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基因集團

聯合基因集團

聯合基因集團是中國最早致力於大規模基因克隆、基因測序、生物信息、基因功能研究、基因晶片面和藥物開發的生物高新技術企業,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的基因組研究、套用和產品開發企業。公司以基因產業為切入點,逐漸覆蓋到生物相關產業和其他高科技領域。公司總資產超過10億元人民幣,旗下擁有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形成了集基因克隆測序、基因資料庫、基因晶片、生物信息分析、基因功能研究、基因專利服務、生物網路服務和藥物開發於一體的生物產業鏈。

基本信息

集團簡介

聯合基因集團聯合基因集團
聯合基因集團發源於復旦大學,由復旦大學一批教授創立。集團以“解碼生命,造福人類”為宗旨,11年來致力於中國人的生命健康事業,迄今資產規模已超60億,擁有聯合基因健康中心、精優藥業、華夏聯合基因等30多家企業(兩個為香港主機板上市),成為領航國內的以基因技術為核心的高科技產業集團。

重大事記

1995年,毛裕民謝毅教授經過探索,共同開發出高效全長cDNA克隆測序技術,克服了重複率高、豐度低和完整性差的世界難題。
1997年高效全長基因克隆和測序技術在實驗室中得到了充分的認證,技術已成熟,具備了大規模流水作業的條件。
1997年11月,第一台377測序儀到位,研究小組人員利用自己的積蓄和借款共同投入,自己充當風險投資的角色。
1998年初,高效基因克隆和測序技術體系成熟,進入大規模流水線式生產。
1998年3月,上海生元基因開發有限公司成立,上海新黃浦集團投資7千萬現金,復旦大學的高效克隆和測序技術作價3千萬元,占30%的股份,上海新黃浦集團投資7000萬元現金,占70%股份。
1998年3月,上海博德基因開發有限公司成立。
1998年12月,上海博道基因技術有限公司和由復旦大學校辦科技企業上海復旦生物技術實業公司改制而成的民營科技企業上海復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高通量基因功能研究技術作價2000萬元入股復旦生物科技。
在此期間,還有不少戰略投資者也介入了聯合基因的其他子公司。
1999年9月,“基因晶片的研製及套用研究”通過上海市科委技術鑑定,為國內首創。
1999年12月,“基因資料庫及分析管理系統”通過上海市科委技術鑑定,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成為國內第一個自主開發的大型人類基因資料庫。該資料庫包含所有國際公開資料庫中的基因數據以及公司獨有的新基因數據和相關信息,擁有47000多組Unigene,10000多條人類全長基因的克隆,其中6000多條是公司專有的新基因克隆。
2000年1月,為了對已有公司的資源進行更有效的整合,深入開發基因的潛在價值,毛裕民、謝毅等技術人員與最緊密的合作夥伴將各自持有的股權經過購併等方式,組建成聯合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2000年3月,首次製成一套(共5片)點有17.5萬個克隆,代表40000餘中基因的高密度研究用表達譜晶片。
2000年6月,上海博容基因開發有限公司成立。
2000年8月,聯合基因集團以自主開發的基因晶片技術作價2.5億元人民幣,與廣東肇慶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中國最大的晶片公司上海博星基因晶片有限責任公司,總投資5億元,創中國生物技術作價之最。
2000年10月,集團旗下從事人類全長新基因功能研究的專門機構上海聯眾基因科技研究院成立。
2000年起,復旦生物科技公司開始研發人類易感基因檢測產品和服務,是國內最早開展人類基因檢測服務的企業之一。
2001年6月,聯合基因自主研發的“Biodoorchip4000基因晶片(微矩陣)”被評為上海市優秀新產品一等獎。
2001年6月,“基於基因晶片的抗腫瘤藥物篩選模型”通過上海市科委鑑定。
2001年7月“基因晶片基片”通過市科委鑑定,被認定為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
2001年7月,“寡核苷酸晶片的研製與套用”項目通過市科委成果鑑定。
2001年7月,“博星高密度cDNA晶片技術的研究與套用”項目通過市科委鑑定,被認定為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
2001年,博星公司晶片生產和服務系統通過ISO9001質量認證。
2002年1月,聯合基因集團通過協定收購精優藥業29.95%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2002年2月,精優藥業出價9500萬港幣從聯合基因購買了十九條糖尿病相關基因專利的經營權,聯合基因協定收購了香港上市公司—精優藥業控股有限公司近30%的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聯合基因可控資產規模擴大至近20億。
