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貧血

老年貧血

貧血是一種症狀,目前尚無統一診斷標準。一般指單位容積血液中紅細胞數,血紅蛋白含量及紅細胞比積低於正常值,其中以血紅蛋白含量低於正常值最重要。鑒於老年人的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濃度在男、女之間差別不大,國內老年男、女診斷貧血標準:紅細胞計數低於3.5×1012/升,(350萬),血紅蛋白低於105克/升(10.5克%)為貧血。

基本信息

病因

人出生後造血組織主要在骨髓。隨增齡,造血組織逐漸減少,被脂肪和結締組織所代替。70歲以上老人的造血組織可減少一半,這些脂肪組織主要是填補老年骨質疏鬆的空隙,骨髓造血細胞正常成人約為100000/mm3。

診斷

貧血是一種症狀,目前尚無統一診斷標準。一般指單位容積血液中紅細胞數,血紅蛋白含量及紅細胞比積低於正常值,其中以血紅蛋白含量低於正常值最重要。鑒於老年人的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濃度在男、女之間差別不大,國內老年男、女診斷貧血標準:紅細胞計數低於3.5×1012/升,(350萬),血紅蛋白低於105克/升(10.5克%)為貧血。

臨床表現

除一般貧血症狀如蒼白、乏力外,老年人常因同時存在其他系統老年病而使下列表現更突出。

(一)心血管系:由於血氧含量下降,常有心絞痛,心排出量減少,表現心慌、氣短,心肌營養障礙,心擴大,出現收縮期雜音,經適當治療可消失。周圍血管病如間歇性跛行比較顯著。

(二)精神,可有激動、淡漠、健忘、失眠、偶可發生精神錯亂、妄想和抑制。

(三)神經,可有頭暈、暈劂、平衡失調、感覺異常、視覺紊亂、大小便失禁。

(四)消化常有食慾減退,消化不良,便秘或腹瀉,舌炎、口炎味覺異常,嚴重缺鐵性貧血時可出現間歇性吞咽困難。

(五)其他 巨幼細胞貧血或惡性貧血時,低熱、輕度黃疸、脾大、脊髓急性聯合變性和末梢神經變性較成年人多見。

衰老對造血的影響

老年人貧血

老年人貧血相當多見,發生率達到17%。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貧血的發病率也隨之上升,這首先是因為年齡的增長,骨髓造血功能逐漸衰退。

其次,老年人睪丸素分泌不足,紅細胞生成素分泌減少,因而貧血在老年男性中更為明顯。

第三,因為老年人胃壁細胞萎縮,胃酸和內因子分泌不足造成維生素B12吸收障礙,加之老年人食慾降低、胃酸減少、進食少或偏食造成維生素B12及鐵的攝入不足導致巨幼細胞貧血和缺鐵性貧血。

第四,老年人免疫器官及其活性都趨向衰退,血清IgM水平下降,自身免疫活性細胞對機體正常組織失去自我識別能力,故易發生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第五,老年人貧血可由於造血原料缺乏,最為多見為缺鐵性貧血。由於老年人牙齒鬆動,咀嚼較差,食物品種單調,再加上進食量少,以致對鐵的吸收減少,易發生缺鐵。嗜飲濃茶者,特別是飯後即飲茶者,茶中的鞣酸可與鐵結合影響鐵吸收。

第六,老年人易患痔瘡、肛裂,易發生消化道癌腫,造成慢性失血,這常是引起老年人缺鐵性貧血的常見病因。老年人重度貧血,約半數由惡性腫瘤引起,必須引起充分注意。消化道癌腫早期即可表現為貧血,這種貧血給用鐵劑後血紅蛋白也可有上升,但往往不能恢復到正常,即使恢復正常也多在短期內又重新發生貧血,老年人還易發生由於缺乏維生素B12或葉酸引起的惡性貧血,這種貧血男子好發於65~~70歲,女性好發於60~~65歲,老年人患有潛匿的胰腺功能不全,可影響維生素B12的吸收。長期服用抗菌藥物可影響腸道正常菌叢,妨礙維生素B的合成,長期酗酒、慢性肝病、腸炎可影響葉酸的吸收。

