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頭

解放前,藝人為了安身立命,養家餬口,進而在藝術上出類拔萃,獨樹一幟,就必須拚命地苦練基本功,鑽研技藝,否則,別說吃蹦蝦仁兒,就是喝稀粥恐怕都找不著地方。而且,哪時的劇壇,猶如春秋戰國,群雄爭鬥,你沒有地道的玩意兒,沒有相當數量的劇目,

翻頭,梨園行話,是在一個時間段內重複演出曲目的意思。

“上帝”就不買你的賬。據已故京劇表演藝術家李洪春老先生說,陪三老闆(王鴻壽)演馬童的劉長林曾對他說:“一次在北京崇文門外茶食胡同廣興園演出,在後台譚鑫培與三老闆坐在水牌前桌子的兩旁喝茶,突然譚先生站起來提筆在水牌上寫‘譚鑫培演戲一年不翻頭’,三老闆跟著也寫了‘三麻子演三國、列國戲三年不翻頭’。這種說法可能有所誇張,但兩位宗師所會甚多則是不爭的事實。翻頭的字面意思是從頭開始,如果藝人水平高,身上的活兒多才能做到長時間不重複、“不翻頭”的程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