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

美國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

DDG-51“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在世界海軍中可謂是聲名顯赫。它是世界上第一艘裝備“宙斯盾”系統並全面採用隱形設計的驅逐艦,武器裝備、電子裝備高度智慧型化,具有對陸、對海、對空和反潛的全面作戰能力,代表了美國海軍驅逐艦的最高水平,堪稱尖端之艦,典範之作,是當代水面艦艇當之無愧的“代表作”。

研製背景

美國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美國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

美國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DDG70“霍帕”號屬於I型艦,於1995年2月26日開始建造、1996年1月6日下水、1997年9月6日開始服役於珍珠港。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是美國海軍建造數量最多、建造周期最長的一級驅逐艦,共建造62艘,從1988年伯克級首艦開工建造,到2010年最後1艘艦交付使用,前後將歷時22年。在此期間,國際形勢風雲變幻,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美國海軍的戰略進行了調整,為適應新戰略的需要,伯克級驅逐艦的設計方案也做出了調整,最終建造了二代三型驅逐艦,即I型、Ⅱ型和ⅡA型,由此形成了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一生中許多難忘的時刻。
1980年,I型飛彈驅逐艦進行概念設計;1981年,開始初步設訛1983年,完成初步設計,開始契約設計;1984年第二季度,完成契約設計,開始詳細設計;1988年12月6日,首艦DDG 51“阿利-伯克”號開工建造;1989年9月16日下水;1991年2月28日完工,交付美國海軍,同年7月4日正式服役。1995年8月17日,阿利·伯克Ⅱ型首艦DDG 72“馬漢”號開工建造;1998年2月14日,“馬漢”號服役;1997年10月9日,阿利·伯克II A型首艦DDG 79“奧斯卡·奧斯汀”號開工建造,2000年8月19日服役。
2005年1月21日,美國巴斯鋼鐵造船公司獲得一份契約,負責為美國海軍建造第62艘,也是最後1艘阿利·伯克級DDG 112號,計畫2010年交付美國海軍。屆時,該級艦長達22年的建造歷程將以首艦DDG 51“阿利·伯克”號的退役而宣告終結。 該級艦艦體全部採用鋼結構,對一些重要部位,如彈藥艙、機艙和電子設備艙還配置了凱夫拉裝甲,因而具有良好的抗爆和抗衝擊性。“伯克”級採用了大水線線型,極大地改進了適航性,特別是在北極海區其適航性更為突出;其踞部採用了楔形結構,使航速得到提高。艦上的關鍵部門,包括作戰情報中心和通信中心均位於水線以下,且被加固。
數據系統採用了分散布局形式,並有五條線路,這樣一旦艦船中彈不致於使武器探測裝置失控。該級艦的動力裝置新穎獨特;艦上螺鏇槳採用定距漿,為現代燃氣輪機艦艇首次使用,可提高全速前進的效率,且噪聲低,提高了隱蔽性。“伯克”級是美國繼“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之後第二種裝備“宙斯盾”系統的水面戰艦。該系統可連續有效地同時搜尋、識別和跟蹤數百個 400千米以外的目標,並能迅速地將目標戰術態勢顯示在螢幕上。該系統還能將全部數據傳遞到編隊中的其他艦上。 “伯克”級艦在建造中較多地採用積木式結構,所以它的修理和改裝相當方便。
“伯克”級是美國海軍中首級具備隱身能力的水面戰艦。其上層建築比同類艦隻要小,舷側和桅桿基座傾斜,邊角採用圓弧過度,因而可散射掉相當多對方發射的雷達波,大大降低對方雷達的發現機率;艦體一些垂直表面塗有吸波材料。該級艦的煙囪末端設定有冷卻排煙的紅外抑制裝置,從而減少了被紅外線探測到的機會。與此同時,“伯克”級艦上還裝有一種“氣幕降噪”管路,能夠在艦體外形成一層由氣泡構成的消聲層,起到降低噪聲的作用,並減少被對方潛艇和聲自導魚雷發現和攻擊的機會。該級規長 153.6米,寬 20.4 米,吃水 6.1米;標準排水量6625噸,滿載排水量 8315 噸;動力裝置為 4台燃氣輪機,總功率10萬馬力,最大航速 30 節以上。 該級艦的艏部和艉部各有一組 MK-41型飛彈垂直發射裝置。它可發射“戰斧”式飛彈、“魚叉”艦艦飛彈、“標準”SM—2MR 艦空飛彈或“阿斯洛克”反潛飛彈。全艦備彈90枚,其中艦首部備彈29枚,艦尾部備彈61枚。另有l 門MK-45-1型127 毫米炮、2 門6 管MK15型20毫米速射炮。“伯克”級除了探測設備和指揮控制系統先進齊備外,電子戰設備更是性能卓越。

