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迭戈影評人協會獎

聖地亞哥影評人協會獎(San Diego Film Critics Society Awards,“簡稱SDFCSA”),於每年12月份頒獎,被看作是奧斯卡[電影獎項]的風向標。

基本信息

獲獎名單

2006年第11屆
最佳影片:《硫磺島家書
最佳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硫磺島家書》
最佳男主角:高倉健《千里走單騎》
最佳女主角:海倫·米倫《女王
最佳男配角:雷·溫斯頓《關鍵協定》
最佳女配角:莉莉·泰勒《勤雜多面手
最佳原創劇本:《死亡女孩》
最佳改編劇本:《感謝你吸菸》
最佳群像演技:《通天塔》
最佳外語片:《千里走單騎》中國
最佳卡通片:《賽車總動員》
最佳紀錄片:《閉嘴,唱歌》
最佳剪輯:《93號航班》
最佳攝影:《魔術師
最佳藝術指導:《V字仇殺隊》
最佳年度影人:愛德華·諾頓《面紗》/《魔術師》/《流入山谷》
2007年第12屆
最佳影片:《老無所依》
第二名:《未血綢繆》
最佳導演:保羅·托馬斯·安德森《未血綢繆》
最佳男主角:丹尼爾·戴劉易斯《未血綢繆》
最佳女主角:茱莉·克里斯蒂《柳暗花明》
最佳男配角:湯米·李·瓊斯《老無所依》
最佳女配角:艾米·雷恩《失蹤寶貝》
最佳原創劇本:迪亞波羅·科蒂《朱諾》
最佳改編劇本:
最勤勞電影人獎:克里斯蒂安·貝爾《決鬥猶馬鎮》/《自由馳騁》/《重見天日》
最佳外語片:《潛水鐘與蝴蝶》法國
最佳卡通片:《料理鼠王
最佳紀錄片:《瘋狂的愛》、《深水攀岩》
最佳群像演技:《老無所依》
最佳攝影:
最佳剪輯:《贖罪》
最佳藝術指導:《理髮師陶德》
最佳配樂:《未血綢繆》
2008年第13屆
最佳影片:《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第二名:《黑暗騎士》
最佳外語片:《生人勿進》(瑞典)
最佳紀錄片:《走鋼絲的人》
最佳卡通片:《機器人瓦力》
最佳導演:丹尼·保爾《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最佳女主角:凱特·溫斯萊特《朗讀者》
最佳男主角:米基·洛克《摔角手》
最佳女配角:瑪里莎·托梅·《摔角手》
最佳男配角:希斯·萊傑《黑暗騎士
最佳原著劇本:湯姆·邁康尼《訪問者》
最佳改編劇本:西蒙·布弗伊《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最佳攝影:安東尼·多德·曼蒂爾《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最佳藝術設計:《班傑明·巴頓奇事》
最佳剪輯:《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最佳原創音樂:《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最佳群戲演出:《對話尼克森》
2008年勞模:理察·詹金斯·《訪問者》、《閱後即焚》、《繼兄》和《浪漫的老鼠》(配音)
2009年第14屆
最佳影片:《無恥混蛋》
最佳群像演技:《無恥混蛋》
最佳導演:昆汀·塔倫蒂諾《無恥混蛋》
最佳男主角:科林·費斯《單身男子》
最佳女主角:米切爾·摩納翰《卡車司機》
最佳男配角:克里斯托弗·瓦爾茨《無恥混蛋》
