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式流行語

習式流行語

為了使廣大人民民眾能夠更加清楚地明白中國共產黨在社會及經濟上的執行政策。主席習近平用一些耳熟能詳的古文、詩詞、俗語主張自己的政治理念,表達自己的治國情感因此而受到全國人民的口口相傳,習式流行語深刻影響著中國!

親民形象的傳遞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熊掌和魚不可兼得,從政就不要想發財”。習近平同志上任兩周年以來,不僅在內政外交方面的一系列舉措為世人所稱道,他舉重若輕、親切質樸“習式風格”的詞句,也成為了人們耳熟能詳的“流行語”。習近平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傳遞出來的親民形象為民眾所認可熟知。甚至“習大大”這個親切的稱呼本身就已經很深入人心。

習近平同志的講話風格,語句質樸而通俗,不拔調子;直接而精煉,不繞彎子。談學習,“不懂的就要抓緊學習研究弄懂,來不得半點含糊”;談改革開放,稱其為“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談國家利益,“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談和平,“和平猶如空氣和陽光,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

這些“習式流行語”,有些是由無到有,有些是古語新用,很多話都讓人眼前一亮,為之一振。

流行語的意義

“習式流行語”與黨的作風轉變一脈相承。黨的新一屆領導集體形成後不久,就提出了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民眾的“八項規定”,體現在講話上,就是要講人民民眾聽得懂、聽得進去的話,要講真話和實話,而不是大話和空話。“習式流行語”的風格與新一代領導集體所倡導的轉變作風、反對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的理念一脈相承,如“打鐵還需自身硬”,“空談誤國,實幹興邦”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說法。

“習式流行語”注入了中國外交理念。習近平在他國發表演講中或闡明主張,或抒發情感,運用歷史的、現實的多重維度,尋找中西方共同的文化淵源以期獲得聽眾的情感共鳴。比如,他將中國夢的概念引入,使其取得世界的共鳴,“13億多中國人民正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10億多非洲人民正致力於實現聯合自強、發展振興的非洲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