2002年3月,“基因晶片技術及產品的套用研究與開發”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2年8月,聯合基因集團被評為第二屆全國民營科技創新先進單位。
2002年10月,聯合基因集團榮獲首屆上海科技企業創新獎。
截止2002年10月聯合基因已申請3800多項藥物發明專利,其中245項進入國際階段,包括腫瘤相關基因、肥胖基因受體相關基因、高血壓血管緊張素相關基因和老年痴呆症相關基因等極具臨床套用和藥物開發前景的重要功能基因。
2003年6月,博星公司被授予楊浦知識創新區首批“科技創業帶頭人”稱號。
2003年,公司推出第一款可用於商業化檢測服務的人類易感基因檢測產品。
2004年5月,香港精優藥業間接控股的福斯生物工程公司與清華大學合作研發的口服胰島素項目,通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的臨床批准,進入二期臨床實驗。
2004年8月,聯合基因被列入上海市首批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流動站。
2004年10月,聯合基因與挪威三文魚基因組計畫合作項目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行,為我國的基因產品和服務走向世界作出了貢獻。
2004年12月公司提出“全民健康基因系統工程”,開始基因檢測服務的市場推廣。
聯合基因對我國基因工程領域的貢獻被編入由中國人事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國家公務員自然科學叢書《基因工程概論》一書。
2006年9月,聯合基因制定的基因檢測技術標準(企業標準)通過國家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審定,正式發布施行。該標準是國內關於疾病易感基因檢測方面的第一套技術標準。
2006年11月,發起設立“復旦大學談家楨生命科學青年教師基金”。
2007年3月18日,聯合基因檢測銷售中心在香港成立。
十七大期間,新華社連續發文,肯定聯合基因在自主創新方面取得的成績。人民日報文章提到:“華為、中興、中星微、聯合基因、三一集團……在中國企業中,堅持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的積極踐行者還有很多。它們在本行業的崛起,令世界矚目。”
2007年12月15日-16日,在中國科協支持下,由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世界健康產業協會和聯合基因科技集團共同主辦的首屆中國國際人體基因科學與健康產業論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郝建秀出席了大會開幕式。
2008年4月,李瑤博士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目前集團已有兩位教授獲此殊榮。
2008年4月,公司基因檢測中心獲得“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頒發的《實驗室認可證書》。是國內第一家獲得此項認證認可的基因檢測機構。
2008年12月,聯合基因集團成功收購遠東生物製藥科技有限公司75%的股份,成為國內首家以基因技術為核心業務的香港主機板上市公司。
2008年下半年,聯合基因澳門實驗室正式建立,復旦健康國際(澳門離岸商務服務)有限公司和華夏聯合基因健康檢測技術產業(澳門離岸商務服務)有限公司相繼成立。
2009年上半年,聯合基因正式推出“天賦基因檢測”業務。
2009年3月,聯合基因下屬公司上海聯眾基因科技研究院申請的“一次性使用口腔脫落細胞採樣棒”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2009年6月2-3日,由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致公黨中央、九三學社中央和科技部共同主辦,聯合基因集團協辦的“中國基因科學暨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
2009年6月,聯合基因(上海)健康管理服務有限公司成立。標誌著基於基因組學的健康服務業務開始推向全國市場。
2010年6月2-3日,由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民革中央委員會、農工黨中央委員會、致公黨中央委員會、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技部、財政部、農業部、衛生部等單位聯合主辦,聯合基因集團協辦的“第二屆中國生物科技與產業發展論壇”在京舉行。

