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頂山森林公園

老頂山森林公園

在長治城東北5公里處,有一座南北走向的大山,這就是百穀山,俗稱老頂山。此山方圓40多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70%,從北向南由五個山峰組成,所以又叫五頂山。這五個山峰依次叫老頂、南頂、玉皇頂、奶奶頂、新頂。1993年被劃定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相傳中華民族的先祖炎帝(神農氏)曾在這裡“嘗百草,制耒耜,教民耕種,始興稼穡”,實現了人類從遊牧到定居,由漁獵到農業的重大轉折。《太平寰宇記》載:“百穀山與太行、王屋皆連,風洞泉谷,崖壑幽邃,最稱佳境,昔神農嘗百草得五穀於此,因名山建廟。”。

基本信息

老頂山森林公園 老頂山森林公園 在長治城東北10公里處,與壺關、平順、潞城接壤。是一座南北走向的大山,又叫百穀山。相傳中華民族的先祖炎帝神農氏(公元前26世紀初)曾在這裡躬耕勞作。實現了人類從遊牧到定居、從漁獵到農業的重大轉折。
老頂山公園東西寬約3公里,南北長約8公里,方圓40多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為67.8%。境內峰嶺跌宕,溝谷縱橫,松柏茂密,林木積翠。自然地貌奇特險峻,森林植物種類繁多,人文景觀豐富多彩,辟有老頂山風景旅遊區、神農峰名勝旅遊區、林業科研考察區和動物養殖觀賞區四大景區,從整體上看,又具有三大特色。一是森林景觀絢麗壯觀;二是自然景觀雄奇多姿;三是人文景觀各具特色。
老頂山從北向南由五個山峰組成,所以又叫五頂山。這五個山峰依次叫老頂、南頂、玉皇頂、奶奶頂和新頂。老頂山層巒疊嶂,氣勢雄偉,林海茫茫,景色壯美,名勝古蹟,遍布全山,歷來為上黨一方勝地。老頂是五頂之最,海拔1378米,是太行山西南部的主峰之一。老頂上原建有玄天大帝廟。現為長治市電視轉播台。登臨老頂,近望高樓錯落,道路井然,市區景致盡收眼底;遠望漳澤水庫壯如錦帶,飄浮於天際,上黨盆地一覽無遺。在老頂東北峰,有一處天然巨石形成的峰巒,高居於層巒疊嶺之上,形似雄獅蹲踞,它就是獅巒”。《長治縣記》曾有記載,清朝有人曾稱讚此峰:“北猛得獅象,猙獰鎮此幫。臥雲峰疊疊,吼澗水淙淙”。當您在天光淺黛的黎明攀此頂時,大有泰山觀日之感。 
沿東南方前行,叢林交映之中,有一寬闊的坡面。 坡面的大石塊好象人工排列放置—般,遠觀象海濤乍起,微波蕩漾,這便是“死海微瀾”景觀。在起伏如龍的九龍脊嶺上,漫步在蜿蜒曲折的古道間,有一塊面西斜鋪嶺背的巨大岩石,岩面平整光滑,在日上中天時,岩面幽青泛光,閃爍不定,猶如鏡面。人們把它叫做“鑒天石”。老頂之南,有一山峰聳立,其頂平整,草木繁盛,這便是南頂,又稱梳妝檯。山上原建有磚構二層樓一座,現塌毀無存,僅留石砌台夯,台夯上明清磚瓦散見。 南頂之南的一個山峰上有五塊巨大的岩石,五塊岩石象五根玉柱,直頂天宇,俗稱“五頂摯天”。氣勢磅礴,令人嘆為觀止。玉皇頂與奶奶頂在滴谷寺村南面,山勢平緩連綿,松柏密布,翠綠蒼茫,兩頂相連。玉皇頂位於奶奶頂之上,由一天然巨石構成,長17米,寬19米,建有玉皇觀,俗稱九門九觀,建築風格獨特,現保存尚好。奶奶頂在玉皇頂半腰一平緩處,原建有“碧霞元君行宮”—座、坐北向南。現為一火炬塔。