外觀艦型

該級艦一改驅逐艦傳統的瘦長艦型,採用了一種少見的寬短線型,長寬比只有7.5。這種線型具有極佳的適航性、抗風浪穩性和機動性,能在惡劣海況下保持高速航行,橫搖和縱搖極小。它也是美國海軍按隱身要求設計的第一型水面艦艇。首先,艦體和上層建築均為傾斜面,以大幅減弱回波信號。其次在煙囪的排煙管末段安裝紅外抑制裝置,以降低紅外輻射量。再就是在機艙段的艦體外表裝設“氣幕降噪”管路,以降低輻射噪聲。 為了提高艦的生命力,在設計中充分考慮了減輕戰損和在戰損情況下保持戰鬥力的措施。它的作戰和通信中心都在主艦體內,重要艙室都敷設了“凱芙拉”裝甲;全艦裝設了三防用的過濾通風系統,這在美國艦艇上是第一次。所有艙室都採取增壓措施,重要系統均有抗衝擊加固,能經受水下和空中爆炸的衝擊效應。

性能數據

美國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美國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

排水量:8422噸(I型),9033噸(II型),9217噸(IIA型,滿載)
主尺度:長153.8米,寬20.4米,吃水6.3米(IIA型長155.3米)
動力:4台通用電器公司的LM2500燃氣輪機,105000馬力,雙軸,可調螺鏇槳航速:32節
續航力:4400海里/20節
人員編制:303人,其中軍官23人(IIA型380人,其中軍官32名)

武器裝備

對陸

由MK-41系統垂直發射的“戰斧”巡航飛彈,分為對地攻擊型和反艦型。其中對地型又分為核裝藥型和常規彈頭型。核裝藥型射程為2500公里,命中誤差為80米;常規彈頭型射程為1300公里,命中誤差僅為10米。

反艦

主要為四聯裝“捕鯨叉”反艦飛彈發射裝置2座。(ⅡA型將取消該系統)該彈0.9馬赫時射程130公里,主動雷達尋的。另有127mm全自動炮1座,射程27公里。

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

防空

由MK-41系統垂直發射的“標準Ⅱ”防空飛彈。MK-41系統首尾各有1座,載彈量分別為29枚和61枚(ⅡA型為32枚和64枚)。該系統視作戰任務決定“戰斧”和“標準Ⅱ”和“阿斯洛克”的裝彈量,但無疑以“標準Ⅱ”為主。該彈為指令加慣性制導,半主動雷達尋的,2馬赫時射程73千米。末端防禦為2座6管“密集陣”系統,射程2千米。另外,ⅡA型將增加用MK-41發射的改進型“海麻雀”近防飛彈,該彈長3.7米,重282千克,射程30千米,機動過載50g,速度比原型提高1倍,可攔截超音速反艦飛彈,在1個MK-41垂直發射系統的標準貯運發射箱中可裝載4枚,這將使該級艦近程反導能力大為提高。

反潛

在Ⅰ型和Ⅱ型中沒有直升機機庫,沒有駐艦直升機,僅有降落平台和油、彈補給設施,這不能不損害其反潛能力。在ⅡA型艦上將設雙直升機庫,使其可以攜載2架SH-60B/F直升機,反潛能力得到極大提高。利用MK-41系統,該級艦還可發射“阿斯洛克”反潛飛彈。值得一提的是,垂直發射的“阿斯洛克”射程增加到20公里。在自身防禦方面,它採用2座MK-32-3型324mm魚雷發射裝置,發射MK-46或MK-50型反潛魚雷。

電子裝備

雷達

1部SPY-1D型相控陣雷達,ⅡA型為SPY-1D(V)型(帶跟蹤起始處理器),兼有對空搜尋和火控任務。對海搜尋為1部SPS-67(V)3型,火控為SPG-62型,用於“標準Ⅱ”防空導

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

彈末制導。戰術空中導航雷達為URN-25型。

電子設備

作戰數據系統為NTDS-5帶4A、11、14號數據鏈,Ⅱ型和ⅡA型為TADI×B和戰術數據交換或16號數據鏈。電子戰為SLQ-32(V)2型,Ⅱ型和ⅡA型為SLQ-32(V)3型。三批艦均備有2座超速散射箔條發射器和1座“水精”魚雷誘餌裝置。

聲吶

SQS-53C型球首聲吶和SQR-19型被動式拖曳聲吶。ⅡA型取消了SQR-19聲吶。

在這裡還要特別介紹一下DDG-51ⅡA級。該級艦是在冷戰結束後,美國海軍戰略調整的產物。由於其戰略重點從“兩強全球對抗”變化為“地區衝突”,從“海上決戰”變為“沿海對陸支援”,所以要求新艦應具備遠距離續航、淺海反水雷、對陸打擊和聯合作戰能力。為此,該級艦取消了“捕鯨叉”反艦飛彈,增設了雙直升機庫,增加了飛彈載量,並採用了諸如抗爆炸氣浪衝擊艙壁、先進的推進器裝置、區域式配電系統、綜合生存能力管理系統和光纖數據多路傳輸系統等一系列高新技術。可以相信,堪稱傑作的“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將在21世紀大展雄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