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奴發

《耶奴發》 (又譯作《養女》) 是捷克作曲家萊奧什·亞納切克(Leos Janacek,1854—1928年)的代表作品,寫於1894—1903年,1904年1月21日在布魯諾的維威吉劇院首演,由作曲家的學生C.M.弗拉茲吉拉擔任指揮。

作品

耶奴發》 (又譯作《養女》) 是捷克作曲家萊奧什·亞納切克(Leos Janacek,1854—1928年)的代表作品,寫於1894—1903年,1904年1月21日在布魯諾的維威吉劇院首演,由作曲家的學生C.M.弗拉茲吉拉擔任指揮。
亞納切克出生於捷克拉許斯克地方,此處在中央區域莫拉維亞的東北端,它的東邊是斯洛伐克,北邊和波蘭鄰接。他的創作,就是以包含拉許斯克在內的東莫拉維亞那獨特的民俗音樂作為基礎,寫作出不受傳統束縛的自由奔放的作品。可是由於大半生都在莫拉維亞中心都市布魯諾度過,於是被世人的認定就晚了。即使是這部在布魯諾首演的處女作《耶奴發》,也必須等待12年之久,才被首都布拉格國民劇院取用演出,自此“布魯諾的亞納切克”才升格為“捷克的亞納切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獲得國際性的再評價,而今已公認是本世紀最受人矚目的作曲家之一。
亞納切克的戲劇性特徵,雖然在歌劇外的各種曲類中都可以發現,不過形成其創作核心的還是歌劇。他的歌劇共有九部,其中的六部已被認定是第一流作品,被譯成捷克以外的語言,在各國上演。亞納切克由於對社會和人生都擁有銳利的洞察力,遂成為出類拔萃的藝術家。他將穆索爾斯基和斯美塔納的音樂寫實主義方法加以發展,形成既適合寫實主義歌劇,同時又適用於諷刺劇樣式的獨特方法
亞納切克在他的回憶錄中敘述說,從1879年的25歲起,為了想讓歌劇等作品中出場人物的性格,以及該人物面對人生某種局面時的心理運動,能確切地化成鏇律,開始研究日常會話中描繪出來的鏇律曲線。同時,從1885年起,又正式從事東莫拉維亞民俗音樂的研究,1887年開始寫作歌劇。他從1894年的40歲起,共費9年歲月才完成的第三部歌劇《耶奴發》,可以說,就是上述成果的集大成。
此劇中的三幕都從不太長的序引開始,直到該幕結束,音樂是連續不斷地流瀉的。在歌唱部分加入了前述日常會話所刻畫出的鏇律曲線研究成果,開拓出獨特的朗誦模式。亞納切克在此劇中開拓出朗誦樣式的主要原因是,由普萊索娃( Gabriela Preissova,1862—1946年,女劇作家、小說家)所寫的劇本是散文體。於是他就借這個機會,和韻文歌劇劇本告別。自此他的所有歌劇,都根據散文劇本作曲,不再受詩的節奏結構所束縛。
演奏時間:第一幕40分;第二幕48分;第三幕31分。
時間、地點:19世紀末。莫拉維亞東南部斯洛伐克地方的某一寒村。
作品描寫19世紀末莫拉維亞東南部斯洛伐克地方一鄉村姑娘耶奴發的愛情故事。

