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水縣政府2005年度工作總結

全縣農業總產值完成11.13億元,比上年增長8.3%。 全年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3億元,同比增長61.9%。 一是財政工作進一步加強。

2005年是“十五”計畫的最後一年。一年來,全縣上下緊緊圍繞建設能源大縣、名優酒大縣、畜牧業大縣、生態旅遊特色縣的奮鬥目標,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實黨的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積極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的工作思路,堅持科學發展觀,頑強拼搏,以新思路推進新發展、新舉措開創新局面,促進了縣域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綜合經濟實力持續增強。全縣生產總值完成20.3億元,較上年增長15.2%,其中,第一產業6.3億元,增長7%,第二產業9.5億元,增長21.9%,第三產業4.4億元,增長14.5%。全縣財政總收入完成26127萬元,增長26.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9043萬元,增長20%,煤炭稅費統收完成1.2億元,增長66%,財政總支出41600萬元,增長23%。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8.09億元,較年初增加4.12億元,城鄉儲蓄餘額11.56億元,較年初增加2.61億元。
——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全縣農業總產值完成11.13億元,比上年增長8.3%。糧食總產量28.61萬噸,比上年增長2.7%。生豬年未存欄552406頭,比上年增長5.2%,出欄513000頭,增長16.5%;牛存欄146813頭,增長1.38%,出欄34915頭,增長15.6%;羊存欄168264頭,增長2.33%,出欄91730頭,增長14.15%;肉類總產量4.9萬噸,同比增長14.73%。實施造竹工程4.6萬畝,鄉鎮企業完成總產值12.8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60元,比上年增加162元。
——工業經濟繼續壯大。完成工業總產值23億元,比上年增長11.4%,其中規模工業產值19億元,增長18.9%,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6.7億元,增長10.1%。完成技改投入1.2億元。全年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3億元,同比增長61.9%。主要產品產量:原煤380萬噸,發電量42.7億度,中級酒6100噸,水泥15萬噸。
——第三產業迅猛發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3億元,同比增長18%,商品銷售完成3487萬元,同比增長18%。旅遊業總收入2200萬元,增長36%。郵政儲蓄餘額達24468萬元,實現利差收入513萬元,比上年增長61.59萬元。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5億元,同比增長61.4%。交通基礎設施完成投資1.5億元。實施了13個鄉鎮的272公里通鄉油路和165公里通村公路建設工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第七期長治工程順利實施,完成防治面積27平方公里。城鎮建設當年投資完成1.82億元,城區面積增加到7平方公里,縣城人口增加到8萬人,城鎮化水平上升到30.7%。70%的行政村開通了程控電話,全縣移動用戶達2.5萬戶,固定電話用戶達3.4萬戶,寬頻用戶達1500多戶。
——計畫生育工作實現“穩類進位”。計生綜合改革穩步推進,計畫生育率92.6%,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到8‰以內,全縣年內出生人口6054人,出生率9.1‰。
2005年,縣人民政府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農村經濟快速增長
一是認真落實農業稅免徵、糧食直接補貼、農資限價等政策,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二是緊抓糧食生產不放鬆。穩定播種面積,加大推廣農業適用技術,實現糧食產量穩定增長。三是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繼續實施造竹工程,全年完成退耕還竹4.6萬畝。切實抓好2002、2003兩年度15.5萬畝退耕地的糧食補助由實物改為現金補助工作,目前已足額兌現到退耕農戶。四是全力抓好動物疫病防治工作。面對高致病性禽流感及牲畜口蹄疫嚴峻的疫情形勢,我縣嚴格按照重大動物疫情控制預案的要求,紮實開展預防工作,全縣沒有發生疫情。五是不斷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積極調整畜牧業結構,大力發展草食畜養殖,積極推進畜禽品種改良。大力實施畜牧小區建設,努力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全縣共建設基地村213個,培育養殖大戶13375戶,全年完成畜牧業產值4.98億元。農民人均畜牧業純收入477.7元,比上年增長12.6%。建立了土城蔬菜、二郎李子、大坡楊梅、雙龍天麻、隆興葡萄等8個專業市場。六是始終把勞務輸出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大力推行"訂單培訓、定向培養、定向輸送",最佳化輸出結構,拓寬輸出渠道。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和"農村勞務扶貧培訓工程",有針對性地開展專業技術培訓,全年完成農民工培訓3567人,輸送1820人,全縣221個村建立了勞務信息網路。七是繼續實施好扶貧開發。著力解決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問題,6120人越過溫飽線,投入資金261萬元實施了7個一類貧困村的扶貧整村推進項目,貧困人口返貧率控制在10%以下。八是積極完成了縣級第一批農業龍頭企業的評審認定工作,引導和支持民間組織和社會團體創建各類專業經濟組織,大力發展各類農產品行業協會、中介組織,搭建農民進入市場的橋樑,全縣已成立42個專業協會,農村經紀人隊伍達2650人。
