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金鴴

美洲金鴴

美洲金鴴,屬鴴科(Charadriidae)是鴴形目的一科.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美洲金鴴屬中型涉禽,體長約24 - 28厘米,翼展57 - 65厘米,體重122 - 194克。甚似金鴴。區別在初級飛羽過尾,白色的眉紋較粗,體羽多灰色。飛行時腳不伸至尾後。
成鳥(繁殖羽):額基棕白,向兩側與白色眉紋相連;頭、後頸、背至尾上覆羽黑褐色,滿布金黃和淺棕白色點斑,尤以金黃色點斑為濃著;尾羽具黑褐與淡棕白色相間的橫斑;初級和次級飛羽黑褐色;翅上大覆羽黑褐色,羽端綴白;翅上小覆羽和三級飛羽與背同色;頸側的白色與眉紋貫通,並向下延伸至胸側;頰、頦、喉至下胸和腹部中央黑色;兩脅、肛周羽和尾下覆羽淡棕白色,具黑色及灰褐色雜斑;腋羽褐灰色,羽端綴白;翼下覆羽淺褐色。
成鳥(非繁殖羽):與繁殖羽相似,但頰側和喉、胸黃色,雜有淺灰褐色斑紋,下胸和腹部中央變成灰黃色,不呈黑色。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脛、跗蹠與趾淺灰黑色,爪黑褐色。無後趾。

棲息環境

喜結小群活動於海岸線河口鹽田稻田草地湖濱、河灘等處,善於在地上疾走。

生活習性

美洲金鴴飛行迅速而敏捷,極善於跨洋長途遷徙。是一次飛行時間最長的鳥,能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連續不斷地在空中飛行35個小時,越過2000多千米的海面。東部的美洲金鴴經常飛越大西洋和南美洲,來到南方的巴塔哥尼亞。直飛能力特彆強,有過從美國阿留申地區直接飛越太平洋,在夏威夷被回收的記錄,其距離達3 000km。這種鳥的春秋兩季的遷徙路線不完全一致,至少在局部地區會有一些變化。相當數量的遷徙種群出現在內陸或大洋上。
鳴叫聲是一種突然,呼嘯的一系列快速的音符,也使用了各種不同的聲音,其中包括吹哨聲“tuu-U-EE”。
主食昆蟲(鞘翅目直翅目鱗翅目等)、軟體動物、甲殼動物等。

分布範圍

美洲金鴴分布圖
分布於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達阿根廷阿魯巴巴哈馬,巴貝多,貝里斯,百慕達,玻利維亞,巴西,加拿大,開曼群島,智利,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古巴,多米尼加,多米尼加共和國,厄瓜多,薩爾瓦多,法屬蓋亞那,格瑞那達,瓜德羅普島,瓜地馬拉,蓋亞那,海地,牙買加,馬提尼克,墨西哥,荷屬安的列斯群島,尼加拉瓜,巴拿馬,巴拉圭,秘魯,波多黎各,聖露西亞,聖皮埃爾和密克隆,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蘇利南,特里尼達和多巴哥,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美國,烏拉圭,委內瑞拉,美屬維京群島,英屬維京群島。
旅鳥:維德角,象牙海岸,丹麥,福克蘭群島(馬爾維納斯群島),芬蘭,法國,甘比亞,德國,格陵蘭,冰島,愛爾蘭,日本,摩洛哥,荷蘭,奈及利亞,挪威,阿曼,葡萄牙,俄羅斯聯邦,聖基茨和尼維斯聖馬丁(法國部分),塞內加爾,獅子山,南非,西班牙,瑞典,多哥,土耳其,英國。

繁殖方式

繁殖期通常在每年的5月至6月,雄性築巢,以苔原颳起的植物物質,特別是乾草,地衣和葉作為築巢的原材料。雌鳥在巢中產4枚卵,雌雄親鳥共同孵卵,雌鳥一般在白天,而雄鳥夜間孵卵。卵白色或灰白色,上面布滿深褐色和黑色斑點,孵化期約25天左右。幼鳥孵大後約22至23天能飛,但在秋季遷徙途時,明顯落後於成鳥。
美洲金鴴(卵)
美洲金鴴(孵卵)
美洲金鴴(孵卵)
美洲金鴴(雛鳥)

亞種分化

無內容

種群現狀

無內容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ver 3.1 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低危(LC)。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