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耕鎮

耦耕鎮

耦耕鎮位於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城北郊,距縣城6.5公里。輻員68平方公里,轄7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總人口3.3萬人。陳李線、通四線縱橫腹地,源遠流長的射陽河依鎮綿延20多公里,水陸交通十分便利,2002年實現三業總產值6.23億元,實現財政收入近千萬。

基本信息

經濟發展

耦耕鎮五彩椒
工業經濟起步遲但發展快,連續幾年來純工業投入6000多萬元,逐步形成紡織、化工、服裝、建材、機械、農副產品深加工等六大產業,企業總數達28家,投入超千萬元的企業有4家。圍繞棉花資源優勢新上的4個棉花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達12萬擔,正在向軋紡、織造深度延伸;立足服裝加工優勢,新建的服裝一條街,年生產能力達150萬件(套),其中“耦耕牌”羽絨服被國家輕工部授予“中國名牌”產品稱號。

農業經濟隨著結構調整步伐的不斷加快,區域特色明顯,已在全鎮形成“東漁西蒜中蔬菜”三足鼎立的格局。全鎮現有大蒜鋪地面積20000畝以上,盛產的“青龍牌”蒜薹俏銷國內外市場,1998年被國家行業部門命名為“中國蒜薹之鄉”;以設施栽培生產為特色的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達2000畝,主產品“五彩椒”、“淮山藥”等深受上海蘇州等大中城市的青睞;耦耕鎮現有淡水養殖面積3500畝,主產南美白對蝦中華絨螯蟹;以蛋雞為主的家禽飼養已成為農戶增收的支柱產業,新上的百頭奶牛場,推動了農業結構的深度調整。第三產業悄然興起。其中加快勞動力轉移的步伐已被黨委政府列為農民增收的基本戰略,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職業培訓工作不斷加強,輸出渠道不斷拓寬,單項年產值達5000多萬元。

招商引資

耦耕鎮積極尋找引進外資的突破口。一是全員發動。引導耦耕鎮乾群積極利用親朋好友關係,尋找外商投資信息,共收集到5條有價值的信息。二是突出企業招商。利用現有企業的業務關係,積極拓展招商引資途徑,加強對外合作關係,先後落實了祥勝紡織堅固水泥等企業100萬美元的引資任務。三是政府主動出擊。成立專門班子,在上海、蘇州、青島等外資相對集中的區域定點分隊敲門招商。已與無錫森紅服飾公司正式簽訂了投資1600萬元的服裝加工項目,公司與香港客商合作,由港方投資60萬美元,可望在12月初到帳20萬美元。

基地建設

耦耕鎮西葫蘆
射陽縣耦耕鎮按照市、縣兩級黨委政府大力發展高效科技農業的要求,瞄準設施蔬菜這項高效科技產業,擴大種植面積,提高畝平單產,使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耦耕鎮蔬菜面積占農田面積的42%,主要集中在興耦下圩友愛邊港等六個村,擁有反季節蔬菜基地2600畝,日光能大棚基地1500多畝,棉蒜立體種植基地22000畝。棚育花卉125畝。蔬菜畝均收入達5700元,僅蔬菜一項農民入均純收入就達3200元。

耦耕鎮興耦居委會的青椒科普示範基地是省級高效農業示範區。居委會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反季節棚育青椒麵積不斷擴大,種植品種不斷更新,擁有“慶餘式”大棚1200多畝,“日光能”大棚800多個,每年僅此一項收入就達1400多萬元。示範區內生產規模逐年擴大,初步形成核心種植區、新品種推廣區、青椒交易區等三大區域。

耦耕鎮友愛村是棚育蔬菜設施栽培的示範區之一。目前擁有日光能大棚800座,“慶餘式”大中棚214座。“日光能”大棚每棚占地1.2畝左右,基礎設施投入1.4萬元。他們種植的品種主要有:西葫蘆、番茄茄子青椒、四季豆、絲瓜黃瓜等。個已育蔬菜專業生產種植戶800多戶,52個經紀入,並已形成了技術傳授、市場開拓、組織銷售、科技攻關等一條龍服務體系,產品遠銷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一畝大棚一萬塊,農民民眾樂開懷”。耦耕鎮設施蔬菜產業鋪就了農民致富的“黃金路”,為全鎮農民“奮戰四年達小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職務競聘