兩頂招相呼應,鬱鬱蔥蔥,景致深幽。新頂,頂低而平,四周側柏叢生,整齊碧翠,環境幽雅。站在新頂觀景樓遠眺,老頂雄奇、玉皇頂峻秀、奶奶頂奇麗。當雲生霧起之時,雲海重霧環繞山腰,別有一番情趣。老頂山不僅山巒秀麗,林木繁生,而且天然岩洞眾多,景致各異。大小30餘座岩洞,多位於半山陡壁懸崖、深谷幽壑之地,或小巧玲瓏,或寬敞深幽,或數洞並生,或洞體相連,且多數與炎帝神農、道家、仙釋、文人雅士相關。新頂的東南半山腰處,有老頂山最大的一座天然山洞,名為“南崖宮”。洞口為一仿古門庭,上方為一重搪彩亭。洞內寬闊。澗高數十米,面積約500平方米。洞頂種乳下垂,洞壁參差。洞腹自然分為內外兩洞。外洞正好供奉祖神像,對面為送子觀音像。 內洞比外洞略高,亦寬闊,倚稱4壁伸縮而塑眾多動物雕像。入洞右側石壁上又開—個門,轉入一約20平方米,高2.5米的山洞。岩洞正中供奉如來佛祖神像,兩側凸凹不平的浮雕十八羅漢,工藝精湛,神形兼備,呼之欲出。新頂的正西方向,倚傍新頂有洞穴數處,名為朝陽洞。沿步道曲折而行,外側為彩繪廓壁,內側山崖峭壁之上有岩洞3個,間深7.5米,兩側均深3米,三洞所倚石崖及洞穴均已彩繪,洞體華麗,分別供奉三大士神像。與東下側的南崖宮遙相呼應。在滴谷寺正東半山腰處,有一神農洞,相傳為神農氏嘗百穀之所。洞口西向,在一天然青石上開鑿而成。洞口高1.7米,寬約 l米。洞內寬5.7米,深6米,高約3米。洞口左側為一長方形石壁,似一天然石匾。洞外平坦,青草如茵,四周松柏掩映,若無人帶領,很難尋覓置身洞中,一種對先祖的仰慕之情油然而生。在玉皇頂半山腰處,有一天然洞穴,兩面夾山、背山面谷,洞寬6米,深ll米,內套一小洞,洞壁玲磁泛光,洞內有石刻五處,保存清晰,特別是宋代秘書監知軍府事陳述古紀游題刻的“述古行之”、“述古遊子”、“宋治平仲”等,字型流暢,雕刻蒼勁,猶若石紋。老頂山除了這眾多的岩洞外,還有一處“寒泉絕勝”。在滴谷寺村老頂山鄉政府辦公樓下,有一股甘甜的清泉,洞口固額上嵌清朝所留楷書“古寒泉”。古寒泉即百穀泉,亦名神農泉。《潞安府志》稱:“百穀泉在百穀山神農廟前,礫石湧泉,寺僧引為優流,注為塘,由洞口飛下大墊,注石子河,味甘。”洞口有宋代風格的浮雕龍頭,泉口雕有臥龍。龍嘴開張,下為圓形石鑿小井,布局招巧。將寒泉列為古潞郡八景之一,流傳至今傳說甚多。及具代表性的是:初建柏谷寺時,石龍嘴裡滴谷不斷,不緊不慢,長流不息,恰好可供全體工匠僧人所用,就將竣工時,在龍嘴邊接谷的小和尚漸感單調,便用木樟在龍口裡捅了幾下,只見龍嘴內突然飛出十對白鴿。從此龍嘴不再滴谷,只有一股渭細的泉水流出來。白鴿落在壺關境內,將一座山峰變為白山。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開發我們的始祖炎帝神農氏在太行山上嘗百穀、興農業、實現人類歷史上從遊牧到定居,由漁獵到農耕重大轉折的遺蹟,市委、市政府已決定,在炎帝昔日嘗百穀的地方構築一個宏大的炎帝紀念館。現在,高39米,堪稱亞洲第一的炎帝巨型銅像已屹立於聳翠疊嶂的百穀山損。以銅像為主體的祭壇、殿堂以及神農井、神農泉、百穀園、耒耜洞、神農村、碑刻等景觀正在籌建。在不遠的將來,這裡將成為炎帝子孫尋根問祖,瞻仰朝拜的一方熱土。

圖片列表

門票價格
交通提示
  • 計程車10元可到景區,或乘坐2路奧維特公司站下車,步行20分鐘
相臨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