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大省

聶大省

聶大省

基本信息

簡介

聶大省(1895-1979),女,晉縣永豐村人,出生佃農家庭。4歲喪父,由外祖母撫養。12歲當童養媳,15歲成親。

經歷

1938年秋,聶大省把大兒子孫慶友送到縣大隊當通訊員,她在村里當了婦救會主任,她帶領婦女做軍鞋、織軍布,慰勞軍隊,組織婦女上識字班,站崗放哨,盤查行人,參加借糧和減息鬥爭。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黨支部委員。

聶大省救過不少傷員。她看護傷員象看護自己兒子那樣親,端屎端尿,洗衣做飯……。許多傷員痊癒後又奔赴戰場。

由於她對同志們熱情,差不多每天都有人到她家,夜裡人更多。剛送走這個,那個又來了;剛把門關好,又月人來叫門;剛剛躺下,房後又有人敲牆,有一天夜裡整整起來17次。人們給她家送了個綽號叫"抗日店"。

曾有人勸她:"慶友她娘,招引那么人,叫城裡知道了,可沒你的命啦!"她爽快地回答說:"我不怕,沒命也抗日!"。1943年9月,大兒子孫慶友不幸被捕,漢奸們對她說:"不要愁,只要慶友給城裡做事,就保住命了!"。大省氣憤地說:"辦不到,我三個兒子只當有兩個!"。她去獄裡送衣服時悄聲對慶友說:"不要急,外邊給你辦著呢,你給他們做了事,我就不要你了!"1944年春,慶友出獄後又參加了八路軍。

村里選擁軍模範,全村159票有158票選聶大省,那一票是她選的別人。

1944年,大省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同年11月,在軍分區群英會上,被授予"六分區子弟兵的母親"光榮稱號。1945年出席了晉察冀邊區第二屆群英會。1951年,出席全國第一次勞動模範會議並參加了國慶觀禮。1958年被選為河北省政協委員。1979年1月31日,因病逝世,享年83歲。

詳細介紹

民國26年(1937)秋,國民黨軍隊退到東小留莊,把她家租種的幾棵梨樹的梨,連吃帶拿,搶個精光。不久,日本兵過來了,燒殺搶掠,無所不為。她恨死了這些壞東西。27年(1938),她參加村婦救會,把大兒子慶友送到縣大隊當通訊員。不久,她被選為村婦救會主任,丈夫也參加了農會。這年冬天,夫妻倆加入中國共產黨,大省還擔任村黨支部委員。她組織婦女紡線織布,做軍鞋,掩護傷員,送情報,組織婦女上識字班、挖溝、破路。

民國30年(1941年)夏天,區小隊小張右小臂被打斷,住在她家,她請醫找藥;小張身上長了虱子她給洗身子、洗衣服;家裡苦,借點雜麵、玉米糝子讓小張吃;自己和孩子吃摻糠、菜葉和榆樹葉的餅子。半個月後,小張傷愈歸隊,叫著“娘”灑淚而別。次年,縣公安局長夏光瘧疾很重,被送到她家。她想方設法找藥,找雞蛋、掛麵,精心護理7天,使其痊癒。縣一婦女幹部因長期鑽地道,長了渾身疥瘡,她每天用乾草火為她烤,找來藥給她搓,直到治好。她對傷病員比對自己的孩子還親,餵水、餵飯、熬藥、餵藥,端屎、接尿,洗衣做飯……

為保證革命幹部的安全,她帶領全家挖地洞,還動員抗日民眾一齊挖,使東小留莊成了抗日堡壘村,多次掩護縣區幹部和八路軍官兵躲過敵人搜捕。

在殘酷的戰爭中,抗日幹部、戰士一到她家就覺得保險、安全。她家有人一住下,她和孩子們日夜輪流站崗,聽動靜,看敵情。白天小兒子在村口放羊,有情況就擺手;長女在門口紡線,看到擺手便趕忙掩藏幹部和傷病員,從沒出過差錯。

環境殘酷,縣黨政軍機關隱蔽工作,脫產交通員不能公開活動,她家便成了黨的秘密聯絡站。她和二兒子雙振、三兒子雙錘當交通員。地區和縣,主力部隊和縣大隊、區小隊,部隊和政府都在她家取得聯繫。每天夜間聯繫送信的你來我往,在漫長的艱難歲月里,無論颳風下雨,她總是熱情接待。有時讓小兒子裝作拾糞、割草,為部隊和政府送信。一次,縣大隊要集合區小隊營救幹部,可區小隊沒來人,她天不亮就叫兒子把信送去,使營救任務順利完成。一次,縣大隊要搞掉敵人一個崗樓,要政府準備物資配合,她白天親自把信送去,使部隊順利端了崗樓,繳獲30多條槍。還有一次,有倆特務來村里敲詐勒索,她報告給駐郭家莊的區小隊,將其抓獲。

民國32年(1943),她又把16歲的二兒子送到區小隊。在她帶動下,僅有百餘戶的東小留莊,抗戰期間有80多名青年參加八路軍。她是抗屬,可從不要照顧,但她非常關心其他抗屬,常去看望。誰家有病人,她主動請醫生;有的家地無人種,她安排好代耕,使他們無後顧之憂。是年9月,她大兒子慶友不幸被捕。漢奸讓她勸兒子投敵。她氣憤地說:“辦不到!我仨兒子只當有倆!”她給兒送衣裳時囑咐他死也不能給敵人做事。次年春,慶友出獄後又參加了八路軍。

民國33年(1944),她任村黨支部書記。選擁軍模範,全村159票有158票選聶大省,那一票是她選的別人。同年11月20日,在軍分區群英大會上,被授予“六分區子弟兵的母親”光榮稱號。34年(1945)出席晉察冀邊區二屆群英會。1951年,出席全國第一次勞動模範會議並參加國慶觀禮,兩次見到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等中央領導同志,受到宋慶齡同志的宴請。1958年被選為河北省政協委員。她廉潔奉公,以身作則,對黨的事業忠心耿耿,直到晚年仍教育兒孫們一心跟黨走。1979年1月31日因病去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