨處可見。在酒店,迎賓人員遠遠地看到客人的車來了,便一路小跑上來;在專賣店買好東西,收銀員在小票上蓋好章,便用吸油紙按在上面,吸走油墨,防止它染色到其他物品;將包裝好的商品遞給客人之後,收銀員還要走出櫃檯送一小段,然後接到下一個排隊客人手中的物品,並引到櫃檯,繼續收款、蓋章、吸油、送別的流程;在小的拉麵館裡就餐,也許整個拉麵館也就七八平方米大,營業區裡的服務員不斷在忙,卻也能細緻到在每個客人走後就擦試台面,看到餐巾紙只剩半盒也會及時塞滿,保持整整齊齊,倘若看到醬油瓶、椅子偏離了原來的位置,也會及時復原。這些細節看起來都是非常感人的。商業服務全部都是細節,但是這些細節的完成,如果沒有這種職人精神是非常難依靠制度去解決的。

總是重複某一類操作,固然顯得枯燥乏味。但職人卻能在這種近乎“道”的執著中找到一種精神寄託——一個人不僅將自己所從事的手藝勞動當成職業,更當作自身人格寄託的所在,在執著於最高技藝的追求過程中,自身的修養和心靈的境界也隨之進步。知行合一,從一而終,與禪宗有異曲同工之妙。

文化

職人精神職人精神
日本傳統的職人精神並不限於職人行業,而是遍及整個社會,筆者將此現象命名為“泛職人文化”。譬如在日本媒體常見“政策職人”、“相撲職人”、“科學職人”和“教育職人”等稱呼,均指在本領域裡掌握高超技藝的能人,而不一定是以手工謀事的職人。尤其是勞心的政治職業,本來和手工藝職人相去甚遠,但日本多有以政治為業,祖孫相傳,有迄四、五世代者,被稱為“政治屋”。因此,泛職人文化也成為當今日本文化性格的主要特徵之一。

各行業從業人員的努力是泛職人文化的最大優點,使得日本成為美國之後、握有世界最高技術的第二大國。美國軍方用於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的尖端武器,如誘導炸彈和電波干擾裝置等,其關鍵部品多由日本的企業製造。再如淵源於江戶節能傳統的日本當代節能技術,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到2015年為止,和環境、節能有關的世界專利技術申報,八成來自日本,其中大部分為相關行業的職人所提供,節能技術被看好將成為日本第三度崛起的重要法寶。

不過這種泛職人文化也有諸多弱點,如職人全神貫注於自己的行業,目不旁視,往往缺乏對行業發展方向的預見能力,而且因為將自己的行業視為神業,不及其餘,導致心胸狹窄,無法接受外來的新事物。職人文化的這些弱點在現今日本社會以及民眾身上的體現將會越來越明顯。

意義

“職人精神”已經滲透都日本的各行各業,可以說成為戰後支撐日本社會的精神脊樑。在世人的印象中,“日本製造”就意味著高品質,“國產貨”的價格普遍高過進口貨,這是日本人最引為自豪的地方。中國遊客到日本搶購大大小小產品,也是出於日本產品質量的信任。不妨多想想日本為何能創造出這樣高大上的產品,為進一步提高“中國製造”的質量做出自己的貢獻。堅持初衷,堅持品質,才能創造出過硬的產品。日本人所持有的“職人精神”,值得深思。

代表人物

職人精神職人精神
優秀的職人憑藉手藝人的直覺和對行當的尊重,用最富有耐心的方式打造每一件作品。能支撐起老鋪的職人,都是真正的專家,傾儘自己的心力去工作,把職業當做“神業”。記錄日本老鋪興衰的《東京下町職人生活》曾稱這些職人“以精純匠藝之心守護自己的行當和生活”。

《壽司之神》的紀錄片中,88歲的“壽司第一人”小野二郎,一生都在握壽司,永遠以最高標準要求自己跟學徒,觀察客人的用餐狀況微調壽司,確保客人享受到終極美味,甚至為了保護創造壽司的雙手,不工作時永遠帶著手套,連睡覺也不懈怠。他的壽司從食材、製作到入口瞬間,每個步驟都經過縝密計算。小野二郎,便是日本職人精神的最直接代表。

日本著名拉麵品牌大勝軒的創辦人山岸一雄2015年4月1日去世,山岸一雄被稱為“拉麵之神”,山岸一雄17歲即開始從事拉麵製作,1951年在中野創立了“大勝軒”拉麵店。1961年,山岸一雄又在東池袋開設“大勝軒”,並開發了特有的“蘸面”。幾十年來,“大勝軒”拉麵的味道保持不變,一直讓食客青睞,店門口經常有食客排長隊等待。山岸一雄的一生是一位幸福的“拉麵職人”的一生,他有一百多名徒弟,加上子徒弟、孫徒弟,超過300名。日本各地“大勝軒”拉麵店正開花結果。2012年,“大勝軒”拉麵店創辦50周年之際,山岸的自傳出版。2013年,真實反映山岸一雄和“大勝軒”拉麵店發展歷史的紀錄片《比拉麵更重要的—東池袋“大勝軒”50年的秘密》問世,不僅感動了日本人,也讓世人了解了日本的一位“拉麵職人”的平凡又傳奇的人生,記錄片突出的就是山岸的“工匠之技”和“職人精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