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砂

翻砂

“砂型鑄造” 時先將下半型放在平板上,放砂箱填型砂緊實刮平,下型造完,將造好的砂型翻轉180度,放上半型,撒分型劑,放上砂箱,填型砂並緊實、刮平,將上砂箱翻轉180度,分別取出上、下半型,再將上型翻轉180度和下型合好,砂型造完,等待澆注。這套工藝俗稱--“翻砂”。

基本信息

鑄造工藝

概述

“砂型鑄造” 時先將下半型放在平板上,放砂箱填型砂緊實刮平,下型造完,將造好的砂型翻轉180度,放上半型,撒分型劑,放上砂箱,填型砂並緊實、刮平,將上砂箱翻轉180度,分別取出上、下半型,再將上型翻轉180度和下型合好,砂型造完,等待澆注。這套工藝俗稱--“翻砂”。

清朝末年

清朝末年,三鎮的爐冶坊一般為銅鐵翻砂,主要生產日用品,如水菸袋、湯罐、鼎鍋等。其生產方法為泥模 土法鑄造。20世紀初,砂造型的出現,一些從事銅翻砂的作坊紛紛轉向鐵翻 砂,鐵鑄件產品增多。是時,開始生產軋花機、舊式榨油機、碾米機、彈花機 ,即俗稱的傳統“五機”。

民國初期

民國初期,武漢地區機器製造業的發展,使鑄鐵件 品種逐漸增多。但鑄造的生產方式落後,大都靠手工操作。至40年代,最大 的民營翻砂僅能完成5噸的熔量,產量極低。加之舊中國機器製造業的落後,雖生產了一批船舶、動力機、水泵、風機及其他機械鑄件,但數量少。直至武 漢解放初期,鑄鐵件產品仍囿於日用鑄品及傳統的“五機”生產。?

50年代

50年代初期,經過私營聯營,私營翻砂廠相對集中人力物力,生產設備也有所改進,手拉鼓風機改為電動鼓風機,舊式熔爐改為分節式熔爐。1952年 ,月熔鐵量已達81.8噸,其中工業用鑄件占全部生產量的80%。195 3年,為城建部門鑄制的水管季產量為825噸。1954年,由於節約鋼鐵 材料,鑄鐵管開始用水泥製造,外地的鑄造廠也不斷發展,加之武漢地區鑄造 業設備簡陋,技術落後,以致產銷阻滯,處於半停產狀態。? 1956年,建立的公私合營武漢鑄造工廠,是當時武漢最大的專業鑄造廠。 1959年轉為國營,易名武漢鑄造廠。國家先後投資49萬元,建立了6個鑄造車間、1個模型車間、1個服務車間和1個實驗室,添置了混砂機、碾砂機、吊式篩砂設備及清鏟機械,並自行製造安裝了1部“牽牛式”吊車。年生 產能力為3 500噸。全廠職工增至712人。? 1956年,該廠試製成功鑄鐵新產品——馬鐵,投入批量生產,翌年又推出 可鍛鑄鐵,填補了武漢鑄造行業的兩項空白。1959年,鑄造行業年產量達20 400噸,工業總產值7 686萬元。? 1960年,武漢機械研究所研製成功不宜鍛造、減少切削和達到無切削鑄造新工藝——熔模精密鑄造工藝。?

60年代

60年代初期,基建下馬,鑄造任務亦縮減,但產品質量得到提高。武漢鑄造 廠6車間承制外貿出口的污水管,在國際市場上享有良好的聲譽,為湖北省鑄 件出口的首創產品。60年代中期,武漢汽車和拖拉機行業的興起,使可鍛鑄 鐵量需求大增。武漢鑄造廠為試製的第一台130型2.5噸載重汽車生產的 可鍛鑄件達70餘種。同時在其他機械產品中,逐步用可鍛鑄鐵件取代鍛鋼件 。冷凍機的大連桿改為可鍛鑄鐵件後,成本僅為原來的1/6。1965年可鍛鑄鐵件的生產達到550噸,廣泛地套用於鐵路、礦山、農機、軍工和通用 機械產品中。? 1965年,按工藝專業化的原則,武漢鑄造廠按產品性質分為3個廠。同時 ,為發展精密鑄件的生產,國家投資70萬元,新建了武漢精密鑄造廠。至此 ,武漢鑄造業形成以灰口鑄鐵為主的武漢鑄造廠,以生產球墨鑄鐵為主的漢口鑄造廠,以生產可鍛鑄鐵為主的武漢可鍛鑄鐵鑄造廠和以精密鑄件為主的武漢 精密鑄造廠4個專業鑄造廠家。其後,鑄造業的工藝不斷改進,產品不斷更新 。1966年,漢口鑄造廠的年產量為鑄管4608噸,牌號鑄鐵150噸 。同年武漢精密鑄造廠精密鑄件26噸、普通鑄鋼84噸。? 1969年,漢口鑄造廠研製出具有鋼件性能的球墨鑄鐵,旋即投入批量生產,年產37噸。

70年代

1970年,漢口鑄造廠採用熔模精密鑄造工藝,使球墨鑄鐵的汽 車曲軸達到少切削無切削,在我國開闢了石蠟精密鑄造生產球墨鑄鐵的新途徑。? “四五”和“五五”計畫期間,武漢鑄造業的工藝水平不斷提高,已發展成為 門類比較齊全的行業。1971年,漢口鑄造廠推出玻璃砂殼型新工藝,使1 95型柴油機的曲軸以球墨鑄鐵代替45號鋼鍛鋼件,為國內首創。1977 年,武漢精密鑄造廠開始了陶瓷型精密鑄造的研製,並進入小批量生產,使精 密鑄造發展到可生產100 + 0.3、光潔度▽4—▽5的合金鋼,開闢了 合金鋼、不鏽鋼和藝術鑄造的生產渠道,並成為全國第二家研製和套用此項具 有國際水平新工藝的廠家。?

