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斑

美洲斑

一種很常見的害蟲。

鑑別特徵

美洲斑潛蠅屬雙翅目,芒角亞目,潛蠅科,又名蔬菜斑潛蠅美洲甜瓜斑潛蠅苜蓿斑潛蠅,學名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英 名vegetable leaf miner成蟲體形較小,頭部黃色,眼後眶黑色;中胸背板黑色光亮,中胸側板大部分黃色;足黃色;卵白色,半透明;幼蟲蛆狀,初孵時半透明,後為鮮橙黃色;蛹橢圓形,橙黃色,長1.3~2.3mm。

美洲斑美洲斑

生物學特性

廣東1年可發生14~17代。世代隨溫度變化而變化:15℃時,約54天;20℃時約16天;30℃時約12天。成蟲具有較強的趨光性,有一定飛翔能力。成蟲吸取植株葉片汁液;卵產於葉肉中;初孵幼蟲潛食葉肉,並形成隧道,隧道端部略膨大,老齡幼蟲咬破隧道的上表皮爬出道外化蛹。
原產地:南美洲,主要分布在巴西

美洲斑美洲斑

中國分布現狀

除青海、西藏和黑龍江以外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尤其是我國的熱帶亞熱帶溫帶地區。

引入擴散原因和危害

已經擴散至北美洲、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南美洲、大洋州、非洲、亞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我國最早於1993年在海南發現,1994年在雲南和浙江發現,1995年在河北發現,1996年在內蒙古發現,1998年已覆蓋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危害面積達2000多萬畝,使我國蔬菜生產遭受嚴重損失。成蟲有一定飛翔能力,主要隨寄主植物的葉片、莖蔓、甚至鮮切花的調運而傳播。寄主植物達110餘種,其中,以葫蘆科、茄科和豆科植物受害最重。它對葉片的危害率可達10%~80%,常造成瓜菜減產、品質下降,嚴重時甚至絕收。該種不易發現。我國的斑潛蠅近似種多,由於其蟲體都很小,往往難以區別。對農藥抗性產生快。南北發生差異大。

美洲斑美洲斑

控制方法

在害蟲發生高峰時,摘除帶蟲葉片銷毀;依據其趨黃習性,利用黃板誘殺;採用綠菜寶、巴丹、殺蟲雙等可取得明顯的效果;利用寄生蜂防治,在不用藥的情況下,寄生蜂天敵寄生率可達50%以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