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定軍

趙定軍

趙定軍,女,1951年出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自幼因患小兒麻痹後遺症需架拐行走。當過工人,後通過自考取得大專學歷。先後為《三月風》、《盲人月刊》雜誌編輯。1999年發表長篇自傳《媽媽的心有多高》,獲評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2001年,趙定軍被全國婦聯授予“首屆中國十大傑出母親”稱號;2005年她再度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母親”。

基本信息

事跡介紹

趙定軍 趙定軍

這是一位雖身有殘疾,卻堅持參加自考的堅強媽媽。趙定軍常拿羅斯福的故事激勵自己,一個人可以被消滅,但不能被打倒。她心裡始終有個信念:要自強,不要憐憫,要學知識,靠自己的能力贏得尊重。

因為脊椎側彎,坐著時間久了,趙定軍的腰會疼痛難挨。有了孩子以後,她更難了。女兒8個月大的一天,因為趙定軍沒抱住,孩子被摔了出去,整個頭皮都被熱水燙壞。但無論多么艱難,她都堅持學習,參加研究生考試,學法律、英語,但都失利了。35歲那年,趙定軍的殘腿摔成三截,只得回家休養,工廠每月發47塊錢。幾乎走投無路時,她報名參加自考,向這所沒有圍牆的大學衝擊。

談起這段經歷,趙定軍總會感慨:“自考的日子雖然很苦,但沒有自考,就沒有我現在的一切。”當時,家裡的錢多用來為她買書。家人只能吃撮堆兒菜,即使這樣,有的書還得向別人借,15平方米的蝸居,四白落地。晚上為了不影響家人休息,學習時她儘量用身子擋著燈光,再在檯燈上蓋厚厚的一沓報紙,只留下一點燈光看書。《現代文學作品選》這門課,趙定軍連考4年沒通過,刻骨銘心地嘗到了失敗滋味,幾乎想放棄了。可想起自己經常教育女兒的話:“一百次跌倒,就要一百零一次站起來!”如果自己輕言放棄,將來如何教育孩子戰勝失敗?趙定軍重新拿起書本,第五次走進考場,這一次她順利通過。

趙定軍的女兒曾在作文中寫道:“我敬佩我的媽媽,因為她只能被消滅而不能被打倒。”這句話在作文課上贏得了同學們長久的掌聲。每次趙定軍接受記者採訪,都要提及自考,她認為現在的這一切都是自考所給予的。自考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環。參加自考之餘,趙定軍寫些散文隨筆抒發情感。可她拿著發表的文章去數家報社求職時,卻被拒絕了。媒體需要能坐下來編、能跑出去采的人,她拖著一條殘腿,能幹好既需腦力也要體力的工作嗎?許多人對此有疑問。但對自己喜歡的文字工作,趙定軍深信,自助者,天助之。她自學採訪,試著給報紙投稿。最早發表的是《逛早市》。早市上,小販們此起彼伏的吆喝聲,人們一來一往的還價聲,和著新鮮蔬菜的清香味,這些她都再熟悉不過了。滿滿記錄了七大本,最後寫成了密密實實的一萬八千字。

這篇稿子得到北京日報肖鳳英編輯的好評。在稿件後期的修改中,肖編輯了解到她行動不便後,騎著腳踏車上門和她談稿子。這次投稿給趙定軍很大鼓舞。此後,趙定軍愈加勤奮,感動了日報眾多的編輯。當時的副總編劉宗明就手把手教過她寫報告文學,告訴他如何用細節描寫,寫出感人的故事。《媽媽的心有多高》一書中,正是那感人至深的故事和細緻入微的細節描寫,打動了眾多讀者。後來趙定軍又采寫了反映老年婚戀的《誰解其中味》。憑著發表在北京日報的這三篇整版文章,加上獲得的自考畢業證,趙定軍終於在43歲時,調入《三月風》雜誌社,如願當了記者編輯。誰說記者行業是殘疾人禁區?趙定軍說,只要肯學,禁區也能闖進去。

1999年,趙定軍把自己帶血的奮鬥和與女兒一起走過的不平凡歲月,寫成了《媽媽的心有多高》一書,引起很大反響,連續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北京市“十個一工程獎”,中殘聯“奮發文明進步獎”。2001年,趙定軍榮獲首屆“中國十大傑出母親”稱號,成了愛國愛家、奮發有為的典範。2005年,趙定軍當選“感動中國的十位母親”。工廠、學校、婦聯,約她作報告的邀請一場接一場,要求採訪的媒體一撥兒接一撥兒,求助的電話一個接一個。求助越多,趙定軍的困惑也越多。怎么兩代人的溝通有這么多問題?為了多學知識,她特地到北師大學習教育心理學。趙定軍想,社會給了我很大的榮譽,也給了我為社會做事情的平台,這些事情,要做就要做好。

社會評價

趙定軍,靠非凡的毅力堅持自考,實現了記者、作家夢想。自考,是鋪就她人生之路的基石,更是她實現人生價值的橋樑。趙定軍仍然感慨:是自考給了我現在的一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