集團理念

“解碼生命,造福人類”是聯合基因集團的核心理念,其內涵可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社會責任:以國家、民族利益為己任,以提高人類健康水平、改善人類生活質量為目標,最大限度地開發和利用基因技術,發展基因產業,為社會提供優質的基因技術產品和服務。
共同追求:企業與社會互利、社會利益高於企業利益,是公司推崇的價值觀,也是員工個人賴以發展所應有的追求。公司以創新求發展,大力開展技術創新、管理創新,以一流的技術,一流的質量,打造一流的品牌;倡導“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講奉獻、講協作,建立公平、有效的激勵機制。
精神支柱:“勇於創新,勤於學習,善於冒險,嚴謹求實”是公司的企業精神,是公司的精神支柱和靈魂。生物高科技企業,面臨巨大風險和挑戰,企業和員工都必須尊重科學,不斷學習,潛心鑽研,探索創新,百折不撓,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不斷到達新的境界。

集團領導

毛裕民
聯合基因集團董事長,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評定委員會生物學科組成員,前復旦大學遺傳學研究所所長,現任上海市科協資深委員會委員,上海市生物醫藥行業協會名譽會長,楊浦區十四屆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

謝毅
聯合基因科技集團總裁,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基因分析組組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評審專家,上海市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執委,上海市優秀專業技術人才,上海市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集團成員

聯合基因健康集團有限公司2005年註冊於英屬維京群島,是聯合基因集團專門負責實驗室工作的企業,統轄集團上海實驗基地和澳門實驗基地。健康集團建立了以MicroArray基因晶片平台、BeckmanSNPstream平台、illumina技術平台、ABI技術平台、基因測序平台、STR技術平台和生物信息學平台為主體的基因檢測技術體系。

精優藥業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藥物製造與銷售為主要業務的企業,1999年在香港主機板上市(股票代碼:0858)。公司持有58種藥品的批文,擁有2座符合GMP標準的藥廠,建立了覆蓋全國的銷售網路。

上海博星基因晶片有限責任公司是中國最大規模的基因晶片研發、生產、和經營企業。博星在基礎科學研究,疾病診斷,藥物篩選等領域,提供包括基因晶片產品,相關技術服務在內的全套解決方案。產品包括各類表達譜晶片,疾病檢測晶片,商檢晶片等三十幾個品種。在基因晶片生產的主要技術環節上,博星公司都申請了專利保護。目前,博星公司是唯一的同時擁有基因晶片相關專利和大量基因專利的生物晶片公司。

上海博星法醫物證司法鑑定是一所為各界人士提供親子鑑定和法醫個人識別全程DNA分析服務的專業實驗室,是上海第一所由社會力量舉辦的司法鑑定機構。擁有親子鑑定和個體識別的經驗、技術。

上海聯眾基因科技研究院是聯合基因集團的研究開發基地,主要從事新基因的獲得、基因功能研究、基於基因的藥物篩選和相關產品開發等探索性的研究工作。研究院已建立了包括基因高效克隆技術平台,基因晶片技術平台,蛋白質分析平台,藥物篩選平台,細胞生物學平台等在內的多個研究技術平台,為公司形成集基因克隆、基因測序、基因功能研究、基因晶片研製和基因藥物開發與生產為一體的生物產業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談家楨生命科學獎管理辦公室談家楨生命科學獎是經國家科技部批准,由聯合基因集團設立,由上海市生物醫藥行業協會實施的面向全國的生命科學專項獎勵。該獎項以中國遺傳學奠基人、著名遺傳學家談家楨先生名字命名,全國人大副委員會長陳至立同志為該獎項題寫獎名。

上海市遺傳學會 成立於1978年的上海市遺傳學會是上海市遺傳學科技工作者的學術性民眾團體,是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的組成部分。

技術平台

微陣列基因晶片分析平台(Microarray)
作為國內第一家開展基因檢測服務的企業,有著多個技術平台和檢測復檢制度。實現高精度與高準確的易感基因檢測。檢測的準確率在99.99%以上。
微陣列基因晶片分析平台(Microarray)——使用該平台,我們成為國內第一家推出基因晶片產品的企業,並獲上海優秀新產品一等獎,中央電視台曾對此技術作過專題報導(基因晶片檢測技術是當今科學界研究基因表達和基因SNP分型的最為強有力的工具之一。它以生物基因分子雜交為原理,特異性探針為基礎。化學發光為檢測手段)。