以上因素均可導致貧血。老年人常缺鐵與維生素B12、葉酸缺乏同時存在。

老年貧血老年貧血

老年人繼發性貧血十分多見。由於慢性感染引起感染後貧血是老年人貧血常見病因,可見於膽囊炎、慢性支氣管炎、泌尿道感染及肺結核,也可見於類風濕性關節炎。

同樣感染性疾病,在老年人貧血的發生率高於年輕人。老年人常可由於僅有輕微感染症狀而忽略,應給予重視,高齡老人常有心臟瓣膜鈣化,易在拔牙、插導尿管後引起細菌性心內膜炎,可僅有低熱,進行性貧血加重是個重要線索。腎性貧血在老年人也十分多見,各種腎臟病變後期均可引起,腎功能不全促紅細胞生成素分泌減少,造血抑制因子增加,紅細胞壽命縮短,為造成腎性貧血原因。

慢性肝病、肝功能不良,還可引起肝性貧血。營養性葉酸缺乏是引起肝性貧血重要原因。病毒性肝炎可以直接或通過自身免疫影響骨髓幹細胞,引起再生不良性貧血。肝硬化後脾腫大,脾功能亢進,紅細胞破壞增多也可導致貧血。

貧血是老年人臨床常見的症狀,老年人貧血的特點是發生較為緩慢、隱匿,常被其他系統疾病的症狀所掩蓋,最常見的症狀除心慌、氣短、下肢浮腫、心絞痛外,神經症狀較為突出,如淡漠、無欲、反應遲鈍甚至精神錯亂,常被誤診為精神病,因而在治療老年多系統慢性疾病的同時,應注意查血常規,看有無貧血,糾正貧血亦有助於慢性病的穩定和康復。

雖然貧血和心血管疾病都是老年人的常見病,但人們對它們的態度卻截然不同:一旦出現心血管疾病,很多人就提心弔膽,趕緊治療;而出現貧血,很多人卻不以為然,最多也就是吃吃補藥。殊不知,貧血很可能就是讓他們害怕的心血管疾病的“引子”。專家說,臨床上,有很多老年人就是因為出現貧血沒有及時治療,導致了心絞痛、心律失常的發生。這是因為發生貧血後,血液中紅細胞數量及血紅蛋白含量明顯減少,紅細胞攜氧能力大幅度下降,引起全身組織器官缺氧,大大加重了心臟的負擔。同時,貧血也使心臟自身的供血下降,進一步導致心臟缺氧。

對於本身已有冠心病、冠狀動脈硬化的老年人,影響更大。如果貧血進一步發展,心臟負擔的加重就會形成惡性循環,隨時可能促發心絞痛、心律失常,嚴重時會引起心力衰竭甚至猝死。一般來說,貧血時間越長越嚴重,對心臟的損害也就越大。當血色素低於9克,就會對心臟有影響;當血色素低於7克,就會明顯加重心臟負擔。為了避免貧血損害心臟,當出現乏力、容易疲勞、活動量大時心悸;頭暈,在體位突然改變時明顯;面色、手指甲、嘴唇蒼白等早期的貧血症狀時就要引起重視,及時到醫院檢查,如確診有貧血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貧血不一定都是由偏食或營養不良引起的。一些疾病也會引起貧血,如慢性胃腸道疾病、腫瘤、慢性腎功能衰竭、慢性結核病、失血(痔瘡連續出血、中年女性月經量過多、子宮肌瘤等)。如果是其他疾病引起的貧血,要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而對於飲食原因引起的貧血,要多吃含鐵量高的食物,主要是瘦肉和蛋類等動物性食品。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貧血除了查血色素,還要查大便潛血。對於出現進行性貧血的老年人,要儘早做細緻的全身檢查,包括肺部、胃腸道、血液、泌尿生殖系統等檢查,以便發現

老年人貧血以缺鐵性貧血最為常見。因為,當機體缺乏鐵元素時,會直接影響血紅蛋白的合成而導致貧血。老年缺鐵性貧血主要有兩上原因:一是慢性失血,有些老年人因多年痔瘡或鉤蟲病引起長期失血而贊成貧血,也有些老年婦女在接近絕經期時,常因子宮肌瘤或子宮功能性出血而導致慢性失血性貧血;

二是鐵的攝入量不足,這是因為老年人飲食量減少,加之不注意食用含鐵豐富的食品,從而使體內儲鐵量下降,導致貧血,也有的老年人容易患胃酸不足或慢性腹瀉從而影響對鐵質的吸收而導致貧血。患有貧血的老年人,會出現皮膚黏膜蒼白、頭暈、眼花、耳鳴、乏力、心慌、氣促等症狀,患有貧血的老年人首先要到醫院查明原因,對症下藥。此外,還可以用飲食調養,在膳食中注意供給人體足夠的造血原料,如鐵、維生素C、B族維生素和蛋白質等。

