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帶狀皰疹

耳帶狀皰疹

耳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 Oticus )是由帶狀皰疹病毒(HZV)或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感染的疾病。因面神經膝狀神經節皰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組特殊症狀,主要表現為一側耳部劇痛,耳部皰疹,可出現同側周圍性面癱,伴有聽力和平衡障礙,故又稱為膝狀神經節綜合徵。又因在1907年由Ramsey Hunt首先描述,故又稱為Ramsey Hunt綜合徵(Ramsey Hunt syndrome)或Hunt 綜合徵(Hunt syndrome)。

基本信息

致病原因

由帶狀皰疹病毒或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所致。亦可同時伴有單純皰疹病毒I型(HSV-1)感染。其主要誘因為受涼、疲勞以及機體的抵抗力下降等。

發病機制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在無免疫保護的宿主引起的感染。帶狀皰疹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在有部分免疫保護的宿主引起的。病毒活化學說認為,當宿主的細胞免疫功能降低,早先感染的病毒,即移行到脊神經節或顱神經的感覺神經節、延髓外側腦神經節保持休眠狀態的病毒,再次活化所致。

病理生理

面神經呈炎性反應,神經充血、水腫和增粗。混合性神經麻痹,阻滯與變性共存呈補丁樣。損傷的部位尚有爭議,認為病損的主要部位為面神經迷路段,其內有大量淋巴細胞侵潤。

臨床表現

好發群體

1)60歲以上的老年人發病率明顯增加。65%的帶狀皰疹患者年齡超過70歲。小於30歲者少見。
2)好發於糖尿病、癌症、外傷、放療或化療後的人群。

疾病症狀

1)前驅症狀:全身不適、低熱、頭痛、食欲不振等。
2)耳痛及神經痛:首先出現耳廓、耳道內和耳後劇烈疼痛,燒灼樣疼痛,有時如三叉神經痛,但無扳機點。可放射至咽部及面部。神經痛可持續數月甚至數年。
3)皰疹:耳廓(以耳甲腔為重)、耳道口、耳道及耳後皮膚出現皰疹,進而局部皮膚充血、腫脹、糜爛及水泡。大多數皰疹出現於面癱之前。膿皰結痂,約在2-3周脫落。皰疹出現的部位與傳入神經纖維分布有關。可沿耳廓及耳道的面神經感覺神經纖維的分布出現,亦可分布於第V、第IX、第X顱神經的纖維分布區域或頸神經的分支,故皰疹可出現於口腔、頰黏膜、軟齶、扁桃體、舌根、喉部及頸部。並伴有這些部位的疼痛。
4)面癱:耳帶狀皰疹的面癱發生率為4.5-9%(亦有報導為3-9%)。面癱嚴重。開始起病時可能為部分性面神經麻痹,在數日或2-3周迅速發展為完全性面癱。高峰期為10-14天。
5)聽力受損症狀:一般為輕中度感音神經性耳聾。伴有耳鳴、聽覺過敏。
6)前庭功能受損症狀:輕中度眩暈、平衡障礙,感走路不穩。有25%患者的前庭症狀早於面癱的發生。可出現眼球震顫。
7)顱神經受累的其它症狀:合併顱神經症狀的患者較貝爾麻痹者多。伴有第V、第VI、第IX、第X、第XI、第XII顱神經症狀。若三叉神經眼支受累(約占10-15%的患者),則出現眼色素膜炎、角結膜炎、視神經炎、青光眼。表面及深部感覺減退或缺失。面神經受累除面癱外,還可引起淚液減少、流涎減少、味覺喪失、鼻堵塞等症狀。第X顱神經受累則出現聲嘶、軟齶麻痹。[2-4]

疾病危害

由於感染可波及顱內引起局部腦膜炎。面神經麻痹如果為永久性完全性面癱,如不注意保護角膜,容易造成角膜潰瘍而導致失明。

診斷鑑別

典型症狀

當患者有機體免疫能力低下,發病前1-2周有上感史,出現劇烈耳痛及耳部及耳周皰疹,應當高度警惕面神經麻痹的發生。如果發生同側面癱,並且在2-3周內逐漸加重,同時伴有聽力減退和眩暈或不平衡感,耳帶狀皰疹的診斷即可成立。

耳鼻咽喉頭頸專科檢查及輔助檢查

耳鼻咽喉頭頸專科檢查及顱神經檢查
1)全面進行耳鼻咽喉頭頸部位的檢查。耳廓(以耳甲腔為重)、耳道口、耳道及耳後皮膚出現皰疹,局部皮膚充血、腫脹、糜爛及水泡。面部及頭頸部感覺檢查可發現受損區域的皮膚感覺減退。區域淋巴結腫大、壓痛。
2)口腔、頰黏膜、軟齶、扁桃體、舌根、喉部及頸部可出現黏膜充血、局部皰疹。
3)患耳同側出現重度周圍性面癱,需要進行面神經損傷程度(參見面神經損傷程度分級House-Breakmanna分級)、面神經變性程度的一系列神經電生理檢查,包括面神經電圖(2-3周內)、面肌電圖(2-3周后)等,以及面神經損傷部位確定:流淚試驗、味覺試驗、鐙骨肌支反射、頜下腺流量測定等。
4)聽力學檢查:純音聽閾測試顯示為感音神經性耳聾,一般為輕中度。
5)前庭功能檢查:平衡障礙,眼球震顫。紅外視頻眼震電圖顯示患側前庭功能減退。
6)顱神經檢查:檢查是否伴有第V、第VI、第IX、第X、第XI、第XII顱神經的陽性體徵。