耦耕鎮耦耕鎮
耦耕鎮為了進一步加強和推進農技推廣和農經服務體系改革,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堅持公開平等、擇優配備的原則,實行“陽光”操作,在公開競聘農技和農經中心領導職位上做到“三結合”。一是公布職位和公開推薦相結合。在廣泛宣傳的基礎上,採取組織推薦、民眾舉薦、自薦相結合的方法,對報名人員進行資格審查後,召開由鎮機關幹部、村(居)支部書記、兩中心全體人員參加的大會進行民主推薦,確定初步人選。二是現場演說答辯和民主測評相結合。初步人選在競聘會上圍繞任職優勢、任職目標、工作思路和措施等進行演說,評審現場進行亮分。在聽取競職演說的基礎上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進行民主測評。三是組織考察和差額票決相結合。由組織部門對確定人選的德、能、勤、績、廉進行綜合考察後,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通過黨委成員差額投票表決,確定最終任職人選,並進行任職公示。

行風建設

在耦耕鎮,行風熱線深受民眾歡迎和信賴,因為它自年初開播以來“替百姓說話,為民眾辦事”,共受理各類熱線電話60多個,解決問題44個,被譽為反映民意民情的“連心線”。耦耕鎮紀委、宣傳辦文廣中心聯合舉辦行風熱線“電話直通”和“廣播溝通”的“雙通”活動,邀請各上線單位主要領導在廣播中與廣大民眾交流,接受民眾的各類諮詢、投訴和建議。耦耕鎮紀委還把為民眾辦實事放在行風熱線工作的第一位,完善了“一把手”上線、首問負責、辦理結果反饋、考核等管理制度。耦耕鎮紀委還創新工作思路,使行風熱線越辦越好,影響越來越大,通過鄉鎮逢集走上街頭髮放宣傳材料、張貼標語等方式擴大宣傳力度;通過開展部門接待活動日活動,使民眾與服務單位負責人面對面交流;通過公開聘請行風監督員,賦予民眾權利給服務部門“挑刺”,從而真正使“行風熱線”成為一座空中“連心橋”。

特色產業

耦耕鎮棕櫚
射陽縣耦耕鎮瞄準花卉種植產業,不斷推廣花卉種植技術,大力推動技術革新,努力擴大種植面積,保證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花卉種植是農業結構調整中的一項新興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耦耕鎮科協聯合農技部門組織20多名民眾代表到連雲港學習大棚花卉種植技術,回來後進行二級培訓,受訓農民達到260多人。已發展40多個山東壽光式日光能棚育花卉大棚,成功種植扶郎天門冬馬蹄蓮非洲菊等數十個品種,年可為農民增收80多萬元。耦耕鎮還在三角鎮居委會發展了近50畝的花木苗圃基地,培育紫薇銀杏、棕櫚、桂花國槐等多個品種,年獲利可達50萬元,帶動了周圍20多戶農戶共同致富。耦耕鎮在鼓勵農民種植花卉的同時,積極推行“合作社+基地+花農”的發展模式,堅持“發展規模、增加品種、科學種植、擴大銷售”的經營理念,使農民種植花卉風險小、質量好、銷路廣、效益高。

黨建工作

耦耕鎮耦耕鎮
著實提高輪訓質量,把增強學習針對性作為黨員幹部輪訓工作檯的主要目標。通洋鎮有1300多名黨員幹部,人員分布散,地域不集中,再加上當前農村工作頭緒多,情況複雜,都集中到鎮黨校進行輪訓難度大。針對這種實際情況,鎮黨委活化輪訓形式,首先通過培訓業務骨幹,明確鎮機關,各事業中心全體工作人員,各村(居),相關單位支部負責人參加培訓。通過培訓,確保基層黨組織的輪訓骨幹理論政策熟、農村情況熟、輪訓重點熟,達到能講大道理,會講“地方話”,善於傳幫帶的效果。其次分支部進行組織培訓,要求各基層黨組織搞好內部輪訓,制定切實可行的計畫,定時間定專題進行培訓,加大內部經驗交流的力度,對在新農村建設中率先致富的典型大戶,形成事跡材料,交流學習,對在全民創業中有突出成效的戶,組織黨員幹部進行參觀學習,實地考察,實踐了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檢驗理論的真理。在黨員幹部輪訓中要求做到“八個一”,即每個黨員有一份學習資料,一本學習筆記本,寫一份學習心得,參加一次學習考試,一本學習考勤簿,一本學習討論記錄本,寫一份階段小結,從而保證了學習質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