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帖

聖母帖

懷素禪師,俗姓錢,字藏真,長沙人。開元二十五年(737年)生。幼年出家,於長沙某寺剃度為僧。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懷素迷上書法。修禪之暇,全部用來練字。練字要用很多紙,懷素買不起那么多的紙,便效法古人題詩芭蕉葉的先例,種了10畝芭蕉,以葉代紙。懷素又漆了一盤、一方板,用於寫字,寫了擦,擦了再寫,以至把盤、板寫穿。懷素寫壞的筆也有一堆,後來懷素把這些棄筆埋在山下,便號為“筆冢”。懷素虛心好學,曾擔笈杖鍚週遊各地,拜訪當代名師,得到顏真卿、韋陟等的指點與鼓勵。從當代書法家處,懷素又看到前代許多著名書法家的遺墨,摹習鑽研,領略各家書法的精奧。懷素又極善於觀察,他從夏日的風雲變幻中頓悟筆意,與前此的張旭從觀女伎舞劍器中得筆法之神,正有異曲同工之妙。

聖母帖
拼音:
解釋: 1.唐懷素草書法帖名。

法帖信息

【名稱】聖母帖

【作者】懷素

..

【年代】唐代

【書體】草書

【材質】刻石

【規格】縱70厘米,橫139厘米

【字數】55行,409字

【收藏】西安碑林第二室

《聖母帖》又名《東陵聖母帖》。懷素草書,書於793年(唐貞元九年),碑石刻於1088年(宋元祐三年)。

法帖內容

釋文

..

(闕)聖母心俞至言①,無(闕)疾冰釋。遂奉上清之教,鏇登列聖之位。仙階崇者靈感遠,豐功邁者祥應速②。乃有真人劉君,擁節乘麟,降於庭內。劉君名剛,貴真也。以聖母道應寶籙,才合上仙。授之秘符,餌以珍藥,遂神儀爽變,膚骼纖妍;脫異俗流,鄙遠塵愛。杜願初忿③,責我婦禮,聖母翛然,不經聽慮。久之生訟,至於幽圄,拘同羑里。倏(闕)霓裳仙駕降空,卿雲臨戶。顧召二女,躡虛同升,旭日初照,聳身直上。旌幢彩煥,輝耀莫倫;異樂殊香,沒空方息。康帝以為中興之瑞,詔於其所置仙宮觀,慶殊祥也。因號曰:“東陵聖母。”家本廣陵,仙於東土,曰:“東陵”焉;二女俱升,曰:“聖母”焉。邃宇既崇,真儀麗設,遠近歸赴;傾匝江淮,水旱札瘥,無不禱請。神貺昭茲,人用大康;奸盜之徒,或未引咎。則有青禽,翔其廬上。靈徵既降,罪必斯獲,閭井之間,無隱慝焉。自晉暨隋,年將三百,都鄙精奉,車徒奔屬。及煬帝東遷,運終多忌,苛禁道侶,(闕)元元九聖丕承④。慕揚至道,真宮秘府,罔不旌建;況靈蹤可訊,道化在人,雖蕪翳荒郊⑤,而奠禱雲集。棟宇未復,耆艾銜悲,誰其興之?具因碩德⑥。從叔父淮南節度觀察使禮部尚書(闕)監軍使太原郭公,道冠方隅。勛崇南服,淮河既(闕)蒸氓作而不朽⑦,孛乎頌聲⑧。

貞元九年歲在癸酉五月。

備註

①(闕)聖母心俞至言:釋文中凡“闕”處,均為原碑缺失或脫落。

..

