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女貞德監獄篇

聖女貞德監獄篇

新浪潮老將里維特的雄心大作,分戰爭篇和監獄篇上下兩部。本片以德萊葉和布列松為目標,希望成就新的經典。傳奇歷史事件「聖女貞德」發生時,以文字記述事件流傳出去的方式尚未普及,因此事件留下來的屬於史實的原始記錄非常的少。但是聖女貞德的故事,卻不斷出現在文學作品、舞台劇、歌劇(神劇)與各種電影版本中,這背後一定是有它的原因的。

基本信息

電影介紹

聖女貞德監獄篇劇照聖女貞德監獄篇劇照
新浪潮老將里維特的雄心大作,分戰爭篇和監獄篇上下兩部。本片以德萊葉和布列松為目標,希聖女貞德監獄篇望成就新的經典。
傳奇歷史事件「聖女貞德」發生時,以文字記述事件流傳出去的方式尚未普及,因此事件留下來的屬於史實的原始記錄非常的少。但是聖女貞德的故事,卻不斷出現在文學作品、舞台劇、歌劇(神劇)與各種電影版本中,這背後一定是有它的原因的。

影片評價

歷史記載:
根據歷史,英國和法國在中世紀結束進入文藝復興世紀之交,發生了前前後後共一百年的戰聖女貞德監獄篇爭(1337-1453),戰爭原因,當然跟爭奪統治權、爭奪土地有關,英國需渡海攻法,處境對英不利;但是法國重騎兵不敵英國長弓,加之英國擅長外交,導致法國出現走兩國親英親法不定的地域,法國處境也就好不到哪裡去,兩國勢力互有消長,戰事時間綿延甚久。這百年中,受害最重的是成為戰場的法國土地上的農民。法國百姓對英國之憤恨情緒,成為日後民族國家興起的心理原因。
百年戰爭結束後,英國繼有三十年的黨同伐異的內亂「玫瑰戰爭」(1455-1485),法國也修生養息好一陣子,然後這兩個國家同時進入政治史上輝煌燦爛的君權時代。
因此我們可以這么說,百年戰爭在世界歷史上扮演了非常關鍵的地位,它把中世紀零散各自為政的封建領主統一進王權,也讓世界零散不統一的封建政治,變作一個個君權鼎盛的國家型態,而藝術史,也隨此漸漸走進脫離教會主控、以君王貴族為取悅對象的巴洛克時代。
在這重要的歷史事件中,聖女貞德扮演了讓法國由劣勢(幾乎快被英國統一)轉向強勢,最後把英國驅離法國的關鍵人物。
最讓人訝異的,是聖女貞德農民出身、不識字、不懂戰術,她唯一擁有的,是純潔和堅定的信心,她深信她是上帝派來拯救法國的,上帝站在法國這一邊,法國一定會獲得最後的勝利。奇怪的是,聖女貞德擄獲所有百姓的心,大家都要追隨她,民心士氣之盛,竟導致法國的查理王若要繼續抵抗英國,非得利用聖女貞德不可。
聖女貞德完全翻轉法國兵敗如山倒的裂勢,這對英國影響不可說不大。更重要的是:如果貞德宣稱上帝站在她那一邊,是否上帝與英國為敵?因此英國非得把「上帝站在貞德那一邊」,變成「魔鬼站在貞德那一邊」不可。
聖女貞德率領法軍,經過八天激戰,解了「奧爾良之圍」,這是法國居劣勢多年來第一次嘗到勝利。
隨後貞德進軍理姆斯。這簡直誓次瘋狂的行動,因為理姆斯就在敵人控制的區域內,不僅行軍途中會遭受敵人的攻擊,而且離後方遠補給困難救援不易。可是這次行動再次看見它對百姓心理造成的士氣影響──歷任法王行加冕禮,都是在理姆斯的大教堂,因此進軍理姆斯,意味著向英國宣布法王查理才是正統的。結果戰役再次成功,查理加冕,正式從「布耳熱王」變為「法王查理第七」。
從此以後法國轉敗為勝,可是聖女貞德卻轉勝為敗。下一場巴黎戰役大敗,貞德且在聖達尼修道院附近受傷。次年聖女貞德被法國親英的勃良地人虜獲,他們把貞德賣給英國,最後被全是親英或親勃良地的巴黎大學教授、主教們所組成的宗教法庭,在盧昂宣判為巫婆異端,以火刑處死,她的骨灰從盧昂一座橋上拋入塞恩河。在整個被捕到被焚的過程,因聖女貞德方能加冕的查理第七,沒有任何意願要營救聖女貞德。
貞德犧牲後,法國義憤填膺,戰役節節勝利,1453年除了加來一地,失土全數收回,英法百年戰爭終於結束。
二十五年後(1456年),羅馬教廷經過長期的重新審查,推翻1431年的判決,洗清聖女貞德的罪名,1909年,羅馬教廷冊封貞德為「真福」,1920年又冊封為「聖女貞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