最佳女配角:薩曼莎·莫頓《信使》
勤勞電影人獎:伍迪·哈里森《2012》/《信使》/《殭屍之地》
最佳原創劇本:《無恥混蛋
最佳改編劇本:《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最佳外語片:《大牌明星》義大利
最佳紀錄片:《海豚屠場》
最佳攝影:《末日危途》
最佳剪輯:《和莎莫的500天》
最佳藝術指導:《無恥混蛋》
最佳配樂:《單身男子》
2010年第15屆
最佳影片:《冬天的骨頭
最佳導演:達倫·阿羅諾夫斯基《黑天鵝》
最佳男主角:柯林·法瑞爾《水中仙》
最佳女主角:詹妮弗·勞倫斯《冬天的骨頭》
最佳男配角:約翰·哈克斯《冬天的骨頭》
最佳女配角:萊絲利·曼維爾《又一年》
最佳原創劇本:JesseArmstrongSamBain《四頭獅子》
最佳改變劇本:阿倫·索爾金《社交網路》
最佳外語片:《我是愛》
最佳紀錄片:《走出禮品店》
最佳卡通片:《玩具總動員3》
最佳剪輯:JonathanAmosPaulMachliss《歪小子斯科特》
最佳藝術指導:丹提·費瑞提《禁閉島》
最佳電影原聲:蕾切爾·波特曼《別讓我走》
最佳群戲表演:《44英寸的胸圍》
2011年第16屆
最佳影片:《藝術家》
最佳導演:尼古拉斯·溫丁·雷弗恩《亡命駕駛》
最佳女主角:布里特·馬靈《另一個地球》
最佳男主角:麥可·珊農《存身》
最佳女配角:謝琳·伍德蕾《後裔》
最佳男配角:尼克·諾特《勇士
最佳原創劇本:伍迪·艾倫《午夜巴黎》
最佳改編劇本:斯蒂文·澤里安、艾倫·索金《點球成金》
最佳外語片:《四次》義大利/德國/瑞士
最佳紀錄片:《尼姆計畫》
最佳攝影:EmmanuelLubezki《生命之樹》
最佳動畫:《亞瑟·聖誕》
最佳剪輯:奧利韋爾·布格·寇特《初學者》
最佳配樂:亞歷山大·德斯普拉《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
最佳藝術指導:《雨果》
最佳群戲表演:《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
2011年度演員:傑西卡·查斯坦
2012年第17屆
最佳影片:《逃離德黑蘭》
最佳導演:本·阿弗萊克《逃離德黑蘭》
最佳女主角:米歇爾·威廉士《跳支華爾茲》
最佳男主角:丹尼爾·戴·劉易斯《林肯》
最佳女配角:艾瑪·沃森《壁花少年》
最佳男配角:克里斯托弗·瓦爾茲《被解放的迪亞戈》
最佳原創劇本:《大師》
最佳改編劇本:《逃離德黑蘭》
最佳外語片:《腳踏車少年
最佳紀錄片:《隱秘的戰爭》
最佳攝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最佳卡通片:《通靈男孩諾曼》
最佳剪輯:《逃離德黑蘭》
最佳美術指導:《雲圖》
最佳配樂:《大師》
最佳群戲:《壁花少年》
2013年第18屆
最佳影片:《她》
最佳男主角:奧斯卡·艾薩克《醉鄉民謠》
最佳外語片:《毒戰》(中國香港)
最佳導演:阿方索·卡隆《地心引力》
最佳女主角:凱特·布蘭切特《藍茉莉》
最佳動畫長片:《起風了》
2014年第19屆
最佳影片:《夜行者
最佳導演:丹·格羅伊《夜行者》
最佳男主角:傑克·吉倫哈爾《夜行者》
最佳女主角:瑪麗昂·歌迪亞《兩天一夜》
最佳男配角:馬克·魯法洛《狐狸捕手》
最佳女配角:雷妮·羅素《夜行者》
2016年第21屆
最佳影片
《赴湯蹈火》
第二名:《愛樂之城》
最佳導演
大衛·馬肯茲《赴湯蹈火》
