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修憲公投

義大利修憲公投

義大利修憲公投,由義大利總理倫齊推動,旨在改革義大利臃腫的政治體系,讓政府更穩定。倫齊此前表示,公投若失敗將辭職。自1945年至今,義大利已先後有60多屆政府上台執政。政府的頻繁更換導致義大利政令不暢,立法難以通過,經濟停滯不前,先後有多位義大利政界人士呼籲對現行政治制度進行改革。義大利2016年12月4日舉行的修改憲法全民公投。

基本信息

簡介

總理倫齊為修憲公投拉票總理倫齊為修憲公投拉票
義大利修憲公投由現任總理馬泰奧·倫齊推動。2014年當選總理,成為義大利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理。義大利是議會制國家,議會設定跟美國一樣,分眾議院和參議院,不同的是,義大利的參眾兩院立法權相同,且所有立法都得經過兩院批准才能生效。因黨派鬥爭加上經濟疲軟,經常會出現某些立法法案被兩院“踢皮球”,長期通不過的現象。

倫齊被稱為歐洲最具改革精神領導人之一,他在上台後推出了包括政治體系改革在內的一系列改革計畫。按照倫齊的構想,此次修憲法案的核心是限制參議院的權力,保持政府的穩定性。主要措施包括將參議員人數從315人減至100人、立法只須眾議院通過即可、限制參議院解散政府的權力等。

實際上,倫齊提出的修憲法案已於2016年4月在議會通過,但贊成票數未達到要求的三分之二多數。

義大利憲法規定,修憲法案若沒有獲得議會三分之二的多數票,則必須由全民公投來決定。

社會背景

在現行義大利議會制的政治體制下,政府權力受到議會參、眾兩院的極大制約。每份法案在成為法律前,必須在兩院同時通過。對於重大問題,兩院均須獨立進行兩輪審議和獨自作出重複性決議。兩輪審議間隔和兩次決議的間隔不得少於3個月。

儘管總理自主組建的內閣擁有國家最高行政權力,但內閣需要對議會負責,受到議會的制約。議會還可以隨時對政府提出不信任提案,如果議案最終被投票通過,內閣就必須辭職。

這種政治機制導致義大利政壇長期不穩定。自1945年以來,該國已經歷了超過60屆政府。

“五星運動”是近年崛起的右翼政黨,對歐盟持懷疑態度,主張就義大利脫歐問題舉行不具約束力的公投。在2016年6月進行的羅馬市長選舉中,來自“五星運動”的拉吉高票當選,成為羅馬歷史上首位女市長。

自“二戰”結束以來,義大利政府更迭頻繁,至今已誕生過40多位總理。僅2000年以來,就有6人擔任過總理職務。如前AC米蘭老闆貝盧斯科尼,就曾兩次出任總理。

極低的立法效率加上政府更迭頻繁,義大利的經濟發展緩慢,長期在歐元區“拖後腿”。近年的歐債危機中,義大利受衝擊很大。甚至有媒體認為,義大利已經成為歐洲下一輪危機的引爆點。

社會影響

義大利國旗義大利國旗
如果修憲公投順利通過,這將成為二戰以來義大利最重要的改革,有利於義大利政治經濟穩定、銀行業壞賬處理、合併重組繼續進行、改革推進,經濟逐步恢復增長,緩解政務債務負擔較重等問題。
反之,如果修憲公投失敗,則可能會出現以下結果:(1)現任總理倫齊(MatteoRenzi)已承諾,若修憲被否,他將辭職。屆時,現任政府很可能垮台,各政黨需要協調組成新政府。
(2)民粹黨可能取代現任總理倫齊領導的民主黨成為執政黨。如此一來,義大利很可能會走上英國退歐的“老路”——民粹黨不僅會呼籲義大利退出歐盟,甚至會主張義大利退出歐元區。
分析認為,一旦義大利民眾投票反對修憲,該國國債價格或遭進一步拋售,收益率將觸及歷史最高。歐元對美元屆時或急劇貶值,引發美元被動大漲,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將增加,繼而對A股等國內資產構成壓制。若義大利主權債務評級因此遭下調,將可能引發該國銀行業危機,繼而波及整個歐元區。而如果修憲失敗之後民粹黨上台,並最終導致出現義大利退歐的結果,那么鑒於義大利是歐元區核心成員國,最終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的衝擊力將遠遠大於英國退歐。
從此前公布的40項主流民調結果來看,反對陣營的支持率領先支持陣營11個百分點。不過,據英國《每日電訊報》,有25%的投票者說他們尚未作出決定,這也使得公投結果很難預測,結局遠未確定。

義大利根本性的問題是體制癱瘓。因此,在已經掌控眾議院的背景下,他今年9月建議修改憲法,以剝奪參議院參政權、削減參議院人數及主要的立法權利,以此謀求極大地擴張內閣話語權,更有效地在議會通過各類立法和新政,繼而有效推行結構性改革。
經過參議院和眾議院各自兩輪修改和審議後,修憲議案最終獲得上下兩院中多數(50%)議員的通過。但是,由於未能獲得2/3的議會議員通過,該法案需要由全民公投通過,才能成為正式法律。

媒體分析

不過依照當前的民意調查,反對修憲的人領先支持修憲的人約6個百分點。西方媒體認為,義大利修憲公投一旦失敗,帶來的“震撼效應”甚至會大於英國脫歐公投。

西方媒體擔心,一旦“五星運動”上台,將不排除義大利也退出歐盟的風險。不過也有分析認為,公投失敗可能會帶來短期的政治動盪,不會出現義大利脫歐這種情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