劇情介紹

第一幕:被山崗包圍的耶奴發的家。
耶奴發因與其奶奶長子的兒子斯泰瓦(Steva Buryja)發生性關係而懷孕,催促他儘快娶她為妻,但斯泰瓦並非真心愛她,反而與她的關係疏遠。耶奴發向聖母禱告,如他真的跑去當兵,拒絕結婚,她將無臉偷生。奶奶責怪耶奴發不去工作,其長子後妻和前夫所生的拉卡(Laca klemen)就說,由於沒有真正的血統,即使他拚命工作,大約也不會像整天玩樂的斯泰瓦那樣博得奶奶歡心,耶奴發讓他不要惹奶奶生氣。她發現迷迭香(rosemary)好像要枯萎,這種花枯萎,就是幸福跟著消失的標誌。拉卡愛上了耶奴發,為了使迷迭香在她和斯泰瓦結婚前枯萎,他埋上了一大堆蚯蚓。有人告訴他,斯泰瓦在徵兵體檢時已遭淘汰,耶奴發在一旁聽到,感到寬慰。遠方傳來新兵的合唱,合唱說:“有人害怕兵役就去種地,我們因貧窮而當兵,愛情也在離我們遠去。”斯泰瓦也混在其中,耶奴發見到斯泰瓦非常激動,喝醉酒的斯泰瓦,把別的姑娘獻給他的花拿給耶奴發看,讓樂師為耶奴發演奏幾首她喜歡的樂曲,和她伴著樂曲跳起舞,此時加入合唱曲《從遙遠的地方》。在狂歡中,教會伯母唱《如果像這樣過一輩子》,她表示,除非斯泰瓦戒酒,認真地過一年,否則她不會準許這件婚事,她責備斯泰瓦。等新兵與樂師們都走後,耶奴發對斯泰瓦說,你如果不跟我在一起,我就不知道做什麼,斯泰瓦表示出對教會伯母的憎惡,說“你的蘋果臉比誰都漂亮”。拉卡拿著刀子和鞭子上場,對耶奴發說:“哥哥只喜歡你的蘋果臉”,他送她一束鮮花並試圖擁抱她。耶奴發在掙扎中,被刀子劃傷了臉,拉卡跪在她面前謝罪。
第二幕:教會伯母家。
半年之後,斥責養女已犯罪的教會伯母,謊稱耶奴發去了維也納,把她藏在家裡生下了孩子。當耶奴發去嬰兒室睡覺時,伯母約來斯泰瓦,哭泣著要求他娶耶奴發。斯泰瓦表示,他已和村長的女兒訂婚,他願意出錢來了斷。這時傳來耶奴發的夢囈,伯母去照顧,斯泰瓦趁機溜掉,伯母對斯泰瓦連自己親身骨肉都不看的冷漠非常反感。此時拉卡正好來請求把耶奴發嫁給他,伯母問他:已有了一個斯泰瓦兒子的耶奴發,你也願意嗎?拉卡問:是否非要養他的兒子?拉卡走後,伯母唱《如果這樣》(Co Chvila),決心把嬰兒殺死。她悄悄走進耶奴發的嬰兒室,把嬰兒用大圍巾包裹,走出屋外。而耶奴發醒來,不見孩子,以為繼母將其帶到磨坊去了,跪下為愛子禱告,唱《母親,我的頭好沉重》。伯母回來告訴養女孩子已死,謊稱由於她高燒昏睡而不知所以。耶奴發哭著說,可能這是神的決定。這時拉卡回來,向耶奴發求愛,耶奴發問:我即使這樣,你也不在意嗎?拉卡反而抱緊了她,要她忘掉過去。
第三幕:教會伯母家,3個月後。
悲哀曲調的前奏曲。幕啟,耶奴發與拉卡的婚禮場面,眾人都議論新娘穿得樸素,只剩兩人時,拉卡把鮮花送給耶奴發。耶奴發說,我慚愧於做你妻子,而拉卡說,其實我也曾對你很冷酷,應把一切忘掉,我們也應與斯泰瓦重歸於好。斯泰瓦與村長女兒卡洛卡一起來賀喜,卡洛卡向新人祝賀,眾人唱古老的婚禮之歌。當新郎新娘正要前往教堂時,有人報告說河中發現一具冰凍的嬰兒屍體。前往觀看的耶奴發歇斯底里地說:“那是我的孩子,是斯泰瓦的孩子。”於是人們就指責她殺死了無辜的孩子,表示要用石頭打死她,音樂以三四種不同的拍子衝撞在一起,給人石頭掉在房頂的感覺。拉卡設法保護耶奴發,但無法平息眾怒。這時教會伯母終於說出事情真相,請求耶奴發寬恕。目睹悲劇,卡洛卡宣布自己絕不嫁給狼心狗肺的斯泰瓦,與母親離去。耶奴發對養母說:“我無意苛責你,只求救世主能垂憐我們。”大家離去後,只剩耶奴發與拉卡,耶奴發說:“大家走了,你也可以離我而去。”兩人的二重唱,發誓要忘卻往事,開始新的生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