②豐功邁者祥應速:祥,一釋作“神”字。

③杜願初忿:願,一釋作“氏”字。

④元元九聖丕承:元元,一釋為“玄元”。

⑤雖蕪翳荒郊:郊,一釋作“頹”字。

⑥具因碩德:具,一釋作“粵”字。

⑦淮河既蒸氓作而不朽:淮河,一釋作“淮沂”。

⑧孛乎頌聲:孛,一釋作“存”字。

賞析評價

法帖賞析
《聖母帖》與懷素其他作品相比,是較為規範的一種草書。小草《聖母帖》點畫簡約凝鍊,較少牽絲連綿。《聖母帖》為懷素晚年的通會之作,絢爛之極,復歸平淡,沉著頓挫,盡脫火氣,筆法圓融,應規入矩。而懷素的大草《自敘帖》,是以迅疾的連筆,轉折縈帶,急轉取勢,縱橫迴旋,雷驚電繞而自立筆法。兩相對照,《自敘帖》以情得真趣,通篇猶如奔騰而下的長河,一瀉千里,直率、激越;而《聖母帖》是以心立法度,通篇猶如一瓣心香,充滿著肅穆與尊崇。清人梁巘在《承晉齋積聞錄》中曾謂:“懷素《聖母帖》圓渾古茂,多帶章草,是其晚年筆,較《自敘》更佳,蓋《自敘》猶極力縱橫,而此則渾古自然矣。懷素《聖母》乃其諸帖中之最佳者。”《聖母帖》線條的遒勁圓轉,溫潤古健,可以看出懷素與“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傳承淵源。

法帖評價

明曹昭《格古要論·聖母帖》:“懷素草書,頗難識,貞元九年歲在癸丑五月刻石。宋元祐三年戊辰模刻上石在陝西西安府學。”王世貞《藝苑卮言》評曰:“藏真書雖從二張草聖中來,而結法極謹密……晚年書圓熟豐美,又自具一種姿態,大要從山陰派中來……素師諸帖皆遒瘦而露骨,《聖母帖》獨勻穩清熟,妙不可言。”作品《聖母帖》既吸收了王獻之的神采、張旭的肥筆,又兼容了漢代草隸之筆於一爐,是懷素的里程碑之作。《聖母帖》是狂僧懷素代表作之一。刻石左角有唐代裴休等的題名。懷素在其中運用了篆書技巧,多用渾圓的中鋒,少用筆尖運轉,故有氣勢浩大之處,線條遒勁,富有彈性感覺。其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筆勢狂怪怒張,神采飛揚,如驟雨鏇風,聲勢滿堂。《聖母帖》,既不似《論書帖》的圓穩古雅的平暢之筆,又不似《自敘帖》驟雨狂風似的飛舞之筆。放縱飄逸,兼而有之,寫來墨潤筆健,神采飛舞,精神照人。且其字態,大小參差,肥瘦筆調,隨意揮灑,均不逾字行的排列,與前兩帖相比,又別具丰神。由此可見,懷素書法的風格並非千篇一律。

作者簡介

懷素,生於公元737年,卒年未詳。字藏真,俗姓錢,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是大曆十才子之一考功郎中錢起的外甥。

..

自幼出家,經禪之餘,從事藝文,尤好草書。曾將棄筆堆積埋之于山下,號稱“筆冢”。又廣種芭蕉,用蕉葉加以揮灑,即顏其居曰“綠天庵”。好飲酒,及其酒酣興發,寺壁屏幛、衣裳器具,靡不書之,時人謂之“醉僧”。自言得草書三昧,有“狂僧”之稱。懷素書法初學歐陽詢,後師從鄔彤(懷素姨表兄弟)學草書。鄔彤是張旭的學生,乃告以筆法。762年(寶應初年)自零陵出遊,歷衡陽,走廣州,客居潭州,然後經岳州,進入長安。772年,懷素回鄉,途經洛陽,適逢顏真卿,曾趨謁拜訪,僧儒論書,遂為書壇盛事。唐代名士如李白、盧象、戴叔倫、錢起等人,皆有歌行稱頌之。傳世墨跡有《論書帖》、《自敘帖》、《苦筍帖》等帖。

相關閱讀

懷素像(翁同龢繪)懷素像(翁同龢繪)

關於東陵聖母,《後漢書·郡國志》載,漢廣陵有東陵亭,注引《博物記》曰:“女子杜姜,通神變形,上因以其處為祠廟,號曰東陵聖母。”又葛洪《神仙傳》:“東陵聖母,廣陵人。適杜氏,師劉綱。”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載:“揚州東陵聖母,廟主女道士康紫霞侍奉聖母多年,一旦白日飛升,化為白龍而去”,“揚州東陵聖母廟主女道士康紫霞,少時夢受天符,遠行南嶽,自是生須數十基。”清代雷以誠所撰《仙女廟碑記》仙女廟祠宇內供有二像,道家女裝。前有小柱,題曰杜、康二女像。《碑記》還載文:“東陵,即今之宜陵,又曰東原,在漢景帝時則為東陵。向有東陵聖母祠。”由上述記載,仙女廟供奉的是女道士杜姜和她的徒弟康紫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