含鐵豐富的食物主要包括肝臟、腎臟、心臟、胃腸和海帶、紫菜、黃豆、菠菜、芹菜、油菜、番茄、杏、棗、橘子等均含有豐富的鐵質,民間也常用桂圓肉、大棗、花生內衣裳作為補血食品。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只有二價鐵離子才能被人體吸收。在酸性環境下,三價鐵易轉變為易溶於水的二價鐵,如果老年人體內缺乏胃酸,鐵的吸收便會受到阻礙。所以,為了促進鐵質的吸收,還應吃一些酸性的食物,如西紅柿、酸棗、酸黃瓜、酸菜等。鐵之緣片是將乳酸亞鐵、阿膠和蛋白鋅都作為功效成分,補鐵、生血加營養三效合一,能更好的預防和改善貧血,增強人體免疫力。

維生素C也可促進鐵質的吸收和利用。因此,可多進食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如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B族維生素(維生素B12、葉酸)是紅細胞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物質,動物肝臟和瘦肉中含量較多,綠葉蔬菜等也含有葉酸,可多食用。

蛋白質是構成血紅蛋白的重要原料,貧血病人應多食用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牛奶、魚類、蛋類、黃豆及豆製品等。

患貧血的病人往往食慾不佳或消化不良,因此,要特別注意飲食的色、香、味、以促進患者的食慾。事實上,美味的菜餚,對胃酸分泌也有促進作用。

貧血補充

( l)骨髓造血微環境的改變及其影響。

①隨著人體的老化,骨髓脂肪組織逐漸增多,造血紅骨髓減少。

②老年人雄性激素分泌不足導致紅細胞生成素減少,影響紅系幹細胞的分化成熟。

③老年人紅細胞內各種酶氧化活性與代謝功能降低,促成紅細胞脆性增加,使紅細胞壽命縮短。

(2)造血物質攝取不足及吸收障礙。

老年人胃腸功能減退,胃黏膜萎縮,胃酸分泌減少,對營養物質(主要成分包括鐵、葉酸、維生素B12等)的吸收較差;老年人腸胃運動功能減退,易導致便秘,若套用藥物不當會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影響對營養物質的吸收。此外,由於膳食失調,或食物的量和質不合理,也將影響對營養物質的吸收。

(3)免疫功能降低。

老年人免疫功能普遍降低,可引起細胞性免疫異常,機體的正常組織被自身的免疫活性細胞和自身抗體所破壞,產生自身免疫性貧血;由於免疫功能降低,容易引起感染性疾病、腫瘤,因而產生繼發性貧血。

常見原因

老人貧血的現象非常普遍,而引起老人貧血的原因也很多。貧血不是獨立的疾病,它的出現通常也會伴隨著其它的症狀,通過老年人的貧血特別,從中可以看出老年人易發生貧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

1、老年人骨髓內的造血組織逐漸被脂肪和結締組織代替。70歲以後,僅有30%左右的骨髓造血,這是較易發生貧血的根本原因。

2、老年人各種代謝酶開始減少。如三磷酸腺苷等的減少,可使紅細胞膜發生改變,這樣會使細胞壽命縮短。

3、老年人的性激素分泌減低,如睪丸激素水平下降,刺激骨髓造血的作用也隨之下降。

4、老年人常患各種慢性疾病,往往影響造血功能。如慢性腎臟疾病,會導致紅細胞激素分泌下降,使紅細胞生成不足。風濕性關節炎或類風濕疾病因免疫的因素產生不同程度的貧血。各種慢性感染,會造成鐵代謝的紊亂而導致貧血。腫瘤患者到中晚期,幾乎必然合併貧血。

吸收障礙

老年人胃腸功能減退,胃黏膜萎縮,胃酸分泌減少,對營養物質(主要成分包括鐵、葉酸、維生素B12等)的吸收較差;老年人腸胃運動功能減退,易導致便秘,若套用藥物不當會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影響對營養物質的吸收。此外,由於膳食失調,或食物的量和質不合理,也將影響對營養物質的吸收。

免疫降低

老年人免疫功能普遍降低,可引起細胞性免疫異常,機體的正常組織被自身的免疫活性細胞和自身抗體所破壞,產生自身免疫性貧血;由於免疫功能降低,容易引起感染性疾病、腫瘤,因而產生繼發性貧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