輔助檢查

1)血清學檢查多示單純皰疹病毒感染。
2)釓增強的磁共振成像檢查:可見面神經,尤其是膝狀神經節部位長T2信號。
3)合併有顱內症狀需做腦脊液檢查,腦脊液常有異常。

疾病鑑別

需與貝爾麻痹鑑別。貝爾麻痹無耳部皰疹,故在急性期不難鑑別。如果面癱恢復較慢而耳部皰疹已經痊癒,需要詢問有無皰疹病史。必要時需除外其他引起周圍性面癱的疾病。

疾病治療

藥物治療

1)糖皮質激素:可在急性期減輕面神經的炎性反應和消腫,使之在固定管徑的面神經骨管內受壓減輕,從而減輕了面神經因水腫增粗而受到面神經骨管壓迫、微循環障礙的程度,因此,糖皮質激素治療為該病的首要和主要的藥物治療。它亦可以有效地緩解疼痛。用藥量:成人:強的松1mg/kg,晨起頓服(每日1次),用藥每3天遞減。注意糖尿病、結核、胃潰瘍以及孕婦慎用。高血壓者應注意控制血壓。
2)抗病毒藥物:可干擾皰疹病毒DNA聚合酶,抑制DNA複製。常用無環鳥苷(阿昔洛韋),亦可用更昔洛韋、泛昔洛韋或萬乃洛韋(洛韋)。耳部及周周皰疹用阿昔洛韋軟膏塗抹局部,每日1-3次,可控制局部病毒複製,促進皰疹結痂和脫落,促進局部病損皮膚的癒合。
3)神經營養藥:維生素B1和維生素B12等肌肉注射或口服。
4)改善面神經微循環的藥物:採用銀杏葉提取物或其它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的藥物靜脈注射或口服。
5)止疼藥:耳劇痛時可以適當套用止疼藥。
6)抗眩暈藥:茶苯海明、地西泮等可用於緩解眩暈。亦可用安定等。
7)眼藥膏及眼藥水:夜間可以用眼藥膏,如四環素或紅黴素眼藥膏塗抹患側眼部,並用眼罩保護眼睛。淚液減少時可以採用人工淚液。

手術治療

1)面神經減壓術:當面神經電圖顯示面神經纖維變性數量達到90-94%,臨床上發現面神經功能無任何改善並且進行性加重時,應及時行面神經減壓術。國際權威面神經專家、瑞士蘇黎世大學UgoFisch教授主張經顱中窩徑路進行面神經迷路段減壓術。
2)眼部手術:對於長時間面癱或永久性完全性面癱的患者,預防或治療眼部併發症,則需要進行眼瞼手術、懸吊手術及眼部整形手術。上瞼金片植入手術是較常見的幫助閉合眼瞼的手術。上下眼瞼臨時縫合手術是防治角膜潰瘍的有效方法。
3)面部整形手術:當面癱為完全性永久性面癱並出現面肌萎縮時,可採用面部整形手術。包括面部皮膚、皮下組織以及肌肉的懸吊手術以恢復面部在靜止狀態的不對稱和利用除表情肌以外的其他面部周圍肌肉活動牽拉眼輪匝肌和口輪匝肌的手術。其中包括:筋膜懸吊手術,肌肉腱膜懸吊手術,顳肌瓣轉移術和咀嚼肌瓣轉移術。

其它治療

1)中醫中藥及針灸治療: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在急性期(1-2周)不宜用強刺激如針灸等治療,待急性期後可以採用針灸治療。中藥中活血化瘀藥物對於改善面神經微循環有輔助作用。中藥中的清熱解毒藥物亦可用於對抗病毒。
2)熱敷、理療、面部按摩等:在急性期可採用溫熱療法、磁療或電磁療法、超短波或微波、雷射和直流電藥物離子導入等輔助治療。恢復期可採用物理治療如肌肉按摩及訓練。面肌痙攣者可用鎂離子導入、痙攣肌肉運動點阻滯療法如注射苯酚溶液、肉毒桿菌毒素等。

疾病預後

預後較貝爾麻痹差。約60%患者面神經功能可完全恢復。面癱恢復程度與變性的面神經纖維數量有關。面癱恢復的早晚亦與轉歸相關。

疾病預防

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加強鍛鍊。避免受涼、過渡勞累和精神壓力大等誘因,預防感冒。

併發症

由面神經再生不全以及神經纖維錯位再生造成。有鱷魚淚、聯帶運動(集團運動)和面肌抽搐。

疾病護理

1)增強信心,調整心態。
2)飲食注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清淡飲食,多喝水,宜食用蔬菜水果。
3)注意避免大便乾結,保持大便通暢。
4)注意休息,眩暈患者應臥床休息,避免摔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