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工業經濟穩步發展
一是完成了物資公司、縣招待所等企業的改革和改制,開展了縣磷肥廠、冷凍廠、溫泉酒廠、化工廠等4家企業的改制工作。有效地盤活國有資產,分流安置下崗職工。二是積極支持做大做強支柱產業。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做大做強工業企業的重要舉措,鼓勵煤礦企業採用新材料、新技術,加快技術改造步伐,不斷提高安全生產能力。全力協調做好電煤供應,較好保證了習水電廠的正常生產。支持習酒公司開拓市場,創立馳名品牌。積極協調作好瑞安水泥廠新線建設工作。小水電開發穩步推進。三是認真落實第三產業優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大力改善投資軟硬環境,娛樂、電信、旅遊、房產、餐飲、購物等行業成為新的消費熱點。全縣消費品市場貨源充足,品種齊全,商貿活躍。四是二郎電廠的申報立項工作逐步推進,完成了二郎火電廠上報國家發改委核准前的支撐性檔案,完成了電廠運煤專線、大件運輸公路的設計,有關前期工作正穩步推進。
三、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環境不斷最佳化
一是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繼續建設土城至太平渡、民化至三元、大店子至坭壩共120.6公里通鄉油路,新開工改造了溫水至二台子、良村至雙龍共146公里通鄉油路,完成了縣城環線公路、青槓坡公路、習酒廠區公路改造硬化,開工建設沙溪大橋、兩河口大橋、岔角、土城碼頭等,雙埡子客貨停車場建設已簽訂招商引資協定,習新公路建設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兩河口至二郎、二郎至二里運煤公路已完成施工圖設計。二是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樹立經營城市理念,努力推進城鎮化進程。縣城主街道和背街小巷全部改造完成,舊城商業局片區、糖酒公司片區、百貨大樓片區、原東皇鎮片區、府西路片區、交通局片區等已動工改造,連線新老城區的杉王路已動工建設。西區廣場、綠洲賓館建成投用,5個單位已經西遷辦公,西區體育館、行政中心已奠基修建,城區自來水供水管網和設施正進行全面改造升級,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工程順利推進。三是進一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第七期“長治”水保工程,完成防治面積27平方公里。協助貴師大完成了石漠化綜合防治項目建議書的外業調查規劃及編寫工作並通過評審。組織實施了坡改梯工程8500畝。完成小水池建設25個,標準口7700立方米。建設沼氣池1700口。修建攔河壩1座,整治堰塘兩座,修建蓄水池120口,治沙池120口,維護渠道18.96公里,安裝輸水管道13.96公里。完成硬化連戶路126公里,新增改廁2612間,改灶1971座,新建沼氣池847口,新通電路583門,建村級圖書室58間,建活動場所76處,3850戶農戶的人居環境得到有效改善。四是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得到加強。完成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564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大樓已竣工驗收,傳染病區建成投入使用,全縣建成村級衛生室535家。五是進一步改善教育基礎設施。完成了24所寄宿制中學工程建設,共投入資金2531.1萬元。
四、規範市場經濟秩序,財稅金融運行平穩
一是財政工作進一步加強。財政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全面推行了部門預算、政府採購、收支兩條線改革,啟動了財政國庫集中收付改革。制定了《習水縣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習水縣政府採購管理暫行辦法》、《習水縣財政監督檢查實施意見》、《習水縣政府債務管理和償債機制暫行辦法》等相關的財政資金管理制度,強化稅收征管,嚴格支出控制,確保了機關正常運轉和重點支出需要,並兩次增發了幹部職工崗位補助共3600萬元。二是大力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採取積極有效措施,確保煤炭稅費和價格調節基金的足額徵收。嚴把市場主體準入關、市場交易行為關,建立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維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三是根據取消農業稅後財政收入結構發生的新變化,妥善處理稅費改革後的遺留問題,切實兌現財源建設獎勵政策。兌現種糧直補農戶13.28萬戶、金額106萬元。四是積極支持金融機構推進各項改革,加強業務管理,積極做好反洗錢工作和金融穩定工作。