超高通量SNP分型檢測平台(SNPstream Beckmancoulter)
超高通量SNP分型檢測平台(SNPstream Beckmancoulter)——國內第一家使用由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的SNPstream分型系統。該技術的原理是基於多重PCR和專利的單鹼基引物延伸高效SNP分型系統。準確率超過99%。

雷射共聚焦光纖微珠晶片技術平台雷射共聚焦光纖微珠晶片技術平台

雷射共聚焦光纖微珠晶片技術平台(BeadArrayIllumina)
雷射共聚焦光纖微珠晶片技術平台(BeadArrayIllumina)——國內第一家引進現在國際最先進的基因晶片平台,其最大優勢在於它具有很高的靈敏度、準確性及信息含量。廣泛套用於基因表達和SNP基因分型。它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對人的全基因SNP位點進行掃描分析的技術之一。

短片段重複序列分析平台(STR)
短片段重複序列分析平台(STR)——該技術利用PCR原理化學發光檢測手段,高解析度的分子電泳技術對人染色體基因的一些短片段重複序列的缺失、插入突變進行檢測。

生物信息學技術平台
生物信息學技術平台——通過它對完成的基因檢測數據進行分析檢測,彌補了其他檢測方法對這一類基因分析的不足,對可能有疑問的數據提交其他技術平台復檢。並用第一手的檢測數據建立中國人的SNP基因資料庫。我們的生物信息技術平台是參與了國家863項目並通過驗收的技術平台。

基因測序平台
基因測序平台——擁有多台、多種型號的測序儀,曾實現人的十幾萬個Unigere的測序,並申請了3000多條人全長新基因國家專利和100多條人全長新基因的PCT國際專利。

主要產品

藥品:口服胰島素施捷因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鈉)、P-轉移因子口服液、維斯克、洲邦、肺寧片複方忍冬野菊感冒片、複方蛋氨酸膽鹼片、暢快TM氨酚咖黃烷胺片高爾聰TM賴氨酸磷酸氫鈣片、諾氟沙星膠囊、適今可吡硫翁鋅)。

保健品:金參元膠囊保健品。

基因檢測及遺傳諮詢、司法鑑定、DNA研究解決方案、RNA分析解決方案、IlluminaGenomeAnalyzerII高通量基因組分析系統、傳統分子生物學實驗服務系列、生物信息學服務系列。

科研成果

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大規模人類基因資料庫
研製成功中國第一塊基因晶片
建立了國內第一個基於基因分析技術的新藥篩選平台
在中國第一家推出疾病易感基因檢測服務
建立了國內第一套基因檢測企業技術標準
基因檢測技術平台第一家通過“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認可
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黃種人疾病易感性基因資料庫
擁有國內最大規模的基因技術平台
集團累計承擔國家“863”等項目30餘項,國際合作項目2項,10項成果獲得國家和上海市獎勵,2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為300多項國家863、973項目提供了技術服務。
近年來,集團整合在基因組學方面的技術優勢,拓展健康產業兩大上市業務板塊:
健康服務板塊——基於基因組信息的健康服務。以基因技術為切入點,為客戶提供系統化全程健康解決方案。根據個體和家族基因組信息,指導疾病預防、個性化用藥,設計科學的體檢程式、保健方式等。通過高品質的健康管理服務,讓客戶感受卓越的健康生活品質。
生物製藥板塊——拓展傳統醫藥範疇,研發生物製藥產品。集團擁有兩座符合GMP標準的藥廠,持有58種藥品批文。革新中國保健理念,先後開發出兩個系列針對基因組缺陷的保健品。經過十幾年攻堅,集團還將推出全球第一個口服劑型的胰島素。
聯合基因從多方面實踐造福人類的企業使命。先後捐款幾千萬元用於各類社會捐助,參與光彩事業捐資助學、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青年教師基金、楊浦區聯合基因老年基金、四川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等多項慈善活動,2008年集團通過科技部首設“談家楨生命科學獎”(國內唯一一個由企業設立的全國性生命科學領域專項獎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