80年代

1980年,漢口鑄造廠試製成功耐熱中矽球墨鑄鐵,發展了球鐵新品種。當年,這個廠已能生產的定型品種達100餘種1 000多個規格,廣泛套用 於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機械產品中。同年成立武漢鑄鍛熱總廠,武漢鑄造廠遷至漢陽大院(見〔通用機械〕),武漢水泵廠鑄造車間分出,成立武漢第二鑄造 廠,使漢陽大院中的武漢鑄造廠、武漢第二鑄造廠、武漢可鍛鑄鐵鑄造廠和料 場連成一片,形成一個占地面積9.4萬平方米的鑄造工業小區。? “六五”計畫期間,武漢鑄造行業加強了技術改造,使其工藝水平和能力進一 步得到提高。武漢鑄造二廠冷硬樹脂砂擴大工藝試驗和改造工程完工,計有5 620平方米鑄鐵車間補建工程、新建659平方米熔化工部土建工程,增 加設備儀器68台(套),其中包括從日本引進的樹脂砂再生設備11台(套 )。所有設備全部安裝調試完成,形成年產6 000噸的能力,其中樹脂砂 鑄件為年產3 000噸。漢口鑄造廠開發的奧氏體—貝氏體球鐵(A.O.T), 是國際上球鐵向強韌性發展的趨勢,在國內為第一家通過鑑定的企業,處於同行業領 先地位。武漢精密鑄造廠開發了真空精密鑄造矽酸乙脂漿料與 水玻璃複合塗料工藝,以及陶瓷型精鑄鍛模的開發,都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 能向汽車、電梯、輕紡、軍工等行業提供幾何形狀複雜、不易鍛造成型、單位 重量50克~6萬克、光潔度為▽3~▽4、精度為國際14級的各 種材質的精密鑄鋼件,1985年年產586噸。? 灰口鑄鐵 即普通鑄鐵,是鑄造業中的基本產品 ,生產歷史在鑄造業中最為悠久。80年代,武漢精密鑄造廠在開拓新產品新工藝中,用 傳統的鑄造工藝與現代工藝相結合的方法,鑄制出技藝精湛、形象逼真的文物 複製品、仿製品、銅像及金屬工藝品。1983年,這個廠與武漢機械工藝研究所複製出楚曾侯乙編鐘,其工藝達到形聲俱似的水平。1985年,武漢精密鑄造廠為秭歸縣鑄制了高3.9米、重3噸的屈原青銅鑄像。同年,武漢機械工藝研究所鑄制了聞一多青銅鑄像,高1.25米、重620公斤。兩尊銅 像現已分別安放在屈原故鄉和聞一多曾任教過的武漢大學原文學院舊址旁的小廣場上。?

汽車中的套用

翻砂是將熔化的金屬澆灌入鑄型空腔中,冷卻凝固後而獲得產品的生產方法。在汽車製造過程中,採用鑄鐵製成毛坯的零件很多,約占全車重量的60%左右,如氣缸體、變速器箱體、轉向器殼體、後橋殼體、制動鼓、各種支架等。製造鑄鐵件通常採用砂型。砂型的原料以砂子為主,並與粘結劑、水等混合而成。砂型材料必須具有一定的粘合強度,以便被塑成所需的形狀並能抵禦高溫鐵水的沖刷而不會崩塌。為了使砂型內塑成與鑄件形狀相符的空腔,必須先用木材製成模型,稱為木模。熾熱的鐵水冷卻後體積會縮小,因此,木模的尺寸需要在鑄件原尺寸的基礎上按收縮率加大,需要切削加工的表面相應加厚。空心的鑄件需要製成砂芯子和相應的芯子木模(芯盒)。有了木模,就可以翻制空腔砂型。

飾品翻砂

綴好飾品 綴好飾品

進入21世紀最受流行的飾品,而在它沒成型之前也是通過飾品翻砂才能製造出來的。這套工藝俗稱--“飾品翻砂”。

在製造飾品砂型時,要考慮上下砂箱怎樣分開才能把木模取出,還要考慮鐵水從什麼地方流入,怎樣灌滿空腔以便得到優質的鑄件。砂型製成後,就可以澆注,也就是將鐵水灌入砂型的空腔中。澆注時,鐵水溫度在1250—1350度,熔煉時溫度更高。然後還要經過除砂、修復、打磨等過程,才能夠成為一件合格鑄件。

在蒼南金鄉的一些工藝品廠還廣泛套用翻砂技術生產鋁、生鐵、銅等大型徽章招牌。也稱翻砂徽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