五、推進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一是人口和計畫生育綜合改革順利推進,“少生快富”試點工作取得實效,計生獎勵扶助、優先優惠政策落到實處,法治計生、誠信計生、和諧計生新機制基本形成;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穩定了低生育水平,圓滿完成市下達的工作任務,實現了“穩類進位”工作目標。二是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教師隊伍素質得到提高;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24所農村寄宿制中學工程竣工即將投用,“兩基”成果鞏固提高,教育質量全市排位在上年基礎上進了6個位次。三是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建立了公共衛生、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機制,預防和處置能力不斷增強,疫情信息網路直報平台運轉良好,縣傳染病區建成投入使用,疾控中心大樓竣工驗收;實施了藥品集中招標採購,藥品質量提高,價格降低,讓利民眾達55萬多元;醫德醫風建設行到加強,醫療作風不斷改善,醫療技術服務和婦幼保健工作水平進一步提高;醫藥市場的監管力度加大,有力保障了民眾用藥質量安全。四是完成了419個自然村“村村通”工程,19個鄉鎮寬頻網建成開通,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提高到86%以上;切實加強了以網咖為重點的娛樂場所整治與管理,文化娛樂經營秩序逐步規範。全民健身和老年體育蓬勃發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五是國土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耕地實現占補平衡。加大環境保護力度,重點整治工業企業污染。六是積極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共完成投資715.3萬元,已搬遷入住65戶202人。殯葬改革全面起步,民政、統計、審計、工商、旅遊、糧食、殘聯、物價、供銷、國防教育、民兵預備役、人防、僑務、民族、宗教、史志年鑑等各項工作順利推進。
六、全面提升習水新形象
一是抓住紅軍長征四渡赤水七十周年契機,積極籌劃組織了“紅軍長征四渡赤水70周年紀念大會暨‘綠洲紅城’經貿旅遊文化節”大型活動,開展了萬人文化大巡遊、大型歌會、名優特產品展銷、名優小吃評選、“四渡赤水”論壇、招商項目簽約等活動,中央電視台七套欄目對活動進行了現場攝製,向全國觀眾播放。推介了習水豐富的旅遊資源,提升了習水的對外形象。二是縣城創衛工作全面展開,強化城鎮市容市貌管理,大力整頓縣城交通秩序,製作了城市交通標識標牌、旅遊標牌和巨型T字宣傳牌,環境和衛生整治成效明顯,搬遷了縣城內峰窩煤廠、縣城規劃區範圍內的采砂石廠,加強了娛樂場所整治,進一步規範網咖經營。縣城人居環境大為改善。
七、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大局
一是始終把信訪穩定和安全生產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嚴格落實工作責任制,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對民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及時處理,今年共受理民眾來信來訪2261件(人)次,比去年下降1254件(人)次。二是進一步建立健全了安全生產各項制度,深入開展以煤礦安全、道路交通為重點的專項整治工作。今年共發生各類安全事故26起,死亡34人,同比分別下降18.75%和15%。三是嚴厲打擊"法輪功"邪教組織以及社會黑惡勢力。四是依法妥善處置各類群體性事件,紮實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整體聯動防範工程建設。信訪、維穩和安全生產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確保了全縣社會大局穩定。
八、加強機關作風建設,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一是狠抓作風轉變。大力倡導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切實解決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對政府確定的重點工作,實行政府分管領導牽頭抓落實的責任制,保證了重點工作的順利進展。二是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建立和完善權、錢和人事等方面的管理、監督制度。在班子建設上,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做到作風民主,不搞個人專斷,增強了班子凝聚力和戰鬥力,三是加強機關效能建設,增強服務意識,提高辦事效率,提高了政府工作的整體效能。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當前我縣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一是發展速度不夠快,經濟總體實力不強,質量不夠高,效益不夠好。二是財源單一,受市場影響明顯,新的支柱產業尚在形成中,財政增收乏力,收支矛盾加劇。三是農村經濟發展不快,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生產、生活條件需進一步改善。四是工業經濟運行質量不高,效益也不高。對於這些困難和問題,政府將在新一年工作中採取得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習水縣人民政府
二○○六年一月十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