第二名:達米安·沙澤勒《愛樂之城》
最佳男主角
卡西·阿弗萊克《海邊的曼徹斯特》
第二名:維果·莫特森《神奇隊長》
最佳女主角
索尼婭·布拉加《水瓶座》
第二名:艾瑪·斯通《愛樂之城》
最佳男配角
(並列)本·福斯特《赴湯蹈火》,馬赫沙拉·阿里《月光男孩》
最佳女配角
米歇爾·威廉士《海邊的曼徹斯特》
第二名:朱迪·戴維斯《裁縫
最佳喜劇演出
瑞恩·高斯林《耐撕偵探》
第二名:阿爾登·埃倫瑞奇《凱撒萬歲》
最佳整體演出
《赴湯蹈火》
第二名:《隱藏人物》
最佳突破藝人
莉莉·格萊斯頓《某種女人》
第二名:盧卡斯·赫奇斯《海邊的曼徹斯特》
最佳原創劇本
泰勒·謝里丹《赴湯蹈火》
第二名:艾錫米斯·費利珀,歐格斯·蘭斯莫斯《龍蝦》
最佳改編劇本
惠特·斯蒂爾曼《愛情與友誼》
第二名:塔伊加·維迪提《追捕野蠻人》
最佳紀錄片
《韋納》
第二名:《格里森》
最佳動畫電影
《魔弦傳說》
第二名:《阿薇爾與虛構世界》
最佳外語片
《山河故人》(中國)
第二名(並列):《小鎮母親》(愛沙尼亞),《追捕聶魯達》(智利)
最佳剪輯
布魯·莫里《薩利機長》
第二名:瓊·索貝爾《夜行動物
最佳攝影
吉爾斯·納特根斯《赴湯蹈火》
第二名(並列):詹姆斯·拉克斯頓《月光男孩》,萊納斯·桑德格倫《愛樂之城》[4]
最佳美術
《凱撒萬歲》
第二名:《愛樂之城》
最佳視覺特效
《奇幻森林》
第二名:《降臨》
最佳服裝設計
瑪麗·索弗瑞斯《愛樂之城》
第二名:馬德琳·封丹《第一夫人》
最佳電影音樂
《初戀這首情歌》
第二名(並列):《第一夫人》,《愛樂之城》
年度最勤勞影人獎
麥可·珊農《夜行動物》《午夜逃亡》《愛戀》《貓王與尼克森》
2017年第22屆
最佳影片
《逃出絕命鎮》
第二名
《伯德小姐》
最佳導演
格蕾塔·葛韋格《伯德小姐》
第二名
克里斯托弗·諾蘭《敦刻爾克》
最佳男主角
詹姆斯·麥卡沃伊《分裂》
第二名
詹姆斯·弗蘭科《災難藝術家》
最佳女主角
莎莉·霍金斯《水之形》&《莫娣》
最佳男配角
山姆·洛克威爾《三塊廣告牌》
第二名
威廉·達福《佛羅里達樂園》
最佳女配角(平)
艾莉森·珍妮《我,托尼亞》
勞里·梅特卡夫《伯德小姐
最佳突破藝人
提莫西·查拉梅
第二名
巴里·基奧漢
最佳群戲
《泥土之界》
最佳喜劇表演
丹尼爾·克雷格《神偷聯盟》
第二名
詹姆斯·弗蘭科《災難藝術家》
最佳原創劇本
喬丹·皮爾《逃出絕命鎮》
第二名
格蕾塔·葛韋格《伯德小姐》
最佳改編劇本
斯科特·諾伊施塔特&麥可·H·韋伯《災難藝術家》
第二名
維吉爾·威廉士&迪·里斯《泥土之界》
最佳紀錄片
《簡》
第二名
《TheWork》
最佳卡通片
《西葫蘆的生活》
第二名
《寶貝老闆》
最佳外語片
《西爾瑪》
第二名
《每分鐘120擊》
最佳剪輯
《極盜車神》
第二名
《敦刻爾克》
最佳攝影
《敦刻爾克》
第二名
《迷失Z城》
最佳藝術指導
《水之形》
第二名
《銀翼殺手2049》
最佳視覺效果
猩球崛起3
第二名(平)
《美女與野獸》&《敦刻爾克》
最佳服裝設計(平)
《美女與野獸》&《霓裳魅影》
最佳音樂運用
《極盜車神》
第二名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華語影人獲獎

2006年第11屆最佳外語片:張藝謀《千里走單騎》
2013年第18屆最佳外語片:杜琪峯《毒戰》
2016年第21屆最佳外語片:賈樟柯《山河故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