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海棠樹

老海棠樹

《老海棠樹》是2008年中國盲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史鐵生。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

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塊空地,不論窗前屋後,要是能隨我的心愿種點什麼,我就種兩顆樹。一棵合歡,紀念母親;一棵海棠,紀念我的奶奶。

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樹,在我的記憶里不能分開,好像她倆從來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樹的影子裡張望。

……在我的夢裡,圍攏著她,奶奶坐在滿樹的繁花中,滿地的濃陰里,張望復張望……

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目錄

我的遙遠的清平灣

奶奶的星星

老屋小記

廟的回憶

我的幼稚園

八子

老海棠樹

孫姨和梅娘

我二十一歲那年

往事

筆墨良心

我與地壇

……

原文鑑賞

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塊空地,不論窗前窗後,要是能隨我的心愿種點什麼,我就種兩棵樹。一棵合歡,紀念母親。一棵海棠,紀念奶奶。

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樹,在我的記憶里不能分開;好像她們從來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樹的影子裡張望。

老海棠樹近房高的地方,有兩條粗壯的枝丫,彎曲如一把躺椅,小時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兒玩。

春天,老海棠樹搖動滿樹繁花,搖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記得奶奶坐在樹下糊紙袋,不時地沖我嘮叨:“就不說下來幫幫我?你那小手兒糊得多快!”我在樹上東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說:“我求過你嗎?這回活兒緊!”我說:“我爸我媽根本就不想讓您糊那破玩藝兒,是您自己非要這么累!”奶奶於是不再吭聲,直起腰,喘口氣,這當兒就呆呆地張望——從粉白的花間,一直到無限的天空。

或者夏天,老海棠樹枝繁葉茂,奶奶坐在樹下的濃陰里,又不知從哪兒找來補花的活兒,戴著老花鏡,埋頭於床單或被罩,一針一線地縫。天色暗下來時她沖我喊:“你就不能勞駕去洗洗菜?沒見我忙不過來嗎?”我跳下樹,洗萊,胡亂一洗了事。奶奶生氣了:“你們上班上學,就是這么糊弄?”奶奶把手裡的活兒推開,一邊重新洗菜一邊說:“我就一輩子給你們做飯?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這回是我不再吭聲。奶奶洗好菜,重新撿起針線,從老花鏡上緣抬起眼,又會有一陣子愣愣地張望。

有年秋天,老海棠樹照舊果實纍纍,落葉紛紛。早晨,天還昏暗,奶奶就起來去掃院子,“刷啦——刷啦——”,院子裡的人都還在夢中。那時我大些了,正在插隊,從陝北回來看她。那時奶奶一個人在北京,爸和媽都去了幹校。那時奶奶已經腰彎背駝。“刷啦刷啦”的聲音把我驚醒,趕緊跑出去:“您歇著吧我來,保證用不了三分鐘。”可這回奶奶不要我幫。“咳,你呀你還不懂嗎?我得勞動。”我說:“可誰能看得見?”奶奶說:“不能那樣,人家看不看得見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覺。”她掃完了院子又去掃街。“我跟您一塊兒掃行不?”“不行。”

這樣我才明白,曾經她為什麼執意要糊紙袋,要補花,不讓自己閒著。有爸和媽養活她,她不是為掙錢,她為的是勞動。她的成分隨了爺爺算地主。雖然我那個地主爺爺三十幾歲就一命歸天,是奶奶自己帶著三個兒子苦熬過幾十年,但人家說什麼?人家說:“可你還是吃了那么多年的剝削飯”這話讓她無地自容。她要用行動證明。證明什麼呢?她想著她未必不能有一天自食其力。奶奶的心思我有點懂了:什麼時候她才能像爸和媽那樣,有一份名正言順的工作呢?大概這就是她的張望吧,就是那老海棠樹下屢屢的迷茫與空荒。不過,這張望或許還要更遠大些——她說過:得跟上時代。

所以冬天,在我的記憶里,幾乎每一個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燈下學習。窗外,風中,老海棠樹枯乾的枝條敲打著屋檐,磨擦著窗欞。奶奶曾經讀一本《掃盲識字課本》,再後是一字一句地念報紙上的頭版新聞。在《奶奶的星星》里我寫過:她學《國歌》一課時,把“吼聲”念成了“孔聲”。我寫過我最不能原諒自己的一件事:奶奶舉著一張報紙,小心地湊到我跟前:“這一段,你給我說說,到底什麼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您學那玩藝兒有用嗎?您以為把那些東西看懂,您就真能摘掉什麼帽子?”奶奶立刻不語,唯低頭盯著那張報紙,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動。我的心一下子收緊,但知已無法彌補。“奶奶。”“奶奶!奶奶——”我記得她終於抬起頭時,眼裡竟全是慚愧,毫無對我的責備。

但在我的印象里,奶奶的目光慢慢離開那張報紙,離開燈光,離開我,在窗上老海棠樹的影子那兒停留一下,繼續離開,離開一切聲響甚至一切有形,飄進黑夜,飄過星光,飄向無可慰藉的迷茫和空荒……而在我的夢裡,我的祈禱中,老海棠樹也便隨之轟然飄去,跟隨著奶奶,陪伴著她,圍攏著她;奶奶坐在滿樹的繁花中,滿地的濃陰里,張望復張望,或不斷地要我給她說說:“這一段到底是什麼意思?”——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作者簡介

史鐵生,1951年生於北京。1967年畢業於清華附中國中,1969年去延安地區插隊落戶。1972年因雙腿癱瘓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廠工作。

1979年發表第一篇小說《法學教授及其夫人》,以後陸續發表了《午餐半小時》、《我們的角落》、《在一個冬天的晚上》、《山頂上的傳說》等多篇小說。其中《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和《奶奶的星星》分別獲得1983年和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當代著名作家、思想家。

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同構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他的《病隙碎筆》作為二OO二年度中國文學最為重要的收穫,一如既往地思考著生與死、殘缺與愛情、苦難與信仰、寫作與藝術等重大問題,並解答了“我”如何在場、如何活出意義來這些普遍性的精神難題。當多數作家在消費主義時代里放棄面對人的基本狀況時,史鐵生卻居住在自己的內心,仍舊苦苦追索人之為人的價值和光輝,仍舊堅定地向存在的荒涼地帶進發,堅定地與未明事物作鬥爭,這種勇氣和執著,深深地喚起了我們對自身所處境遇的警醒和關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